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于奇妙动人的幻想与想象,是莎士比亚抒情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十四行诗集》中第46首(见卷首)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诗人想象出“亮眼”与“柔心”为争夺爱人容貌的分享权而互不相让的戏剧场面,采取“眼睛”与“心灵”认真辩论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意趣横生、情思绵绵的幻想世界。  相似文献   

2.
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而人类的种种创造发明无不经过想象而生。在人类的智力活动中,想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主要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无忌的童言和充满想像力的童心对作文乃至整个文学创作来说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张扬这种灵性,  相似文献   

3.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形态。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联想和想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联想是一种记忆的形式,不仅使读者想到作品写的是什么,而且由内容想到与之相关的东西,想象则使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神话于屈原创作的意义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中国神话极其丰富,许多神话保存在古代典籍中,如《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类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表现方法,跟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杨润林 《教育革新》2009,(12):41-41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再创造,丰富诗人创造的形象.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再创造是逆向思维,“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6.
作家作为审美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造性的精神活动时,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扎实的生活基础、进步的世界观、相当的艺术素养。这三个条件,乃是文学创作的三要素。作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要素,才能进入创造过程,并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一、扎实的生活基础所谓扎实的生活基础,就是指作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把熟悉人、了解人的工作放在首位,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①从而成为“生活的富有者”。一个作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是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空间的创造过程。但从对客观事物的创造再到“一个更高更真实的假象”(歌德语)出现,是一种及其复杂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也正是西方当代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所认为的世界1到世界3经过世界2的创造过程。世界1指的是物质世界,即人们常见的物质体;世界2指的是精神世界,即人们的一般精神活动和意识状态,世界3是人的精神状态的东西,它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如艺术作品和科学论文等,文学创作也就是世界1到世界3的过程(图一)。同时也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8.
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想象力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的本质力量的重要表征。马克思把它称为“人类的高级属性”之一。人类生活离不开想象,生产劳动需要想象,科学研究需要想象,文学创作需要想象,文学欣赏需要想象……。本文拟谈一下想象之于文学欣赏的作用。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离不开想象正如文学创作离不开想象一样。想象,也是一种形象思维,文学创作就运用的是形象思维。所以,没有想象便没有文学,没有想象也便没有欣赏。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是至理名言。然而如何“情动而辞发”,如何“披文以入情”?由情动到辞发,由披文到入情,这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借助于想象。现实生活的浪潮撞击着作家的心扉,使之产生  相似文献   

9.
民间理论与写作在1990年代的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1990年代陈思和教授提出的民间理论的价值与意义进行分析。从这一视点出发,1990年代的文学创作,民间理论与写作互动发展,共同创造出了蕴含着民间文化精神的艺术世界,民间文化成为作家生命精神的一部分,但文学创作中出现的“泛民间化”倾向,则可能导致民间世界及其精神的平面化,因此,作家应该在民间生活的体验中,获取民间大地上滋生出的民间精神。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艺术美学思想建立在对想象现象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现象学意义上的想象与知觉、幻想不同,也不是一种能力,而是知觉的中性变样,这使想象既与被映像的现实联系甚紧,又不对现实“认之为真”;既是一种选出行为,也是一种构造活动。在此基础上,胡塞尔认为,艺术是被构成的想象领域。这一艺术论与模仿论、表现论相差甚大,可以称之为艺术显现论。胡塞尔对想象的重视与狄尔泰一样,意在借想象与艺术提升现实,创造一个意义世界,以对抗工业明的侵袭。胡塞尔纲要式的论述对海德格尔、萨特、马尔库塞等人的美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代作家秦牧说过:“作家插上(想象)这对翅膀,就可以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和草木交往,与鸟兽倾谈,拜会古人,访寻来者……”那么,什么是想象呢?简单地说,想象就是对事物进行合理设想,是在改造记忆中的事物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一种表现方法。下面举例为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想象方式。一、虚拟情境式虚拟情境式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构想未知事物情景的想象方式。如《天上的街市》里,诗人郭沫若依据人间社会生活情境构想出牛郎和织女的生活情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  相似文献   

