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关于影响儿童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家庭因素方面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态度、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都是对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发展施加影响的重要因素. 一、创造性人格及其早期发展的重要性 创造性人格强调个体创造行为中的人格因素所起的作用.创造行为的实现,既依赖于认知过程的各种能力品质,也与个体的动机、兴趣、信仰、价值观、性格和气质等因素密切相关.创造性人格反映那些富有创造性个体的精神面貌.创造性人格是通过人的创造性行为来实现的,而创造力就是创造人格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对儿童来说,只要他所进行的活动对他个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对个体发展有价值,就可视为创造.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关于情绪如何影响创造力的表现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通过梳理近年关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个体创造力表现影响的研究,得出结论:总体来说,当激发个体的积极情绪时,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来激发创造力,同时,人们也需要一定的消极情绪来使自己集中精力做当下之事,以获得更好的创意灵感来促进创造力。未来可以从情绪与其它因素的交互作用、具体情绪类型对创造力的影响、情绪影响创造力的神经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探究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专注于创造过程,外部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意图,二者均可促进创造力。与控制性动机相比,自主性动机为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允许个体以更为发散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造力。趋近动机可增强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创造力,回避动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增强个体的坚持性亦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亲社会动机使个体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增强其观点整合能力从而促进创造力;反社会动机则可能带来对规则的破坏感,进而易化创造性思维。责任动机、联合动机和权力动机对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体的创造力有着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分析多种动机对创造力的整合或交互作用,探寻动机作用于创造力的共有机制。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班级心理环境或氛围可能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发展的中介变量。教师的问题行为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而教师的不良言行或问题行为又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或心理行为问题。消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比积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更能够强烈地影响到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个体的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但这种联系受到个体所处具体创造领域的影响。对不同创造领域而言,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模式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差异性,有时甚至具有矛盾性,这就是创造性人格的领域性问题。文章结合创造性人格研究的已有成果,对创造性人格的领域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的潜能、动机、能力的探索。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内涵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智慧、乐观和创造力,据此提出了在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积极人格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深层心理结构,理解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创造力是一个多元构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创造力的概念界定各不相同。创造力的4P模型以一种简洁的方式整合了创造力的不同方面,包括创造性产品和表现(product)、创造性成果产生的过程(process)、创造者的个体特征或人格(person)和创造力产生所需要的环境(places or press from pressures)。以4P模型为框架,本文从四个方面综述了文化对创造力的影响。首先,文化会影响创造性产品的评估标准及表现领域;其次,文化既会影响创造性个体特征或人格的内隐认识,还会通过社会化过程影响创造性人格。第三,文化对创造力产生的认知途径以及创造力形成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影响。第四,文化对创造性表现的影响会通过时代精神、意识形态、家庭教育等因素建构一种支持或抑制创造性发挥的外部环境。未来研究可以分别从这四个方面丰富和完善文化与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深入理解影响创造力的跨文化一致性因素与差异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怎样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状态对个体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下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提高一个人的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一个人的活动效率。这在幼儿的认知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托班宝宝的情绪变化多端,因而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消除消极的情绪,在实际教养工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功能并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的发展现象。心理弹性通过保护性因素,使有弹性的个体在面对逆境时积极应对。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理念与心理弹性相结合,进一步增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心理弹性、培养个体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更快、更好成长;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研究揭示,创造性人格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呈现出多维度、多特质的结构;不同创造性人格类型倾向的个体存在差异性的创造潜能,其发展特征和表现侧重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儿童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儿童人格、社会性及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本质和因果机制,同时也为其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文章从创造性人格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述评,并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未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