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语歧义现象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  相似文献   

2.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Kess和Hoppe在其专著《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一书中甚至提出“语言无处不歧义”的观点。他说,“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ubiquity of ambiguity in language.”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本文认为,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Box”这个词在英语当中作为“盒子”这个意思是凡学过一点英语的人都知道的。然而,它作为“拳击运动”这层意思就不一定是每一个学英语的人都知道的了。为什么同是一个形式,却具有两个毫无联系的意思呢?我们可以先从语义学中的歧义谈起。语义学是研究词以及语言的其他部分意思的学科。歧义是语义学的概念之一。Doris.T.myers在Understanding Languge一书中给歧义所下的定义是:“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意义的语言单位。”Fromkin等在所著的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中也指出:“如果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可以从不止一种方式去理解或翻译,那么这个词或句子便称作有歧义。”在英语中,“cricket”这个形式  相似文献   

4.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  相似文献   

5.
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的自然语言中。它是指在日常语言运用中句子的一种特征,即一个句子可以有多于一个的解释,而其中并不包括足够的线索,以确定其具体和其它含义。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  相似文献   

6.
<正> 在英语中,同一意义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与此相反,同一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后者便是英语的歧义(ambiguity)现象。英国语言学家G.Leech指出:“我认为‘歧义’是指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 英语歧义现象存在于语言的各层次之中,涉及到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方面,十分复杂。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因此,探讨歧义现象不反对语言的理解,写作、翻译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语言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词汇、短语、从句等几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这句话从书面看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北京/人多”意思是说北京的人口密度大;一是“北京人/多”意思是说(在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里)北京籍的人比较多。歧义句不一定是病句,例如,“开刀的是他父亲”。有两个意思,其一为父亲生病了,要开刀治疗。其二为父亲是医生要给病人开刀。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种歧…  相似文献   

8.
一、英语歧义现象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我们虽然不必极端的理解歧义的普遍性,但其在语言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Kempson指出:"词和句子都可能含有一个以上的意义。"而英国Leech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ambiguity)。  相似文献   

9.
“歧义”(ambiguity)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是指一个表达方式模棱两可,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英国著名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认为歧义是句子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歧义的出现自然会给人们的理解造成障碍,然而歧义的运用同样会给一些特殊的语言文体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深入地研究歧义现象的产生,能更好地消除歧义,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准确明了;仔细地分析歧义现象的特征,能更好地利用歧义,使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深刻.  相似文献   

10.
陈继英 《考试周刊》2008,(48):77-78
英语词汇歧义指的是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的局部歧义,在语境不明的情况下,很难判断句子的确切含义,造成理解上的歧义。巧妙利用词汇歧义这一语言现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双关修辞效果,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一个句子在意义上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便构成了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字多音这句话说重了。句中“重”读“zhòng”和“chóng”皆可,不同的读音便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歧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同一个词组或同一个句子可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的特殊语言现象。根据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歧义:词汇歧义,结构歧义。本着重探讨结构歧义及其可能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意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就说明这个句子有歧义。歧义是一种语病。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口头表达中的歧义。这主要是由词语的同音现象造成的。如:这种物质能治(致)病。“治”与“致”同音,口头表达时不能区分开来,从而造成歧义。又如,“杜  相似文献   

14.
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整的意思.高考考查歧义句辨析的频率较高,综合近年高考考查歧义句类型,分析其形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5.
歧义是指"一形多义",即一种语言形式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一般说来,语言表达中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形:一、因一词多义导致歧义句子中某些词语是多义的,句子的含义就可能有多种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6.
李健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3):136-138
歧义在英语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歧义指“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蓄意歧义(intentional ambiguity)和无意歧义(unintentional ambiguity),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  相似文献   

17.
英语歧义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句子是相对完整而独立的语言单位。它不是词语的随意组合,而是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的统一体。如果句子中的一个单词、一个短语或整个句子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或分析,这种语言现象称为歧义(ambiguity),有的语义学家把歧义句分成两类,即“...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一道判断句子正误的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不少考生认为这是个正确的句子,因而失了分。其实,这是一个病句,因为它有歧义。歧义就是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思,使听者读者产生误解的语病。歧义病句非常特殊。它一般在语  相似文献   

19.
句法歧义是指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句子存在着一种以上的解释。这是一种较常见,同时又较复杂的歧义现象。句法歧义包括表层结构歧义和深层结构歧义。在前一种情况里,句子中相邻的构成成分(词或短语),在语义允许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组合,传达多种不同的意思。这些组合在语法和语义上都是正确的、可接受的。在如何消除表层结构歧义的研究方面,语言学家们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结构主义学派首创了“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ConstituentAnalysis,简称IC分析术);转换一生成学旅提出了“树形图解法…  相似文献   

20.
英语歧义修饰语是指模棱两可地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句子成分,使句子出现歧义的误置修饰语。常出现在我国大学生的作文和翻译练习中,是英语语法模糊性的集中体现。歧义修饰语产生是由修饰语在句中的位置决定的。只有依据上下文意、说话时的语言停顿以及句中习惯用法,来改变其位置,才能使句子的意思清晰明了,避免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