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伟哉论     
孟伟哉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多的文学创作道路,他至今也不是一个专业作家。除了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半待业状态,曾因祸得福而能有较为集中的时间从事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的第一、二部的构思与写作之外,他的其余的创作都是在业余进行的。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已逾二百万字。他的创作不限于小说,他也写诗,写有长篇叙事诗《英雄像》、长篇抒情诗《“吃草”歌》和若干短诗,也写理论文章,但主要成就是在小说创作上。他的小说从体裁上看有长篇、中篇、短篇(包括微型小说);从题材上看,有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有写现实生活的,有写古代社会的,有写虚幻世界的。他的小说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崇高和诗情,他的创作道路是大体上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正> (一)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素以“章回小说大家”著称的多产作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小说。①他的作品在解放前的我国社会上流传之广、读者之众(特别在市民阶层中),也是现代文学史上并不十分多见的.应该说,张恨水是现代文坛上一位较有影响的作家。然而,他又是一位创作思想比较复杂的作家。纵  相似文献   

3.
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能否表现特定时期的时代风貌,是衡量它的艺术价值的重要怀志,也是确定作家思想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鲁迅曾把成功的长篇小说称之为“一时代的纪念碑”,把杰出的短篇小说称之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①,就是说明小说创作表现时代精神的重要。对于茅盾小说创作表现时代性的肯定,几乎是那些没有偏见的评论者所众口称道的。如叶圣陶对小说《蚀》作过这样的评价:“茅盾在《幻灭》之后描写《动插》,《功摇》之后描写《追求》,不说他的精力弥满,单说他扩大写述的范围,也就可以大书特书。在他三部曲以前,小说那有写那样大场面的,镜头也很少对准他所涉及的那些境域。”  相似文献   

4.
新小说派是战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兴起,后风靡欧美的一个新的现代文学流派.所谓"新",一是表现在它反对以往各个时期的一切小说传统,建立起随着时代变化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小说体系,并致力于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和写作技巧上的革新.二是它反对作家的主观介入,不表现作家的任何倾向."创作时他只能考虑艺术问题."艺术不是美化作者的'信息'的彩色信封."(阿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论》)  相似文献   

5.
作为作家和诗人,徐志摩早就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了解。这是因为,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写出过好些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优美诗文;同时,在丰富和发展新诗的表现艺术方面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下面,我们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作为诗人和散文家的徐志摩──他的成绩和贡献以及缺点和局限。作为诗人,他诗作的思想倾向是比较复杂的。其成败功过,一向没有定评。茅盾说:“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论》),这个评价是比较公允的。他的创作最充分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情绪、弱点和局限;同时也体现出中国民主革命阶段中…  相似文献   

6.
春天     
于凤仪小朋友出身于作家之家,她的爷爷于颖新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过不少优秀的小说、童话作品,她的爸爸于立极也是一位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过不少优秀的儿童小说,近几年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上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反映少儿心理和现实生活的小说,并多次获得冰心儿童文学奖,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还在大连和北京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家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氛围对凤仪小朋友当然有影响,但我觉得凤仪小朋友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才使她能够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写得有生活气息,同时也富有幻想色彩。下面,我们来读读她的几篇诗文吧,看看她的诗文里有哪些特色。  相似文献   

