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工0月8日,文化部刘忠德部长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埃及(金字塔报》主编萨拉迈夫妇。刘部长说,中国和埃及都是文明古国,两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埃及古老的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埃及(金字塔报》是著名报纸,许多中国人对它都很熟悉。刘部长指出,文化交流是国际间最重要的交流之一,它增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埃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由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努力,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在这方面,包括(金字塔报》在内的新闻媒体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萨拉迈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自古有之且内容广泛,涉及领域众多,即使两国关系低谷时期.文化交流也未停止。中国国家图书馆(下称“国图”)与日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下称“日贩”)合作关系的建立,系上世纪后半叶两国交往日渐频繁的产物。也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文化交流项目。30年的合作岁月和百多次的赠书,见证双方合作历程的同时,也见证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批答是中韩两国古代所共有的文书之一,同在儒教封建政治制度和密切的文化交流背景下,两国批答的使用有着众多相近之处,因历史发展和行政制度的差异,批答也存在着许多不同。本文从批答概念、类型与功用、撰写、办理等方面作比较分析,透视两国政治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之间心灵的沟通,文化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各国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可以不断地加强和发展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长期以来,中国和土耳其两国文化关系密切。有力地增进两国人民问的了解和友谊。时至今日,文化已经成为两国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摩洛哥国家剧院副院长科伦比先生是我在摩工作期间的老朋友,应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他于今年10月访华时,我曾前往宾馆拜见他,就中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友谊同他促膝长谈。牢固的文化关系摩洛哥(马格里布)一词在阿拉伯文中,意为“日落之国”、“西方之国”,可见其距中国之遥远。尽管如此,两国却有着传统、密切的文化交流与深厚友谊。新中国和摩洛哥的文化关系开始于1957年,即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前一年。今年11月1日适逢中摩建交40周年纪念,为此中国文化部负责人、中国艺术团和摩洛哥文化事务部负责人、摩艺术团将于今年第四季…  相似文献   

6.
李长林 《寻根》2004,(2):116-120
古埃及作为文明古国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遗留于后世。中国与埃及远隔重洋,相距万里,在古代时期中埃两国直接来往较少,但古埃及的造型艺术曾流传到中国,构成了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7.
在我即将结束在中国的任期之际,我感到有必要向《中外文化交流》杂志表达我最热烈的感谢之情,感谢它使我有机会向中国人民介绍塞浦路斯拥有9000年历史的文明。同时,我还要对该杂志为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所做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我认为文化的力量要比政治的力量更加强大,因此我在任驻华大使期间将促进塞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为首要工作之一。塞浦路斯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和丰富的文化,两国在吸收其他文明精华的同时,都保留了本国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我即将结束3年多的任期离开中国,而这恰逢塞中两国建交30周年。为庆祝这一时刻而举行的各种活动表明了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3年里, 两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官员互访频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两国人民的理解。我相信目前正在进行的将塞浦路斯诗歌翻译成中文的工程将成为两国文化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在我任职期间,我竭力与中国的同行合作以实现鲁迅先生所说的“相互关心,消除漠然”。我相信我们努力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但是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向中国和我许多中国朋友说“再见”是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尤其是在中国正在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变自身命运的历史性时刻。 不过我将以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位于越南河内市中心风景腐施的还剑湘西南面,有一座古老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有近千年历史的文庙。它是越南古代把奉孔子暨越中两国杰出文人的场所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越中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河内文庙建于1070年,是由崇尚中国儒学的李朝皇帝敕建的,距今已有92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自古文化交流甚多,成效喜人。如何维持这些成果,并将其升华,为推动两国人民友谊产生积极影响,是致力于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有识之士关注的共同焦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7日是享誉世界的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诞辰150周年的日子。这位中国人民真挚的朋友非常重视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始终强调两国人民团结友好的重要性。1881年,因为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泰戈尔以《死亡的贸易》一文表示谴责;1915年,泰戈尔诗作《赞歌》(4首)被陈独秀译成中文并发  相似文献   

11.
当地时间9月2日,2010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在其发言中指出,近年来中俄两国互办文化节的各种活动,具有三个特殊的意义。首先,是文化的意义。众所周知,文化交流是沟通各国人民心灵的桥梁,文化源自一个民族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沟通人们心灵最好的桥梁。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文化年”的各项活动,能够使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两国青年一代,能够继承先贤们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永做好邻居,好朋友,使中日文化交流和中日友好事业世代薪火相传。——孙家正  相似文献   

13.
正130多年前的1879年,有一位在英国驻宁波领事馆任职的中国诗人,被美国哈佛大学聘请赴美担任中文教授。此人虽不见经传,但他实实在在是中美两国文化交流之先驱。无怪乎现在走进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仍然可以看到墙上悬挂着的一幅清朝官员的大照片,他就是戈鲲化。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国际交流历史上,有学者借用郭沫若"洪流与溪涧"的比喻,形容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的文化交流在过去300年间的不平衡状况:在18、19世纪,中国文化像"洪流"一样涌向俄罗斯,而流入中国的俄罗斯文化却十分有限;到了20世纪,俄罗斯文化像"洪流"一样涌向中国,而流向俄罗斯的中国文化却像小溪。进入21世纪,在中俄互办"国家年"的框架下,在俄罗斯大规模、高水准举办的"中国文化节",表明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均从溪  相似文献   

15.
舞蹈精灵蒋可钰大学毕业之后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远涉重洋来到陌生的非洲,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喀麦隆国家舞团。她不仅为促进中喀两国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黑马王子”。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华人文化常被视为集体主义的代表;而法国以其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被作为是最具个人主义性格的国家之一。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理性思潮的面对面,犹如一滴水里的分子般不停地发生无声的碰撞与融合。今天,尽管两国交往日益密切,民间文化认同日益增进,中法人文交流进程中仍然存在矛盾和误解。  相似文献   

17.
2001年4月,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访问法国,其间与法国外交部部长德里纳共同签署了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迄今两年多来,由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商议和决定的“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运作始终紧锣密鼓。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将众多中国人,法国人及热爱中国文化的各国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法兰西。事实上,在这一全球聚焦的幕后,早就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没有幕布的中法文化交流的大戏,小戏……。日前,本刊记者就“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采访了中法文化年混合委员会的中方总协调人,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军。  相似文献   

18.
<正>亚洲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展览总结研讨会在东京举办2月2日,由日本奈良县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合作的“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展览总结研讨会在东京有乐町举办。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陈诤、日本原文化厅长官青柳正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五周年。建交五年来,中以两国不但在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双边的文化艺术交流亦有声有色,在两国文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1996年夏,本刊记者以中以文化交流为题走访了到任不久的以色列驻华大使南月明女士(ORANAMIR)。南月明大使自六十年代起长期担任以色列政府青年、妇女和文化教育等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1992年担任内阁部长,1995年9月率以色列政府妇女代表团来华出席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1996年6月出任以色列驻华大使。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温文尔雅的南月明大使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学术界对於中俄关系史的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对於两国文化交流的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讲述了清末北京的第一位俄语教师阿.弗.波波夫在外语学校“同文馆”的工作情况,以及他对於中国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