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1998年底的曼谷亚运会上,独得四金的乒乓球女选手王楠称得上是中国代表团里最耀眼的明星,在今年2月王楠终于打破了女乒“大姐大”邓亚萍长达8年的“垄断”,登上了世界排名首位的宝座。第45届南斯拉夫世乒赛前夕,笔者在河北省正定国际乒乓球训练基地采访了这位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 (采访是在王楠去找队医按摩时进行的,王楠趴在床上,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回答我的问题。20岁的她显得很成熟很老练。) 记者:亚运会后你的知名度上升很快,很多媒体认为你已成为中国女乒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对此你持何种态度? 王楠:很多媒体称我已“超越了邓亚萍”,或是说“邓亚萍时代已经过去”,我自己可并不这样认为。我在素质上精神上与邓亚萍仍有差距,我这样说并非谦虚。亚运会不是奥运会,我们这些年轻选手要想达到邓亚萍的高度,还需要奥运会的检验和锤炼。  相似文献   

2.
王楠     
2000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王楠3:2战胜了队友李菊,成为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也拿到了她的第二枚奥运金牌。更重要的是王楠也是继邓亚萍之后第二个获得“大满贯”的乒乓球女运动员。王楠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5,(12):32-32
入选理由:从1989年到2005年,风雨沧桑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人才辈出.却在16年间,始终保持着“双凤朝阳”的态势.邓亚萍和乔红,王楠和李菊.王楠和张怡宁……从2001年的九运会到2005年的十运会,王楠依旧出色,而张怡宁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8,(11):12-23
无论在十几年前的“后邓亚萍时代”,还是在当今的“张怡宁时代”,王楠都是中国女队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明星;七次参加世乒赛,六次获得女团冠军,五次在女团决赛中上场拿分,王楠堪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女队缔造世乒赛女团八连冠霸业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5.
1999年互月爿日国际乒联公布的99-1号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对中国乒乓界有着特殊的意义,八年来高踞榜首的“乒坛皇后”邓亚萍,在没有正式退出乒坛之前,“世界第一”的位置已被20岁的王楠取代。在这张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脑排名表公布之际,记者分头电话采访了新老“世界第一”。邓亚萍:首先恭喜王楠,我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最近一年多,我一直非常关注年轻选手的表现,亚运会期间的乒乓球转播我都看了,总决赛的情况也通过报纸电视及时了解了,特别希望她们能够赶上并超过我。近半年来,王楠的球一直很不错,成绩很稳定,世界杯蝉联冠…  相似文献   

6.
人物秀     
《新体育》2006,(6):7-7
NBA选秀“三人行”;“车王”改跑马拉松;古力七段首获世界冠军;摇摆哈林唱响世界杯;“铁人”组队纵渡清江;王治郅从“头”开始;王楠超越邓亚萍;  相似文献   

7.
王楠的意义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之后,产生了三项纪录:第一,获得金牌的张怡宁成为第六位获得奥运会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另外四人依次是邓亚萍、伏明霞、李小鹏、郭晶晶和王楠):第二,获得银牌的王楠成为奥运会成绩最好的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因为和邓亚萍、张怡宁相比,王楠多一块银牌;第三,王楠成为继伏明霞之后,第二位在连续三届奥运会上都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杨华 《新体育》2008,(12):13-14
中国女乒有着“一姐”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从邓亚萍到王楠,从王楠到张怡宁,总有这样一个人可以独挡一面,开创时代。在新的奥运周期里,20岁的李晓霞用一连串的胜利宣告强势崛起:2008女乒世界杯蟾宫折桂,成为“无机时代”第一个世界冠军,紧接着又超越两届奥运女单冠军张怡宁,职业生涯中首次占据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国际乒联1999年1月31日公布了1999年第1期世界优秀选手电脑排名,王楠取代邓亚萍名列女子第一,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的“邓乔时代”就此宣告结束。乔红和邓亚萍从1989年第一次参加第40届世乒赛就夺取了女单和女双冠军。自1991年国际乒联实施电脑排名之后,邓亚萍超过乔红成为世界第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邓亚萍世界排名第一,乔红世界排名第二,成了国际乒联电脑排名中的“固定格式”。据笔者统计,在乔红1996年退役之前,邓亚萍、乔红俩人共获得奥运会金牌和世界冠军19个,占十年中她俩参加比赛总共27.5个冠军中的69%。占同期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5,(12):116-116
女子:老将不老,小妹一个不如一个。本来赛前渴望王楠同后辈进行一次重证“一姐”身份的公平角逐,结果最后的比赛让我觉得,这是一场有结果但又没有结果的比赛,输赢变得没有了任何意义。在邓亚萍时代成长起来的王楠、李菊、林菱,都不老也没有老,综合比还是她们最优秀,但野心和斗志都不比从前了,只有些本钱。小妹们的斗志也只有赛场的几声“呐喊”,战术一成不变,经验更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读者“最喜欢的人物/赛事类文章”是:“用巴黎的火种点亮雅典”、“施拉格:一个美梦不回头”和“乔红日记:为王楠喝彩”。 “最喜欢的技术/器材类文章”是: “十大经典战例”、 “文明真的会失落吗?”和“王皓的反面技术”。 “最喜欢的版式”是: “战地钟声”、“大本营十日谈”和“邓亚萍 一份执着,两样精彩”。  相似文献   

