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黄兢 《山东教育》2004,(9):24-24
师幼互动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的行为(包括教师向幼儿发出的语言、动作、情感特征等)促进或干扰着幼儿的发展,幼儿的行为(包括幼儿向教师发出的语言、动作、情感特征等)反过来也影响和调节着教师。为了深入了解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微观过程,探索有效调控师幼互动过程的策略,我们以案例作为研究要素,深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善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亟待研究、突破的重要课题。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质量、改变不恰当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教育行为的特点,特别是自身行为与幼儿行为相互作用的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够知道如何采取各种具体方法、步骤,去积极、有效地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分析当前的幼儿教育实际,幼儿教师教育行为的主要不足之一就是其行为受幼儿各种特点的不良影响和控制。换句话说,在教师与幼儿的相…  相似文献   

3.
张瑛 《考试周刊》2014,(3):185-185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操作探索。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满足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以环境和材料为依托的。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促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同伴间的互动,则通常被忽视,低估了同伴间的相互作用的效果。实际上,同伴间相互作用比任何其他的因素对幼儿的发展都更有利,是幼儿共同发展的必备条件。为此,我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伴间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课题进行记录、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幼儿进行培养与提高。一、让小班幼儿在模仿学习中发挥同伴间的作用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水平低,做任何事情都是以模仿为主。在集体活动中,同伴的行为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了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就经常表扬能按要求做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模仿学习。比如。  相似文献   

5.
李春丽 《学前教育》2005,(12):12-13
幼儿的社会化是幼儿在与周围人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社会化起着导向作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语言,既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媒介,也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架起了桥梁。教师通过语言向幼儿传递文化,启迪智慧,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借助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教育和发展是在与环境(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而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胡静 《甘肃教育》2011,(7):86-86
区角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状态的局面,幼儿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敏 《今日教育》2007,(1):10-11
在省级课题《充分利用户外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研究的实施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实现的。互动能激发幼儿思维,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促进幼儿认识的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如何建设良好的游戏化园本课程,是当前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一、课程建设在发展中壮大1.教师在学习中提升(1)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是课题实施的主体,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通过研究,我们实现了"人出课题"到"课题出人"的转换,教师通过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站在客观的角度去顺应幼儿、分析幼儿,将幼儿引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0.
建立新型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在幼儿园这个环境里,教师是对幼儿影响最大的人,可以说,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如果缺乏和孩子进行有效互动的能力,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就将成为空谈。师幼互动是指在师幼之间发生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师幼互动的作用表现为:首先,师幼间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师幼双方特别是幼儿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其次,师幼互动发生的情景具有多样性,教师的态度言行对幼儿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榜样和示范性影响。再次,由于教师角色的特殊性,教师…  相似文献   

11.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是单一的线性发展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思维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本文旨在为思维游戏课程的开展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以帮助教师们在实践中更多地发现与挖掘思维游戏课程中的社会性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2.
幼儿英语教育低龄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展了英语教育,幼儿英语教育是幼教领域的一个新兴课题。本文通过对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幼儿英语教师。  相似文献   

13.
<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对幼儿发展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幼儿园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活动。现代幼儿教育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主体性精神,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权威教育、成人本位的教育观,提倡一种民主、平等、信赖、儿童本位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家园关系。教师单纯扮演知识传授者、权威管  相似文献   

14.
姜美芬 《山东教育》2004,(30):22-24
“教师体态语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是我们开展的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体态语也十分丰富,这些体态是幼儿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幼儿个性特质的具体体现。对幼儿体态语的关注,有助于教师保护幼儿积极的个性行为,干涉幼儿消极的个性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现代认识论正以新的视角来探讨认知的两级性(主体性、客体性)及其张力,我认为,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认知张力理论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所谓张力,其实是一种拉力,是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间所随的拉拽力量相互作用。具有使物质变形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认知张力则是指在认知活动中由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思维结构与方式,即思维的立体网络。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总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认知张力来完成活动,促进幼儿获得全面的谐的发展,我们常说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但怎样在活动中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这却是许多幼教工作一直在探控的总理2,我认为要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要就正确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幼儿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幼儿(主体)与我们投放的学习材料(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要巧妙运用认知张力,在这里,我想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中的引导发现法,指的是教师不直接把知识讲授给幼儿,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认识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去探索,去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发现这两个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统一,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幼儿的发现,教师的引导是为幼儿指出发现探索的方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探索和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菊 《贵州教育》2011,(9):21-2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社会化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幼儿在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的过程中实现的。幼儿社会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重要成人”对幼儿社会化起着导向作用,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也备受关注,而幼儿的科学探索离不开环境的创设,只有在与环境、材料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才能体验、积累、构建科学经验,只有充分利用环境,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营造一个科学的幼儿创新教育环境,是培养幼儿的创新技能、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发展创新个性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引领和指导教师创设有效的科学活动环境,开展探究式的科学区域活动呢?一、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激发幼儿兴趣首先要求教师围绕主题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9.
詹毅 《早期教育》2006,(3):24-24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这里的儿童美术教育与我们走访的欧洲国家相比,有着更多的自由度与趣味性。幼儿上课兴趣浓厚,利用各种感官,通过与环境的直接作用进行学习。教师热情地鼓励幼儿积极地进行绘画创作,还可与材料和人进行相互作用。他们为幼儿精心准备了适合各个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课程。  相似文献   

20.
孙学英 《林区教学》2011,(5):150-151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素质教育,钢琴学习成为家长首选的艺术教育,但真正能坚持学习的幼儿相对很少。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厌学期,是许多教师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