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发“校本课程”是近两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新举措,它是课改实验中必须认真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然而,目前一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进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2.
我校是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样本校,课改实验是我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进入课改以来,我们抓管理、讲实效、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课改实验的征途上探索前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关键1.以课改理念去支撑教师的教育思想。对于用全新思想观念锻造的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思想观念得不到更新,那就很难适应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课改的理念就很难得到贯彻,改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课改之初,尽管教师们都参加过岗前培…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使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和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通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作为课改一线的教师,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教育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以及带给课堂教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课改及课改实验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基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利于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如何把课改落到实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张扬学生个性,是工作在一线的厂大教师们苦苦探索的问题。在教学鲁讯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我忽生联想:作为课堂上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真应该想方设法让课堂成为孩子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5.
厦门实验区实施生物新课程已经近两年了,回顾首次进入课改实验的生物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发生的变化,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新课程,教师必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观念到行为的变化不可能一步到位。承认这个过程,为教师创造宽松的改革环境,更好地把生物教师凝聚成为一个团结开拓的集体,从而  相似文献   

6.
董晓玲 《辽宁教育》2003,(10):40-4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中学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意义深远的变革,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且不说课改实验区的如火如荼,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探索,就是非实验区学校也已进入了“隐性课改”,语文教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把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内化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课改实验中,由于某些教师对语文教育的新理念缺乏深入的理解,对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握,丢弃了传统的有益的东西,盲目地“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语文教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  相似文献   

7.
我校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半年多,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师的课堂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习方式的转变正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核心任务.下面就如何进行课堂开放,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确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谈几点看法: 1 以人为本,尊重个体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心目中要有人,以人为本. …  相似文献   

8.
目前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课改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促进了学校概念的变化,教育变得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学校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思考、探索,更新学校管理的理念、创造性地制定学校发展计划,并且高度重视学校的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强化校本管理机制,提高社区参与程度,通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发展走出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课改,这是目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这一理念转化为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达到提升教育水平、让学生受益的目的,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不断总结才能有所进步。总结两年来的课改实践,我的音乐课堂发生了以下四个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陈颜君 《辽宁教育》2004,(10):20-20
质量是教育的主题,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命之线。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高低。为此我校提出的课改实验中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确保教学质量稳定与提高,并将这一目标落实在对教师的“四个关注”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和深入实施阶段,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落实.各课改实验区及新课程实施的学校围绕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尝试,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不少非课改的学校、教师也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着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当广大教师走进新课程时.会逐渐接受一种新的课程观念,课程改革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参与课程改革的学校和老师不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与实施新课程,正确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新的理念与方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秋季,我县小学、初中的起始年级开始走进新课程。实验校点多面广,实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办学水平低且不平衡,是我县课程改革面临的基本县情。四年来的课改实践过程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在探索中谋求发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困境中不断抗争的过程。我们探索求新,在机制、策略、措施上努力适应课程改革新要求,使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总体面貌、教学研究氛围等方面发生了良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黄锐 《教育论坛》2005,(4):27-28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这里我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找回自己     
从2001年秋季开始,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在我省唯一的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鹿泉市全面启动。半年多来,改革实验的效果到底如何?课改实验给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是全省尤其是新的11个省级课改实验区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热切关注的。本期我们编发了鹿泉市部分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撰写的体会文章,希望他们的切身体验、做法和思考能对全省的课程改革实验有所启迪和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一轮课改的关键之一是改变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探索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课改的核心任务。此次课改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内容,为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知识学习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需求,享受学习的乐趣,对自…  相似文献   

16.
<正>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验给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学生与教师在课改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让人由衷地感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无穷魅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一、把权力让给孩子新教材要求教师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  相似文献   

17.
马玲 《辽宁教育》2005,(10):13-16
去年底市教育局举办了课改以来的首次“创新杯”教学大赛,其目的在于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经验,树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典型,培养新课程的知名教师.通过评选参赛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实验教师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戴理生 《湖南教育》2005,(19):22-22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施,本着教育部提出的“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方针,广大中小学教师一边积极参加课改实验,一边不断总结调整。面对不断壮大的实验群体和层出不穷的课改新问题,作为一名学校教研员,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新形势下,学校教研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归纳起来为“五忌”和“五要”。忌光说不练,要沉得下来。新的课程改革以其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手段方法决定了它是一场深层次的教育教学革命,不论是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实验教师还是普通教师,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方…  相似文献   

19.
课程改革中的三种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直接冲击并挑战教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因此,在课改实施进程中部分教师的排斥、畏惧或茫然是不可避免的。针对教师的这些情况,管理者必须摸清根源,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实效——让更多的教师转变观念,积极投身课改。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把课程改革中裹足不前的人分为以下3种:1.不愿为者其特征是:排斥课改思想,拒绝参与课改实践。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教师,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有的表现在言论上,有的表现在行动上;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如有的教师公开质疑课改思想,拒绝参与课改实践;有…  相似文献   

20.
胡小望 《江西教育》2005,(10):12-13
近年来,在日常教学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从教师到教育管理者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课改,让我们的教师转变了观念.调整了行为,开阔了视野;课改,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鲜活而灵动、丰富而精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学校的课改实践中,不时有泡沫浮起,有不和谐音夹杂,有有害物质侵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