7.
奈保尔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近距离"思想,主要特点是文学叙事体现作家的"现代敏感性",表现作家的道德感,反映时代最典型特征,从而逼视历史,与真理对话。这种创作思想在自传体小说《抵达之谜》中表现为作家以同名画作为切入口,深刻思索自己30多年的创作生活以及对历史﹑生命和死亡的宗教性的感悟,不仅向我们昭示作家已批判性地接受英国文化并融入其中,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历史、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想者的对"抵达"的最深层次的领悟,充分彰显作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以自我为范本﹑对人类生存状态的独到体悟和深刻的人文思索。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是文学研究会一位重要作家,也是该团体作家中创作劳绩最为卓著之一.五四运动前后,他就开始写小说,除长篇《倪焕之》外,还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四三集》等.叶圣陶遵循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的主张,他的小说一开始就“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其主题富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他的创作态度是极端严肃的,曾说道:“我似乎没有写过什么自己不怎么清楚的事情”、“中国革命逐渐发展,我粗浅的见到一些,我就写那些.”(《叶圣陶选集·自序》)因此,真实地反映时代特征、描绘平凡的人和事,从而揭示重大的社会问题;语言的朴素精练,感情的淳厚朴实,这就是叶圣陶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风格.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是著名的作家,也是画家。作为作家,他擅长小说、散文和剧本的创作,也写诗歌。因为多才多艺,兼擅众体,所以他在创作绘画或文学作品时,会相互借用这两类艺术的手法;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融合多种文体的写法,所以他的文学作品会呈现出文体互涉的形态,其散文名篇《昆明的雨》即深受这两种视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就智量先生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山村》,进行一次座谈.首先,我想我们应该对这样一位著名学者、翻译家,在近古稀之年创作这部小说处女作的巨大勇气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其次,我觉得智量先生创作《饥饿的山村》这件事本身也说明了这样两点:第一,他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写过小说的学者而创作这部小说,那一定是他亲身经历的那段生活对他本人造成的震动与影响之巨大、产生的审美感受之强烈,难以割舍无法释怀,无法用张爱玲常用的“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轻易抹去.这多少验证了生活对于创作的先决作用.第二,作家之所以创作这部小说,除了审美感受强烈所使然外,可能还源自他力求真实地反映那段历史、表达自己对历史的审视、反思与批判的意图,即“给一个说法”.而这一点正表明了作家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怀.对此,我们同样应给予深深的敬意.并且,这也将成为我们谈论这部作品的一个契口.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是一位名的建筑学家,也是一位活跃在30年代坛的“才女”作家。作为作家,尽管她曾经进行过各种体裁形式的创作,但她创作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就小说而言,其创作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1年到1937年,创作的作品也只有六篇。然而,就是这仅有的六篇小说却也显示了这个“才女”作家的过人的智慧,即她的小说创作不但一出手就表现得很不平凡,而且在各篇之间还显示着她的不断探索与试验:第一篇小说《窘》写了一个落魄的中年知识分子爱上了老朋友的小女儿的故事,它主要剖析的是这个中年人的“窘”的心理;第二篇小说是《九十九度中》,它截取的“是一个人生的横切面”,作把北平“一天的形形色色”和“熙熙攘攘的世界”,“狡猾”而又“犀利”地披露在人们的面前;到了以“模影零篇”为总题的四篇小说,作每篇都以故事的主人公命名,且每篇都集中写一个人物,这无疑又标志着林徽因对于人物“模影”的侧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与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小说《家》,虽然创作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却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封建宗法制大家族的崩溃。两部同名小说在取材上和在描写手法上也有某些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3.
"狐狸"王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蒙是一个狐狸型的全能作家,堪称当代文学巨匠,他在小说、随笔、诗歌、文学评论等领域均有建树,其中尤以小说和政论随笔成就最大。王蒙的小说是一种自叙传式的“骚体小说”,由于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独特的语言风格、超群的政治智慧和复调主题,从而丰富和深化了现实主义流派.形成了“经验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他的小说也存在着潜在模式化、“思”的缺席、政治术语过多、理念大于形象等缺陷。王蒙的政论随笔确立了其改良主义与左翼自由主义者的立场,以讲常识、讲中道、讲多元为核心命题,反对一元化、绝对化和建构论唯理主义,因而达到了时代的思想高度。王蒙的创作虽非完美无缺,却与赵树理、浩然一起.代表了一个文学共鸣时代的艺术和思想高度;他以自身的创作实绩和影响,命名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王蒙时代”。  相似文献   

