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介绍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一、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画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精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到胸有成竹。二、补…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以下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随手记下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应用题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审题。审题需要读题 ,读题就要做到读准、读好、读懂。例如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 660套衣服 ,已经做了 5天 ,平均每天做 75套 ,剩下的要 3天做完 ,问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教学时让学生三读此题。初读了解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读着重理解“剩下的 3天做完 ,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使学生想到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的数量。三读使学生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能够填写…  相似文献   

3.
每年高考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审题不仔细而丢分,因此认真审题非常关键。审题时要明确试题的设问和题目提供的条件之间的关系,读题要仔细、慎重。  相似文献   

4.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审题时,除了要做到读通、读懂题目,正确理解题意外,还要分析题目并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笔者认为,目标分解法、逆向推理法、图表示意法、过程简化法、虚拟分析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析题方法。  相似文献   

5.
题目如果只有一个字,要宽题窄作,给题目以限制。限制的方法是:围绕题目,自己在头脑中假拟一个具体的副标题。例如,《我》这个题目,写我的内容多,范围广,所以首先要缩小写作范围,暗加副标题,确定写作中心,然后进行选材。可以写“我是怎样成长的”,也可以写“我”的某一方面:性格、爱好、特长、向往、理想、成才等.这些是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词。体裁应是记叙文。对一个字的题目在拟副标题时,应注意题意含蓄,除本义外,常带有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例如《春》这个题目,可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6.
审题能力是高中物理解题的基础和关键,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解题成功的根本。所谓审题,不只是读题,是从题目的陈述中正确分析出题目所给的条件、物理过程和形成的物理情景,准确建立物理模型,从而找出遵守的物理规律。审题是要把题目的具体条件和过程审出来,把遵守的规律审出来,把具体模型审出来。审题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判断、推理等多个思维过程。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物理审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读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审题。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审题时不细心,见“和”、“共”就加,见“多”、“还剩”就减,结果造成错误。还有些学生草草读一遍题目,不动脑子思考就问老师。认真的读教材和细心的审题是理解教学内容和正确解题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审题时要求学生反复读,仔细读,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要边读边想,找出关键词、句,反复理解;找出已知和所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题意。这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和质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读”和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审题 审题是解答好题目的先决条件,任何题目的设计总是有某种意图的,考生审题要通过题目正确理解题义,明确题目要求并准备解题的材料。根据比较式问答题的设计命题形式,审题时首先要确定该题是有比较项的问答题还是没有比较项的问答题。  相似文献   

9.
张俊 《中学理科》2007,(3):40-41
审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题目中若明若暗、含而不露的已知条件,它们常是巧妙地隐蔽在题设的背后,不易被发现.挖掘隐含条件,实质上就是要使题设条件明朗化、完备化和具体化,以便明确解题方向,寻求解题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数学课堂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重点,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为他们之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读题是审题的前提,也是数学解题的重要环节,通过仔细地读题审题学生能对数学题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其中的条件也能轻松地完成梳理,为之后的解题做好准备,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保证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在初中阶段能全面提升,为未来的数学学习道路打好基础。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探究如何通过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完成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良好习惯呢 ?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要求学生仔细读题 ,养成认真审题的作业习惯在学生作业的错误中 ,经常会出现学生未看清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而造成的错误。因此 ,无论是计算题、文字题、图形题还是应用题 ,我都要求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如 ,这样一道计算题 :0 .4× 3 34+45 ÷ 1 .2 ,学生首先要审清是分数化成小数计算好 ,还是小数化成分…  相似文献   

13.
刘长水 《历史教学问题》2004,(6):101-101,47
材料解析题是中学历史考试中的常见题目 ,它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材料辨析、信息处理、史论结合、概括归纳等多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 ,有不少学生一见这类题目就心慌意乱 ,不知所措 ,失分较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简要介绍一下做好材料解析题要注意的三个环节。一、读———解好题的基础读 ,即把题目中所给的历史材料读懂吃透 ,这是解好材料解析题的大前提。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 一般情况下应读题三遍。( 1 )第一遍 ,粗读 ,浏览 ,了解大意。其主要任务有三个 :①了解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注意各段材料间的…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往往因为不重视审题,不会审题,而导致无从下手或解错题。因而,要想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审题的几点做法予以介绍。一、“三读题”法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基础,因此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一读:了解性地读,弄清题目情节,明白事理,了解大意;二读:理解性地读,边读边动手划出条件、问题、关键句,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地读,精读深思,将应用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  相似文献   

15.
一、审题要认真 作正确切入点的选择来自对题意的科学分析和对材料中心的准确把握,因此,审题一定要“瞄准”切入点,击中关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要求,在作题目没有读懂以前,一定不要匆忙地先动笔,在没有真正理解题意之前就去做题,那肯定是不成功的。读懂,重在理解命题人的意图,要认真读题,要认真地揣摩题中的每一个字,从而明确题目要求,把握住写作重点、章中心、取材范围及体要求。如果是给材料的作题,还要认真读好材料以及题目对使用材料的提示和要求。对材料阅读分析一遍,没有理解,就来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都可以,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例如:“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他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同学学数学时做了不少题,但水平没有真正提高。如果有一道题比较新,没有见过或做过,他就不会了。我在给他讲题的时候,才知道原因:没有冷静、仔细地分析题意,没有把题目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不理解题目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能发现学生大都可以掌握好各个知识点.但在实际操作和解题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因读题不准确.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或者仿照以前做过的题做.最终在检查时也不能够发现错误。但是,只有教师把题目着重地再读一遍时.或者带着学生重新做一遍时,他们才能发现错误。于是.我们在分析的时候往往会认为.学生粗心了、马虎...  相似文献   

18.
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一些学生在不该出错的地方却出错了.于是,我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戴上粗心的"帽子".仔细分析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不外乎这几类:没有读题;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等.其实只要提醒学生读读题目再重新做一遍,  相似文献   

19.
王永和 《甘肃教育》2020,(6):116-116
一、加强审题基础训练低段学生对数学的定义相对模糊,容易忽视对数学题目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应强调小学低段学生的审题思维,引导学生面对数学题目时,先从理解题意入手,分析和提炼题目中的关键要素,然后再寻找解题的具体方法。在课堂练习中,要适当放慢做题速度,应该引导学生在认真读题、审题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有意义。要解决数学问题首先要审题,而读题则是审题的第一个步骤。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目的要求,才能确定解题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读题的教学。在解答文字题时,读题必须准确,不能添字或漏字,关键字、词要读重音。例如“用1.6与0.4的和减去它们的差去除0.5,商是多少?”在读题时,“除”不能读成“除以”,题中的“和”、“差”应该读重音。应用题的读题有“三读”。一是初读,即了解性读题。通过初读,了解题目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已知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