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钟静 《今传媒》2008,(4):59-60
在美国,新闻媒体依靠宪法第一修正案所赋予的权力,成为与政府、国会、最高法院配合行动的"政府的第四部门",影响着美国的政治政策乃至政治结构,它们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的同时,也依赖于政治、受制于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2.
刘冰  张晓雯 《大观周刊》2013,(3):197-197
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无名有实”,但在美国社会上却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虽异于我国,但究其本质也是道德与政治教育的综合,所以研究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吸收借鉴其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梁建 《历史档案》2013,(1):105-110
自美国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开始,美国国名的翻译经历了从花旗国、咩里干、育奈士迭国等到美利坚合众国的发展变化。国名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政治符号,考察美国国名的汉译流变,既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对美国及美国人认识的深化历程,同时由于西方人参与了美国国名的翻译,因之也能从中了解西方人对中国政治文化的认识程度,以及中美国际交往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主的悖论》开头和结尾都把奥巴马上台——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个事实,作为美国民主主义整体所具有的自净、自我修复能力的表现。但是,渡边书中叙述的美国社会的政治现状并不能使得读者为这一进步而对美国社会的走向高枕无忧。  相似文献   

5.
在政坛上活跃的领袖人物,对电视镜头有着天然的眷恋。当今社会,电视出镜次数已成为领袖人物政治命运的晴雨表。一个长期不露面的领袖人物,最终很有可能退出大众的视野,被挤到政治边缘。自从电视出现以来,美国各届总统都非常重视用电视来塑造自身的形象,最大限度地干预大众的思想倾向和政治态度。争夺电视观众已经成为美国总统政治天平上的一颗重要砝码。全新包装踏上政治列车美国总统的政治生涯是从竞选开始的。要获得美国政坛最富有光环的宝座,一位总统候选人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为了争夺选民,候选人想尽办  相似文献   

6.
黄璐 《青年记者》2012,(21):88-89
美国梦是—个抽象的概念,隐喻个人权利、平等、自由、民主等美国崇尚的价值观,更形象具体一点来说,是指在美国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便能实现美好生活的梦想.林书豪横空出世,媒体便瞬间建构了奇观、记忆与神话,这个想象的神话夹杂着媒体炮制的多元文化政治涵义,为美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为美国梦的全球意识形态建构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美国软新闻节目的收视率直线上升,随之而来的政治效应也日渐增强。美国软新闻节目已经成为美国中期和总统选举候选人竞选的重要宣传阵地。对美国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也随之成为美国传播学及政治学界一个刚刚兴起的热点课题。美国学者开始定量研究美国软新闻节目是如何影响观众对美国政治候选人的评价和选民投票行为的。本文在综述目前美国学术界对软新闻的政治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来此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王倩 《新闻世界》2014,(11):106-107
美国资本主义"天堂"里的生活情景给中国民众带来了遐想,并成为一些人的追求。然而,这对于一位新闻从业素养极高的新闻工作者——杨刚来说,不过是表面现象。四年的旅美生活,杨刚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并做了详细的报道,终编辑成集《美国札记》出版。本文试从《美国札记》入手,重点分析杨刚美国通讯中的"美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 ,福克斯新闻网摒弃“客观”报道方针 ,提出“公正而平衡”的原则 ,凸现了美国分别代表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新闻媒体在政治上的分歧。使美国媒体古老的政党色彩重现新时代的光芒。其各种现实表现正是对美国新闻自由观念的新诠释。对美国电视媒体的影响也极其深远。最严重的是如果电视媒体为了党派人士的”信任率”而去主导政治 ,对之进行巧妙包装 ,将政治变成“为电视而制作”的政治 ,政治运作难免趋于迎合商业娱乐体系的需求 ,不仅对政治损害巨大 ,也埋下危害媒体公信力的炸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体技术和传媒工业的迅猛发展,媒体文化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已成为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媒体文化在政治、经济利益及社会责任意识的驱动下对美国总统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参与总统竞选、披露政治丑闻和报道总统及政府的重大决策,媒体文化在总统竞选、民主政治和政党地位方面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1.
王虹 《新闻传播》2010,(2):48-49
回顾本次美国总统党内初选及大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如播客和博客(政治类)等已经由过去的零散的、辅助性的功能发展为引人注目的重要选战工具。其中,政治博客(political blog)在2004年的美国选战中初露端倪,如今已成为选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以政治博客为研究对象,在探讨政治博客的起源、类型、发展历程以及传播模式和特征的基础上,从民众和竞选者两个层面重点分析作为选举营销传播渠道和手段的政治博客对美国总统选举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孙洁 《大观周刊》2011,(25):62-63
美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时美国女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美国妇女奋起抗争,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选举权运动。但形式上的平等并没有给美国妇女带来黄金时代,美国妇女在事实上依然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歧视.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高度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自主性及享乐潜力的特点.在多层次影响着美国大选。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展开分析.认为新媒体不仅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筹措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候选人和选民之间加强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美国选举政治文化而言.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然而.对于低投票率的美国总统大选而言.新媒体的作用并非是能够无限扩大的。  相似文献   

14.
从1789年华盛顿任第一届总统迄今,美国的两党政治已运行了211年.从1861年首任共和党总统林肯上台算起,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也经历140个春秋.两百多年来,政坛脸谱不断更迭,或当政,或在野,双方唇枪舌剑,充满了对峙;然而,在两党不断变化的内外政策之中也有某种定数,有某种趋同的轨迹.解析这种对峙与趋同,对于认识美国的两党政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于政治、宗教、各社会团体利益的不同,近年来许多美国团体对美国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提出了非议,认为这些藏书妨碍了青少年的正常阅读,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有害,美国图书馆员对此也态度不一,文章从美国人的政治信念、宗教信仰和家庭理念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刻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6.
由于政治、宗教、各社会团体利益的不同,近年来许多美国团体对美国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提出了非议,认为这些藏书妨碍了青少年的正常阅读,对学生的思想健康有害,美国图书馆员对此也态度不一。本文从美国人的政治信念、宗教信仰和家庭理念等方面分析了造成这一问题的深刻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私人基金会形式上隶属于美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非政府渠道,是美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独特的产物,也是美国参与国际政治进程的开路先锋,其触角伸展到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并触及诸多全球问题领域,成为国家关系层次和全球关系层中非政府行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对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外交形式,在外交领域中同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并列为三大外交形式,能够有效地构建和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客观上来说,美国是文化外交领域的成功者,其中私人基金会对国际文化交流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它们始终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因此难以避免地附带着文化霸权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EBSCO和google学术搜索数据库选取了《Journalism Quarterly》、《Journal of Advertising》、《Communication Quarterly》、《Political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Political Communication》等期刊上的70篇文章,从主题分布、概念、内容、媒介、效果等方面,对1970年至今的美国政治广告成果进行了梳理,对美国政治广告研究的取向进行了总结,并与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图书馆收藏的口述档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总统图书馆既是档案馆,也是纪念馆,它不仅收藏总统的档案文件,而且收藏和陈列总统的个人物品,对于研究美国的政治、军事、文化、历史等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口述历史运动在美国的广泛开展,美国总统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口……  相似文献   

20.
胡瑛  陈力峰 《新闻前哨》2008,(11):26-27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作为一个审视美国媒介与政治之间功能性依赖的窗口。本文考察了美国大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各种政治传播策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阵营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阵营利用“软宣传”的方式,在媒体上使出了各种招数,以形成时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政治传播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