14.
四、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文学研究会作为现代文学史上出现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为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该会的发起人茅盾、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后来加入的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分别在小说、诗歌、散文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成为新文学发展中的著名作家.他们在创作方面形成了共同的倾向,即关心社会和人生,描写作者比较熟悉的人和事,体现着"为社会"、"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在具体创作上,各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下面重点介绍叶绍钧、冰心、朱自清三位.叶绍钧最能体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是该会的代表性作家.1894年生于苏州,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为圣陶.中学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高小、中学教师、编辑、大学教授.他的创作情况,可以用一个"早"字来说明.首先是较早创作短篇小说并产生了重大影响.早在"五四"文学革命前的1914、1915年,就有十多篇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痛苦的文言小说问世.写白话小说也早,从1919年开始.二十年代短篇创作最盛.有《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稻草人》等集子出版.他的小说,一部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和沈从文作为现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迟子建的小说《采浆果的人》和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作一比较,发现这两篇作品在写景、写人以及思想情感表达上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作为抒情诗小说的代表作家,沈从文有意识地开拓小说的文体形式及所要表现的生命主题。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强调抒情,认为小说写作是作家内心力量隐蔽审慎的表达。同时沈从文反对无技术的写作,反对天才、灵感式的写作,他通过情感的节制、文字的锤炼,使小说达到叙事与抒情的和谐中衡,并使这类抒情诗小说与泛情主义、滥情主义小说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中国现代作家在二、三十年代或多或少地受到外国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影响,一生沉浮的著名作家沈从文也不例外。在论述沈从文受影响的具体外国作家时,人们往往只注意、重视俄罗斯屠格涅夫、法国莫泊桑对沈从文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却大大忽视了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对沈从文小说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契诃夫的作品本世纪初就进入了中国。由于沈从文与契诃夫有着类似的经历,怀着相似的思想感情,使他更愿意走近契诃夫,更易接受契诃夫的幅射,契诃夫出生在俄国一个普通商人的家庭,“小时候没有童年生活”,16岁那年只得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求学,20岁开始文学性的记者生活,贫困逼他写作,用写故事换来的一些小钱使一家人不致挨饿。沈从文也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写鬼的小说,远在六朝时已兴盛,但其写作目的,主要在于证明鬼为实有,方法上也偏重于实录。而到了唐代整个小说创作为之一变,小说家们有意识地运用小说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情操。写鬼小说也是有意识地写作的作品,虽然不如六朝兴盛,但仍是相当一部分作家所重视的题材,无论内容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艺术上的成就也都远远超过了六朝的写鬼小说,并充分表现出唐人写唐这样一个特点。文章就唐代写鬼小说对六朝写鬼小说的继承发展及新的特色进行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小说创作代表了我国现代小说风格成熟和现实主义的一个新高峰,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作家主观激情和生活的热忱,并经历了从激情呐喊与控诉到冷静分析的创作发展道路。巴金是以战士的姿态从事创作的,他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本文通过对巴金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特点,分析了巴金创作思想形成与转换。  相似文献   

20.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现代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不写散文的。蹇先艾也不例外。他从五四时期开始的文学生涯中,除写诗歌、小说而外,就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当然,就他的整个创作来说,小说的成就最为显著,但解放后却不多了,诗歌也有特色,但创作量少,辍笔也早;而散文写作则时间最长,始终未搁笔,直至今日还笔耕不辍,经常读到他的新作,写作是勤奋的。在现代散文家的队伍中,蹇先艾的散文成就虽然不能和一些名家相颉颃,但也有着他自己的特色。他作为“乡土文学”的作者,在散文方面也是有代表性的。前人在评论他的散文集《城下集》时就指出:“在我们今日富有地方色彩的作家里面,他是最值得称道的一位”。因此,在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蹇先艾也应有一席之地。本文着重谈谈蹇先艾从五四到全国解放的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