12.
报载,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女“杀手”邓亚萍在4月中旬中国“乒协杯”赛上以2比3输给刘伟,5月上旬在中国乒乓球奥运热身赛中以1比3负于小将王楠,5月中旬在中国明星赛女单决赛中又以1比3败给李菊,5月下旬在中国大奖赛女单半决赛中再以2比3负于王  相似文献   

13.
年度巧合     
年度巧合:张怡宁4比3王楠(-6,6,-8,-6,7,6,9),十运会,女单决赛 入选理由:从1989年到2005年,风雨沧桑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人才辈出, 却在16年间,始终保持着“双凤朝阳“的态势,邓亚萍和乔红,王楠和李 菊,王楠和张怡宁……从2001年的九运会到2005年的十运会,王楠依旧出 色,而张怡宁也越来越强。 巧合的是,张怡宁和王楠是全运会46年的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在相邻 两届单打比赛中,都同时入围到最后决赛的运动员。略有不同的是,四 年前在广州,王楠胜得无可挑剔,张怡宁输得有些悲壮和难堪;四年后 在无锡,张怡宁的胜利虽然坎坷,却名至如归,王楠的失利让人有些伤 感,却依旧无可挑剔。又是一个四年,一个难以逃脱又不得不承认的运 动生命周期,“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张怡宁和王楠的 巧合,其实也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乒乓球界,常常听到这样的句式:"与某某某同一时代,是他(她)的悲哀。"在郭跃华、曹燕华的鼎盛时期,与他们同时代的选手难免"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后来有了邓亚萍,光芒盖过师姐乔红,还把众师妹压得抬不起头来。邓亚萍退了,王楠才冒出来。王楠也压人,她压住了实力不分伯仲、运气稍逊的李菊,令后者含恨挂拍。取代李菊向王楠挑战的是张怡宁,可是两次大赛的惨败几乎让张怡宁丧失信心。再后来,王楠不行了,张怡宁翻身了,人一阔就变脸,她开始压别人,郭焱就是一个"被压迫者"。其实"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只隔薄纸一张,捅破这张纸需要实力、定力和运气。都是国家队队员,技术差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2,(12):55-55
大多数读者“量喜欢的人物,赛辜类文章”是: “双子星座同唱一首歌”、“两代天后两重天”和“亚运会十大狙击手”。“最喜欢的技术/器材类文章”是:“步法”、“直拍模打十年志”和“40mm大球产品秀”。 “最喜欢的图片”是: “双子星座同唱一首歌”跨页图片、“两代天后两重天”王楠与邓亚萍合影和“王楠:温柔杀手”。 本期获得期国粟照片的20名幸运读者是: 杨秋洁、皮博浩、王选夫、周全保、蔺克贤、张根东、李广伟、孙海铭、陈功、孟燕、冯长青、叶德渊、李丹、段青、衡珊、林俊彬、陈林、薛莲、吴伟、黄振祖 获得签名照片的10名特别幸…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02,(10):24-25
能打到世界冠军的都是天才,但其中一些人更出色。邓亚萍和王楠,两代乒乓女皇,她们付出了更多,走得更远,登得更高。她们是天才中的天才,顶峰上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图1-10中,王楠发不转长球的动作,与发下旋球的动作很相似。由图13-14中王楠的站位可以看出,她认为对方(柳絮飞)回球将到自己的反手位。尽管对方突然接发球抢拉斜线至王楠的正手位,有些出乎王楠意料,但得益于图13中绝佳的还原姿势,王楠仍然能够由准备反手的姿势,迅速地转换为正手攻球的引拍,变化之快,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8.
李隼 《乒乓世界》2000,(4):17-19
在大维第45届世乒赛团体比赛中,以全新阵容出战的中国女队经过顽强拼搏。终于实现了“四连冠”。在我队的5名参赛选手中只有王楠、李菊参加过上届团体赛,而参加过上届团体决赛的更只有李菊一人。全队平均年龄只有21.2岁,是历届以来参加团体赛最年轻的一支队伍。我队的两名年轻主力在头一次没有邓亚萍这种领军人物的情况下挑起了中国女队的大梁,而更加年轻的一代也得到了大赛的磨炼  相似文献   

19.
老蔡重“操刀”只为助王楠7月2日,湛江, “华农杯”中国乒乓球队奥运热身赛,王楠在女单首轮比赛中以4比3险胜削球手丁颖;7月3日女单半决赛,王楠在2比1领先的大好形势下被对手李晓霞翻盘;7月4日,同样被挡在决赛门外的牛剑锋以4比2击败王楠。在热身赛单打比赛中颗粒未获,就连王楠自己都清楚,该“挨骂”了。  相似文献   

20.
邓亚萍下海     
10月26日,邓亚萍作为“济南伟民邓亚萍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专程来济南为“邓亚萍牌”的落户进行剪彩。 谈及“下海”的缘由,邓亚萍快人快语:“作为国家现役运动员,我是第一个‘下海’的,李宁是退役之后才步入商界的,我的情况和他不一样。以运动员的名字为品牌进行商品开发,这也是国家体委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