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逐年增加,同时,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电视节目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好的促进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加节目整体的感染力以及视觉冲击力,人们纷纷在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工作中下足功夫。本文重点探索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冲击逐年增加,同时,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电视节目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为了更好的促进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增加节目整体的感染力以及视觉冲击里,人们纷纷在电视节目的后期编辑工作中下足功夫。本文重点探索电视节目制作后期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电视收视的不同需求,产生了一种以"互动"方式为主的电视节目。电视节目互动方式意在通过观众参与的特点,吸引眼球,提高收视率。笔者通过对目前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不足与局限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电视节目的主要互动方式及特点,意在对电视节目互动方式的拓展贡献一分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郭之文  王勇 《视听界》2004,(5):72-73
悬念,通常又被称为“扣子”,是指在文稿中作者有意设置的让人疑惑和难解之处。目的是引起受众的注意,吸引受众带着问题一直地看(听)下去。悬念的设置,不仅为报刊上的文章所使用,在广播、电影和电视节目中也经常得到运用。由于报纸是文字和图像的艺术,电台是声音的艺术,电影和电视则是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综合艺术,所以它们对悬念设置的要求及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电视节目尤其是专题节目而言,悬念的设置相当重要,它是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法宝。一个节目最终得以播出,必须经过策划、采访、撰稿、编辑、主持、播音等多种环节,悬念设置得好不好在最后的成片中就会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5.
电视文本解读中“未读”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所提供给受众的是视觉符号和声音符号有机结合而成的声画复合体,也就是电视节目,学理上称电视文本.电视文本是指由视觉语言、文字语言、有声语言等符号,根据一定的排列和组合原则而构成的一种具有丰富意义内容的符号系统.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方言电视节目横空出世,吸引了大量本地受众的注意力,引发了空前的收视热情,把电视观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世界。方言电视节目在沿海的广东、福建两省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今又作为一种原生态文化和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由沿海扩散到内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的提高,对电视节目的风格和档次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增加电视节目的吸引力和观赏力,将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融入电视节目摄制中是新时期研究的重点内容。下面本文就对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在电视节目摄制中的运用做如下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各种各样的电视节目呈现在观众面前,要想在这一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各电视节目摄制方就必须促使视听元素构成的视觉冲击力得到切实的强化和视觉元素趣味性的显著增加。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个性是节目吸引受众视觉的亮点,是电视节目竞争的关键。近几年来,一些电视台开始了一系列节目的个性化改革与尝试,将中国电视节目的个性化风起云涌地推向了时代的前沿舞台。研究电视节目形态的创新,从中挖掘个性化的因素,有利于实现电视节目的突破与创新,从而延缓品牌的衰落。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物质以及精神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节目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电视产品的包装也需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并扩大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形象片与现时代视觉文化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今日社会的形象表现力更是日新月异,伴随而来的是观众视觉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观众对世界认知的调整.形象片深受视觉文化的积极推动,而视觉文化也给形象片带来了新的挑战:淹没于形象浪潮中的人们对视觉符号的要求愈加挑剔,普通的视觉形象及其表现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形象片就需要进一步激发形象内在的潜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片刻的眼球.本文把形象片放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之下,对形象片的视觉表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吴文婕 《新闻窗》2014,(4):12-13
如今,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所谓的“读图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字表达,而是转向对图像、图表等视觉符号的喜爱。报纸媒体对图表新闻的应用正是其做优报纸视觉化传播吸引受众的一项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媒行业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和种类也越发丰富,特别是现今,个性化和差异化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电视节目是媒体行业的主流表现方式,因此,节目的风格最忌讳一样。只有展示其独特的个性,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以及节目自身的要求,这也是新时代下对电视节目的需求。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的媒体行业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电视节目如果想保证自身的发展地位,就需要增强主持人自身的素质和实力,此外,在语言上也应该有自身的风格,只有充分发挥自身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才能给电视节目全新的魅力,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电视节目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短视频节目逐渐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本文主要就新媒体背景下短视频节目的策划与编导创新路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于水 《新闻与写作》2003,(10):26-27
影视、互联网及杂志等无情地颠覆了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人们的眼睛被娇惯得越来越“懒”了,读图(含图像)正在成为忙碌的都市人主流阅读方式。干巴的长篇文字再难提起人们的阅读兴趣,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快餐文化的兴起,阅读正在进入视觉先行的时代。对于平面媒体的设计者而言,用什么样的版式风格才能吸引眼球,满足视觉先行的阅读诉求,是一个新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版式设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一门艺术,电视艺术的复杂性,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作品能否吸引观众的眼球,满足受众的需求,与电视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能否满足受众的视觉审美心理密不可分。电视新闻记者要满足观众的视觉感受,就得运用好电视新闻画面与语言。  相似文献   

16.
杂志封面图片中的视觉传播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睿娜 《东南传播》2013,(12):59-62
全球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带来了我们的“视觉时代”,我们被海量信息所淹没,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通常情况下比文字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无论是网络上还是实体媒体都转变编辑方式,把大量图片放在最显眼的板块,杂志也不例外.杂志封面图片就是一张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名片,越是新颖独特的封面图片,越能提高杂志的销量,增加杂志的读者群,这便是视觉传播的运用.本文从视觉传播的角度出发,通过视觉分析来阐述封面图片的设计,其中从视觉紧张和视觉引导方面来详细阐述其视觉传播作用;文中还运用视觉建构的几种模式来举例分析杂志封面图片怎样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并增大受众群.本文中最后列举两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杂志,分析其之所以畅销的封面图片因素,进一步完善封面图片中的视觉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图形图象上获得的信息快捷,而且不受受众文化程度以及语言差异的影响。特别适应当今社会的快节奏。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普及和发展,图片的传输也变得十分快捷和便利。纸质媒介快速适应社会的变化,一改过去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模式。用大用好图片,快速传递视觉信息。同时,利用新闻图片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争夺读者的视线,扩大发行量。读图已成为人们快速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文化产品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在众多的文化产品中,电视节目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产生,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时期,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电视节目策划和编辑中努力实现创新,才能够确保电视节目有效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并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尹红 《青年记者》2008,(8):91-92
报纸作为平面视觉媒体,是通过印刷在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以及版式等符号向受众传递信息的一种纸质媒体。受众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获知信息的具体内容,版式在报纸版面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版式是报纸的视觉形象,是报纸的广告和包装,它刺激着读者的阅读欲望,吸引着读者的视线。  相似文献   

20.
罗蓥  柳莹 《新闻窗》2011,(6):97-97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电视节目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同时,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日益提高,使得他们对电视节目水平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国内很多电视台也竞相除陈推新,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来吸引观众眼球,以此来提高收视率,在这种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地方电视台由于经济实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管理总体落后等等一系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