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作为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出版家,在编辑生涯中,文学期刊编辑活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在文学期刊编辑工作中,他能够更好地根据特定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自觉地引导文学期刊和文学创作者的努力方向,坚持贯彻文学教育的理念,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编辑修改权的行使涉及作者、学术期刊以及读者利益的协调。综合编辑对文稿的修改实践,文章将编辑修改权的行使分为能动模式和被动模式两种并对其利弊进行分析,主张在处理各方关系时,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都必须明确编辑修改权行使的目的是兼顾作者与期刊的利益,不能通过修改论文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作者。  相似文献   

3.
熊妹 《东南传播》2010,(8):197-198
从读者与作者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来看,出版工作有两种模式,即"作者-编辑-读者"和"读者-编辑-作者"。这两种模式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各不相同,但不论哪种模式成为出版工作中的主导,编辑作为连接作者和读者的桥梁的地位不会改变。编辑工作就是围绕作者、读者而开展的工作,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一方面,承认编辑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不否认编辑工作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本文试从编辑与作者和读者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编辑劳动的独立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记得刚进入文学期刊编辑队伍时,一位资深的文学期刊老编辑语重心长又简洁干脆地对笔者说:"作者可以天马行空,编辑不能率性而发。"这话固然有些偏颇,但也不无道理,因为它其实包涵了两层意思,一是不论作者如何妙笔生花,文章如何行云流水,如若没有编辑的发现、选择、加工、处理等这些辛勤的劳作,作者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文学期刊编辑人才的培养黄河杂志社副主编秦溱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没有设置编辑出版专业。就我们文学期刊的编辑人员情况来看,有的是高校中文系毕业生,有的是文学业余作者,有的则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他们在其他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准备,关于文学期刊编辑出版方面...  相似文献   

6.
陶亢德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期刊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办刊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活>周刊时期;<论语><认间世><宇宙风>时期;<宇宙风乙刊>到抗战结束.其办刊思想集中于一句话,"办杂志则只能办杂志,取之于作者读者还之于作者读者",包含着三层意思:清晰的编辑角色意识,真诚的作者至上理念,细心的读者服务思想.  相似文献   

7.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给文学期刊带来了重大影响。文学刊物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天之骄子”,到改革开放中期的“面目全非”,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几欲嫁作商人妇”的具有戏剧特色的三个时期。21世纪,文学期刊又面临着经济、技术、读者等方面的挑战,表现为:其一,读者群的挑战,读者层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化而复合化、多元化,社会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使读者需求呈多样化发展态势。第二,作者群的挑战,作者的作品不适合编辑口味,编辑编的文章不适合读者口味,中介冲突日益凸显。三是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9.
面临数字革命的巨大挑战,现在,一些纸质文学期刊已陷入困境,在这困境之中,我们必须坚信:文学期刊不会消亡,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文化,还有精神的追求,还有心灵用文学形式倾诉,文学期刊就不会衰竭。但是,如何在数字化时代给文学期刊注入新的生机,寻找新的生存模式与发展空间?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挑战,跨越障碍和阻隔,对读者呈现新的面貌,应是文学期刊办刊人的自觉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和影视为代表的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文学期刊纷纷陷入质量低下、读者群锐减、声誉日弱以及经济拮据的重重困境。于是近年来,一些文学期刊为探索自身出路,进行着各种市场化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文学期刊在内容风格、经营模式、编辑趣味和市场策划等方面表现出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虽然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期刊的生存状况,但长远来看,这些现象却使得文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巢乃鹏 《中国编辑》2012,(4):21-23,42
在传统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是编辑人员,编辑客体指文稿、作者和读者。编辑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数字出版业态中,编辑主体、客体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体现出强烈的互动性,形成了以作品为中心,编辑主体(编辑人员)与编辑客体(作者、读者),编辑客体之间(作者与读者)强烈互动的三角锥模式。数字出版业态对编辑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角色要求,带来了编辑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凸现。编辑主体与编辑客体中的读者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编辑客体中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增强,这成为数字出版业态中的编辑实践活动的特点所在。  相似文献   