12.
我的探求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学教师,从不曾幻想过创造什么“教学体系”或“教学程式”,然而深信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值得为之献出毕生精力的艺术。如同导演、演员对剧本要进行再创造一样,教师以教科书为依据也可作出动人的表演。教语文尤其如此。毫不夸张地说,一套语文教材简直抵得上一部小百科全书,它密切地联系着青少年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更需要用教学的艺术来再现世界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的内容。因此,一个语文教师,不仅应当成为本行的专家,还应当成为粗知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3.
同其他事物一样,古典诗词意象组合是有一定的艺术规律可寻的。意象作为艺术营构的“情化元件”,作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诗人通过意象的艺术组合,创造诗境,抒发感情。诗论家们因此认为,凡是美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意象,都有一定的艺术组合形式,而且多种多样,在具体探究意象组合规律时,有人提出基本形式为“有序组合”和“无序组合”,笔者以为,一般说来意象组合都是有序的,即是所谓“无序组合”,亦并非真的无序,只不过是组合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而已,从表层看,物象之间不相关连,也缺乏外在的联系。然而,从深层考察,从诗词的整体观照去分析,就不难发现这种“无序”表象里内含有“序”。尽管这个“序”情况复杂,但毕竟能寻索出一定的轨迹来。又因为不同作家不同风格和审美创造的不同,所以,意象的组合形式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本文从构造意象的美学规律考察,总结了古典诗词意象组合的几种主要形式,请方家匡正。  相似文献   

14.
出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全套定价:110.8元“幻想文学”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的主潮流,它以奇丽诡异的想象、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深切关怀,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艺术魔力,从而让儿童读者乃至成人读者沉浸其中。所谓幻想文学,即“运用小说的写作手法,创作的一个现实世界所不存在的长篇幻想故事”。《大幻想文学精品译丛》是最优秀的幻想文学经典之作。《毛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永远说不完的童话》《鬼磨坊》《大盗贼》《小怪物》这六本书的作者都是德国、欧洲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幻想文学作家。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5.
一、有的作家讲的“表现自我”,是指文学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特点。是说作家的创作是个体的精神劳动,是创作激情与生活燧石的撞击所点燃的灵感火花,是作家“这一个”(黑格尔)对社会生活的观察认识,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它不能不具有作家个人思维、观念、艺术的独特之点,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不带有作家“自我”的色彩和印记。  相似文献   

16.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拳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7.
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是属于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获奖理由为:融幻想与现实为一体,勾画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梦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融幻想与现实为一体”的写法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魔幻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基本的叙述单位,即指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领域中的典型事件。”对于作家来说,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判断连在一起的母题选择是一种推动构思和结构的力量。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域界以及伴随他的个人化的心理体验,这种个性化的生活域界及心理体验会成为他母题选择的重要源泉。在朱自清的文学创作中,作为创造主体“天才的能动表现”(马克思语)的母题选择同样与作家的社会生活以及生命体验有机交汇和化合在一起。这样的母题就是女性母题。作家从这个母题出发,形成了他文学创作的系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9.
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佳作,诗人所深情吟咏的“一棵树”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诗人以“一棵树”为母体,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献身人类事业的崇高伟大的艺术形象。诗歌是形象的艺术,诗的形象(尤其是抒情诗的形象)的实现总是与艺术想象分不开的。艺术想象是由一个形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艺术方法。《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这首诗中,“一棵树”的象征意义即新的形象的实现,亦是诗人借助于树的形象和特点进行艺术想象的结果。艺术想象作为一种方法,从宏观上决定了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美学取向,而要实现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转化,还有赖于多种艺术手法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0.
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儿童文学发现与发生的源头高度,提出“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深入论证儿童文学审美创造形态的基本构成,以及儿童文学艺术真实的特殊性与实践个性,强调21世纪儿童文学坚守“以善为美”的美学品质的普世价值与当代意义。与成人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作家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真实世界的一致性不同,儿童文学的艺术真实强调的是作家的主观认识与儿童世界的一致性,即作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人物的关系和行动是否与儿童的思维特征、心理图式相一致,追求一种儿童幻想世界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