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 1914——1996),是法国当代著名女性作家。无法归类是杜拉斯最为明亮的一个标签,这一标签闪现出了杜拉斯的边缘性和反叛性。在杜拉斯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她呈现给世人一个异常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笔者试图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其文本中的写作的女性入手,探讨杜拉斯写作的边缘色彩。  相似文献   

2.
《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是玛格丽特?杜拉斯在生命晚期谱写的一曲忧伤的情歌:小说用温婉、哀伤的笔调,质朴、唯美的手法演绎了作家少女时期的白日梦。从文本意象入手,厘清各意象的涵义,可以探寻作品中杜拉斯和她的白日梦所蕴含的人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自传体言情写作享誉世界。她不断改写,"重构"其少女时代的情爱回忆。本文通过拉康的"镜像"理论,以精神分析的视角解读杜拉斯一生追求的理想"自我"。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平静的生活》主题充满了"死之痛"和"生之厌",是集中表现作家杜拉斯死亡观的一本小说,也是作家一系列表达"爱与死"小说的前奏。小说主人公在他人之死的观照中,体会到人生的虚无与幻灭;在感受自我之死中,完成了对爱和生命意义的找寻。这与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死亡哲学殊途同归。从小说叙事中,作家杜拉斯完成了对死亡、生命、爱情的富有哲学意味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杜拉斯与张爱玲虽然是不同国家的作家,但是她们的作品却都关注人类的生存处境,揭示了人类灵魂的荒凉、道德的缺失、生命的无耐等主题,她们企图通过创作对人性的失落进行反思,探寻拯救日益堕落的人类灵魂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杜拉斯热”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又掀波澜,被出版界看好,各类相关书籍大量出版。年轻一代的女作家更是高喊着杜拉斯的名字冲上文坛。本文试图对红红火火的“杜拉斯热”这一现象进行概要性的描述,并且从中国文化现状,如先锋小说的兴起、女性文学热等等这一角度来阐明“杜拉斯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更好地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吸收、融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杜拉斯的《情人》和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对其中蕴含的叙述风格、爱情欲望、女性意识和男性形象进行比较,以此来探讨两位女性作家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及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萧红与杜拉斯艺术风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红与玛格丽特·杜拉斯,是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由于生活背景与创作时期的不同,形成了两位作家作品不同的思想深度.但是,由于天性中艺术气质的接近,形成了两位作家作品相同的结构特色.萧红生于一九一一年中国黑龙江省的一座小镇,杜拉斯生于一九一四年法属印度支那.虽然生存环境截然不同,但她们是同一世纪中人,所承受的政治气氛是一样的.战争和家道中衰,这种双重的惘然无措和奋力挣扎,同样逼迫着她们.并且,她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情感经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杜拉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如《八〇年夏》、《乌发碧眼》等,阅读杜拉斯的传记,我们会发现这几部作品都与她生命中最后一个情人扬·安德烈亚·斯泰纳有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因此,用精神分析理论解读杜拉斯的小说,为理解晚年的她和作品打开了一扇窗户,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时更好的理解她的写作风格和笔下的"眼睛"意象。  相似文献   

10.
<劳儿的劫持>与<金锁记>分别是杜拉斯和张爱玲两位作家的代表作.本文通过时空向度、电影手法和诗学意象三个方面来比较两部经典作品在书写策略上的异同,从而更深入理解女性主题文学.  相似文献   

11.
孤独是一种具有疏离倾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体验。这种被压抑的意念始终影响着杜拉斯的思想、感觉和生活,并深深的影响着她整个创作历程。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我们对其孤独情结进行探究,无论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还是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说《彩票》虽然篇幅短小,但它对表面平等的"多数人统治"——民主制度的无情抨击、对人性黑暗的深刻揭示以及惊骇的结尾却使它一经出版便震撼了整个美国。它的作者雪莉.杰克逊更是被誉为"作家的作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和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女性角色、女性的抗争及女性悲惨的结局等方面总结分析雪莉.杰克逊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对妇女在父权制社会中弱势命运的关注及抗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述杜拉斯与张爱玲书写女性欲望方面的差异前者的书写浪漫、直白、且具有浓烈的自传色彩;后者的书写则现实、功利、含蓄、是非自传色彩的.但作家都从各自的角度反映出了浓厚的女性主义思想.本文试图从上述差异中探讨两位女性作家所处文化环境对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作家杜拉斯的作品中,"异国爱情"是一种常态的创作模式,由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度,其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结局往往充满了绝望和悲怆。这类故事模式的自传色彩比较突出,它的形成与作家的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孤独是一种具有疏离倾向的生存状态和心理体验。这种被压抑的意念始终影响着杜拉斯的思想、感觉和生活,并深深的影响着她整个创作历程。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作家之一,我们对其孤独情结进行探究,无论在世界女性文学史上还是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孤岛》到《推拿》,创作近二十余年的毕飞宇,已成功地迈向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毕飞宇一直秉持着"时时创新,时时突破"的写作态度,力求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当下文学。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热的历史情结"、"王家庄的世态人情"以及"女性的疼痛书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命探索,它们之间有其内在的写作规律,展现了作家奇特创作个性和独有的魅力写作。毕飞宇在贯穿"疼痛"主题的过程中,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宽度。  相似文献   

17.
主要探讨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与印度支那特殊的亲近关系及其在杜拉斯创作上的延伸与影响 .通过写作来观照自我的杜拉斯 ,经由印度支那的童年回忆与内心的幻化 ,通过不断的自我书写 ,而成就了一个关于她和印度支那的神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找出杜拉斯《悠悠此情》中东方情结的具体体现,比如作家抒写的是一种东西合璧的跨越种族偏见的爱情,并且细致地描写了东方世界的风土人情,进而肯定杜拉斯在中法文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是一时之潮流,但是很多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带有神化或者男人化的味道。张爱玲在散文集《流言》中却塑造出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张爱玲在散文集中提出的"妇人性"入手,探索张爱玲所塑造的一个享受世俗乐趣,体味人生悲凉,有着些许缺点的真实的、立体的女性形象,观察张爱玲是怎样做到女性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20.
杜拉斯立足于女性的欲望与情感,在文本创作中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让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下的沉默的一个人数众多的“少数族群”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让长期在“菲勒斯”中心话语的历史中被湮没的女性声音得以被听见、被重视乃至被认可。笔者试图以女性主义为工具,从杜拉斯文本中的男性解构与女性主体入手,在传统的文本细读和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杜拉斯的女性关怀,做一种尝试性的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