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秋科苑》2009,(11):48-52
19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从欧洲到非洲的广大区域,遍布了西方探险家的足迹,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的史前世界仍然是未解之谜。 19世纪末,苦苦寻觅的探险家最终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而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文化》2006,(7):10-12
19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史前世界仍然是未解之谜。19世纪末,苦苦寻觅的探险家最终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而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20世纪2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在周口店的山洞,发现了一枚类似人类的牙齿化石,于是在1927年展开了一场正式的发掘。发掘的结果令世界震惊。从石器、用火的遗迹到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周口店将人类的历史起码向前推进了50万年,立刻,这里被认定为人类起源的圣地。  相似文献   

3.
杨柳 《金秋科苑》2011,(18):66-67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六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改变了整个世界!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这六位无畏的探险家,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能源利用历史中.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大致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从19世纪中叶前的以生物质燃料为主转变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以煤为主.二是从20世纪中叶以来石油天然气代替煤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伴随人类主要能源形式的重大转变而形成的“煤经济”、“石油经济”.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然而,化石能源终究是要枯竭的.以当前最重要的石油资源为例,最新预测结果是储采比为40年。  相似文献   

5.
蒋磊宏 《科学中国》2007,(11):58-59
世界造船史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史和科技史的一个缩影.自古以来,船舶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在15-19世纪,船舶是在海上驶往彼岸世界的唯一载体.15世纪的海上探险,16-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8-19世纪的海上争霸和海外移民,都与造船史密切相关."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以网上虚拟博物馆的形式,把这一全景式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6.
邵传贤 《科学大众》2013,(Z2):43-45
美国探险家威廉·温伯格说:"世界任何有水的地方,就生物的多样性和探险价值而言都不如亚马孙流域。那里无疑是探险家的乐园,它带给人的惊悚、惊险和惊喜是浩淼深邃海洋都无法比拟的。"近100年来,一直有欧美探险家借助亚马孙河以及它众多的支流进入南美洲的热带丛林,试图将亚马孙河生存的鱼类情况搞清楚。但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亚马孙河里还蕴藏着多少秘密,谁也说不清楚,包括像威廉·温伯格这样对亚马孙非常熟悉并多有发现的  相似文献   

7.
春光 《世界发明》2002,25(3):30-31
早在19世纪末,当人类迎来20世纪曙光时,许多人发出了科学发明已经穷尽的预言。但事实证阴,整个20世纪的科学技术比起19世纪又有了极大的发展。许多前人没有想到的科技成果如今已经服务于人类。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世界上又有一些大牌的科学家同样又发出了“科学已将近终结”的预言。但物理学界提出十大物理难题的事实本身就说明科学并没有穷尽,解答这些更深奥的科学命题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探索应当永远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8.
《未来与发展》1997,18(6):4-5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辉煌的世纪,无论在发展的速度上,还是发展的深度上、广度上都远远超过了曾引起第一次技术革命的18世纪和引起第二次技术革命的19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的诞生和DNA双螺旋分子结构模型的发现是人类对科学世界认识上伟大的历史性飞跃,由此引起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理论物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大陆不仅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块大陆,而且还孤悬在南半球的大洋中,与其他大陆相隔遥远。长期以来,考古学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自从距今4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古人类到达澳大利亚大陆后,直到19世纪欧洲探险家再次登临此地,几万年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大陆一直没有外来人群迁徙而来。4000多年前,古印度人来到澳洲最近,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土著居民的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筹建青藏高原研究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面积 2 5 0万平方公里 ,海拔在 4 0 0 0米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称 ,又被称做“中华水塔”、世界“第三极”等。青藏高原的演化与中国台阶式三大地貌格局的形成和演化、红土、黄土的形成和演化、亚洲水系的形成和演化等都有密切关系 ,它又是亚洲季风的“起搏器”和“调节器” ,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与地球南、北极一样 ,青藏高原的演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 ,中国科学院根据知识创新工程总体战略部署 ,着手组建青藏高原研究所。1 建所的意义19世纪下半叶以后的百余年间 ,主要来自西方的科学家、探险家 ,对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1.
当世界一路跌跌撞撞地踏入现代社会时,世界人口与日俱增,速度极快。人口的大幅增加主要发生在中心城市,例如伦敦、巴黎、纽约和芝加哥。19世纪,美国城市居民人口增长了3000万,而其中一半的人口增长就发生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  相似文献   

12.
钟克 《今日科苑》2013,(2):57-62
科学与人类其他文明一样,通过积累和传播而得到发展。而传播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要受到社会的规范和制约。不同的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就有不同的传播形式和效果。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兴衰与封建社会的兴衰是同步的。随着13世纪以后封建社会的停滞衰落,传统科学也差不多走进死胡同。19世纪西学东渐后,除中国医学外,其他各门科学皆与传统脱钩,汇入世界近代科学,重新起步。  相似文献   

13.
姚檀栋  安宝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5):394-395,358,397
青藏高原被誉为地球“第三极”,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强烈隆起是近几百万年以来亚洲大陆乃至全球最重大的地质历史事件之一。它的存在对其本身和毗邻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以致对全球环境变化都有深刻的影响。青藏高原研究已成为我国地学、生物学、资源与环境科学有特色的优势领域,也是国际上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与研究地区,其研究成果在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9世纪下半叶之后,主要来自西方的科学家和探险家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相关研究,20世纪我国科学家也做了大…  相似文献   

14.
林革 《百科知识》2014,(11):20-22
正古巴比伦王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建于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境内。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孕育了璀璨夺目、享誉世界的古巴比伦文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古巴比伦人在  相似文献   

15.
<正>据传说,地球上埋藏着13个能说话、会唱歌的水晶头骨。人们必须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的头骨,否则地球将飞离现在的轨道,人类也终将灭亡。尽管一直没人找到过那些传说中的水晶头骨,可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却对这一传说深信不疑,认为水晶头骨里隐藏了许多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并认为人类只有找到13个头骨,并聚集在一起,按照正确的位置摆放,头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当然,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人掌握这个秘密。但是,人们在世界各地已经陆续发现了12个水晶骷髅。水晶骷髅之所以声名远扬,主要是和一个特别的雕塑有关,这是个死人头颅的仿制品。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有六位神奇的探险家,他们的探险行动改变了整个世界!在今天看来,这些小故事和那些可怕的经历更像一部系列剧(其中的一些,确实被拍成了电影或电视):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还是在干旱炎热的沙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错综复杂的变化中,人类走进了21世纪。21世纪的世界局势又将引导人类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8.
能源和石油     
一、世界和中国能源现状及中国面对的挑战 人类使用的能源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19世纪上半叶以柴薪作为燃料,于20世纪中叶石油超过煤炭。目前,世界上的一次能源主要由石油、天然气、煤炭三种化石燃料所组成。据BP统计,2007年一次能源总量为11099.3百万吨油当量,化石燃料占世界一次能源的88%,  相似文献   

19.
自照相机于19世纪传播以来,西方人由此对物质世界的看法就发生了变化,他们把该世纪对人类力量的新观点与对未来的理解连结在一起了。印度的摄影术发展成具有一些独特的风格,它不去反映和扩展西方世界对待现实的看法,而是发展印度自己的特色。当地土生土长的摄影师对待照相技术是采取“适应”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它,他们把注意力倾注于超世俗的宇宙关系方面,这实际上就具有了印度传统绘画艺术的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位有搜寻史前人类遗物癖好的外交家、人类学家斯奎尔,在秘鲁发掘到一个石器时代的人类颅骨,而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个颅骨上,有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