12.
报刊的编辑,因其职业特性而身处作者(信息传播者)和读者(信息接受者)这一传播过程的两个极点之间。编辑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也在为作者服务,编辑工作质量决定着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质量。因此,一个合格的编辑在进入职业角色的同时总是还能最大限度地扮演好两个与之分不开的角色——读者和作者。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8月20日,《南叶·仙度瑞拉》的首次读者见面会和众作者的签书活动在上海书展现场拉开了序幕。《仙度瑞拉》是一本由言情天后明晓溪主编的、以长篇原创青春小说连载为主的青春文学杂志。作为一本文学期刊,缘何要在本次以图书展览为主的上海书展举办读者见面会呢?前来书展现场的该杂志编辑邓萍萍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8月20日,《南叶·仙度瑞拉》的首次读者见面会和众作者的签书活动在上海书展现场拉开了序幕。《仙度瑞拉》是一本由言情天后明晓溪主编的、以长篇原创青春小说连载为主的青春文学杂志。作为一本文学期刊,缘何要在本次以图书展览为主的上海书展举办读者见面会呢?前来书展现场的该杂志编辑邓萍萍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5.
报刊的编辑,因其职业特性而身处作者(信息传播者)和读者(信息接受者)这一传播过程的两个极点之间。编辑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也在为作者服务,编辑工作质量决定着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质量。因此,一个合格的编辑在进入职业角色的同时总是还能最大限度地扮演好两个与之分不开的角色——读者和作者。读者的角色。因为发表后能使读者满意的稿件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果,所以编辑不应以自己的阅读感  相似文献   

16.
观点     
编辑——教辅创新的关键教辅读物的编写主要由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完成。但是头脑敏锐的编辑更能洞悉市场需求,充分调动各种作者资源,打造出适合读者的精品教辅读物。编辑是教辅读物创新的关键人物,职业敏感使编辑能策划出适合读者和市场的好选题。编辑比较了解每一位作者的能力和  相似文献   

17.
正亚马逊,Nook公司,包括我们熟悉的盛大……不断有各方神圣推动自助出版的消息传来。都说好日子终于要来了:作者借助自主编辑软件、巨型服务器等现代科技,挑战一向自以为是的出版人,颠覆编辑居于核心地位的传统出版模式。说到底,自助出版的兴起,是话语权力博弈的产物。凭什么作者与读者要把选择权让度给编辑?编辑的合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期刊编辑出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德 《青年记者》2006,(18):65-65
传统期刊必须面对社会发展的现实,转变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模式,在期刊编辑出版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实现向网络化编辑的转变和过渡,使期刊所承载的信息更加高速、全面、方便、准确地传至读者手中。编辑出版高效化期刊工作的核心是编辑工作。它的流程包括:组稿——审稿——  相似文献   

19.
文学期刊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期刊是何等的辉煌,作家如雨后春笋,刊物漫山遍野。处于文化消费主角地位的文学备受读者的青睐,《人民文学》曾创下了发行量146万的显赫记录。进入90年代,文学期刊戏剧性地衰败,文学期刊的发行量江河日下,发行量的锐减使文学期刊的成本大幅上升。期刊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读者日趋减少,使得办刊经费捉襟见肘,编辑人员生存困窘。一些著名的文学期刊停办。《昆仑》、《峨嵋》不见雄姿,《漓江》“宣告断流”,文学界的优秀期刊《小说》也与读者依依惜别。大型的文学期刊相继停办,众多的中小型文学期刊也感到举步维艰,在四面楚歌声中茫然回顾。在新世纪来临之际,回顾文学期刊动荡的历史,探寻文学期刊发展的道路,也是在山穷水尽的处境中寻求一条柳暗花明的蹊径的一个尝试。一、文学期刊衰落的原因1.文化消费的多元争雄文学作为文化消费的主流受到读者的钟爱,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多元和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多元共存使文学受到读者的冷落。文字、音像、多媒体传播方式虽各有千秋,彼此不能相互取代,但文化市场必然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娱乐生活类报刊的活跃、影视传媒的发展、电脑的网络化已夺走了文学期刊的部分读...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思维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思维及其表现特征崔建聪思维,是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编辑与作者、读者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社会精神产品——出版物生命的价值。而编辑的思维,与作者、读者的思维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