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结束。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同年9月2日于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当日,云集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亲睹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全球数百名记者当中有三名中国记者,他们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通讯社记者曾恩波。他们作为中国千千万万新闻工作者的代表亲历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朱启平:留下新闻史上“状元之作”《大公报》记者朱启平的名字或许已经不为人知,但是他笔下记录的一页页历史风云却时常被提起。由于在二战中对国…  相似文献   

2.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悍然向中国东北守军沈阳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终于迫使日本帝国主义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主力舰“密苏里”号(同时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甲板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日本外务大臣签署日本投降书。参加仪式的人数众多,各国记  相似文献   

3.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5,(3):F003-F003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本作战的各同盟国代表.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书的签字仪式。9时许.仪式开始.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4.
60年前的5月8日.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8月14日.在中国抗日军民,苏军和美军的沉重打击下.日本政府最终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由日本天皇在8月15日.通过广播向全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9月2日.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大本营代表梅津美治郎在投降书上签字。盟军代表和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代表.在“日本投降书签字仪式”上签字.接受日本投降。9月9日.蒋介石指派何应钦为中国战区代表接受日本投降。冈村宁次在南京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相似文献   

5.
商谦 《中国档案》2015,(9):80-81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消息传到延安,整个延安城沸腾了。“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的口号声、欢呼声,夹杂着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震撼山谷,人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与欢呼之中。当晚,延安举行了盛大的火炬庆祝游行。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相似文献   

6.
“记者不仅记录、见证历史,而且推动着历史。” 1945年9月2日,当朱启平心潮起伏地登上“密苏里”号军舰,亲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见证“太阳旗”飘落的那一幕时,作为一名记者,以对历史的记录和见证而推动历史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油然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7.
9月2日发自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今天上午9时5分,随着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在无条件投降文件上签字,作为世界几大强国之一的日本已为过去,从而为它在珍珠港铤而走险的孤注一掷,付出了代价。如果人们对日本俘虏营里的兽行不是仍记忆犹新的话,他们甚至可能会对重光葵感到某种歉意。他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闻界人士称它是“第一流的报道”。每一个记者,当他要报道重大事件时,都会首先考虑要报道什么。在“密苏里号”上举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5,(15):19-22
学界或坊间几乎都认为有三位中国记者见证了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美国密苏里舰上日军投降仪式,他们分别是《大公报》记者朱启平、黎秀石和中央社记者曾恩波。而实际情况是,在密苏里舰上见证日本投降的中国记者有8人,除上述3人外,还有中央社总编辑陈博生、中央社记者宋德和与关宗轼,中共地下党员刘尊棋。此外,还有1名拍摄电影的记者与陈博生、刘尊棋、关宗轼一起,受美国陆军上将魏德迈之邀从重庆出发经马尼拉抵达日本。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停战诏书;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在1945-1948年期间,<大公报>每年都于上述日期前后发表纪念抗战胜利的言论(1949年以后,<大公报>津、沪、渝版相继停刊).本文拟以年份为顺序对<大公报>的此类言论进行概述,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当新闻记者,都要有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这种志向和追求,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要贯穿其新闻生涯的全过程,那就是写出好作品来,也就是说要写出在当代有影响、在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它不是“易碎品”,而是传世之作。 在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有一篇新闻作品被人们重新提起,那就是五十年前新闻记者朱启平写的《落日》。1945年9月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湾内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降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作为随军记者,朱启平在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丈的地方,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并撰写了脍灸人口的新闻通讯《落日》。这篇原载《大公报》的通讯文情并茂,被新闻界公认为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2.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后,各国记者陆续发出大量报道,霍默·比格阿特的这篇报道是较早的一篇。它以凝炼、深刻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本质而著称。一些美国新  相似文献   

13.
《档案与史学》2014,(9):F0003-F0004
正有些重大历史时刻,往往因其影响深远,成为一个民族的恒久记忆和人类文明的启示性资源,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未来。1945年9月2日,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代表正式签字,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战争硝烟已散,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时值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本期"影像"撷取中国战场战略反攻、日军投降、抗战胜利等老照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档案与社会》2005,(5):16-18
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然而此前的5天.消息就已经传开了。10日下午,东京广播:“日本政府准备接受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于1945年7月26日在菠茨坦所发表、其后经苏联政府赞成之联合宣言所列举之条款……。”重庆的中央广播电台收到了从日本和欧美传来的这则新闻。重庆崇文镇的一家小杂货店外,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他们个个引颈驻足,倾耳细听。因为是重复广播,声音激昂,所以人人听得清楚,有人一边听一边流泪——“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  相似文献   

15.
创新更加极致的视觉体验今年四月份上映的《超级战舰》被媒体誉为“海战版变形金刚”。它来源自美国一款经典战棋游戏,描写的是人类对抗外星战舰的故事。据报道,这部斥资2亿美元打造的科幻巨制,使用了大量复杂的电影特效技术,堪称一部视觉特效上的盛宴。影片的制作伙伴萨拉·奥布里在接受外媒采访中说:“(影片中)驱逐舰(指“密苏里号”编者注)是机械中最华丽的部分之,……我们将带你置身在这些巨大的远洋怪兽中,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时,电视屏幕上多次出现过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美国战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场面,这使我想起了过去读过的霍默·比格阿特报道这一事件的新闻作品《东京湾宁静的和平》。 霍默·比格阿特是美国的名记者,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奖,《东京湾宁静的和平》就是他的获奖作品。这条消息,记者以犀利的目光观察记述了这个重大事件,笔法独特,至今仍保留它的历史价值,不愧为世界新闻名作。  相似文献   

17.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5,(11):26-26
《报刊》5月13日刊登题为《中国记的提问与日本宣传的效应》的评论说,在4月17日晚随日本外相访华的日本外务报道官高岛举行的记招待会上,中国某广播电台一位女记要求高岛对小采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解释,并请日本考虑“如果布什参拜那些向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美军,日本人会是什么心情”。  相似文献   

18.
天悦 《档案时空》2006,(1):8-12
珍珠港的毁灭 1941年12月7日黎明前,日本一支由31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其中包括最新的“翔鹤”号和“瑞鹤”号等6艘巨型航空母舰和353架飞机,在海面上散开得很远,半个月中神不知鬼不觉地驶过了3500英里,驶近了太平洋的美国夏威夷群岛。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轰炸机和战斗机以准备起飞的姿态排列成行,机首朝着船头,机关枪的弹药箱都装得满满的,炸弹和鱼雷都在它们的发射架上。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9日下午5时左右,播音员靳迈从街上回到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潘启元对他说:“日本人可能无条件投降,现在正等着消息呢!”靳迈怀着疑惑的心情走进办公室,股长吴祥祜对靳迈说:“日本可能很快无条件投降,他们通过瑞士大使馆传递消启。你和小潘今晚加班等着吧!”靳迈兴奋地说:“好!”但他们等了一夜没有消息。8月10日下午4点,靳迈被外面熙熙攘攘的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极有“名头”的人物,此人曾是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还参加过中国共产党一大;又是国民党改组派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与顾孟余同为汪精卫的哼哈二将;后来又成为汪精卫汉奸政权的第二号人物。说到这里,读自然明白,此人就是陈公博。陈是汪伪降日叛国集团的第二号大汉奸,1944年11月汪精卫死后,陈续任伪国府主席兼行政院长,成为头号汉奸。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南京伪政府乱作一团。为逃避国家惩罚,陈于8月25日在日本的帮助下。乘飞机从南京逃到日本亡命,历时一个多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