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轻重"一直被认为是符合调序原则而不符合义序原则的一个特殊的反义复词。但对其上古读音、生成理据、适用范围及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之后,可以发现这种特殊性中更多的是不特殊,"轻重"的语素顺序也是符合发音原则和义序原则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计量统计的方法,从语法、声调、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反义复词的外部结构,认为反义复词两词素的排序与语法无关,与声调和意义有关,有时同时都受到意义和声调的制约,有时只受其中一个因素制约,不过,义序的作用大于调序。  相似文献   

3.
在普通活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毛病主要是受胶东方言的影响。实质上是缺乏基本的普通话语音知识和发音方法。所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一、声母的问题。普通话语音的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声母是音节的开头部分,也叫字头。声母由辅音充当,而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短促、音势较弱,容易受干扰,也容易“吃字”,从而影响语音的清晰度。而声母的发音又有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普通话声母  相似文献   

4.
声母的教学顺序多年来一直以发音部位为纲,本以发音方法为纲,综合发音部位,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比为目的,重新设计了声母的分组和顺序,将声母分为3大类、6小类。这样的分类不但符合声母的内在对比特征,也更方便声母教学的课时分配。  相似文献   

5.
汉语由上古的19个声母发展到中古的40个,这一演变是重韵轻声的体现。福建方言因人文地理诸种因素,既保留上古语音的痕迹,又打上中古语音的烙印,故为研究汉语从上古到中古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本文列举并分析福建三大方言群、七个主要方言的重要实例,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为序,对汉语声母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加以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语音 1.我国宪法对推广普通话作了怎样的规定?普通话的含义是什么? 2.什么是语音?它与一般声音的区别是什么? 3.什么是音节?音节由哪几部分构成?能分析音节的结构成分。 4.什么是音素?能分析音素。 5.什么是元音、辅音?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普通话的26个字母中,哪几个是元音字母? 6.《汉语拼音方案》是一个怎样的方案?它的内容有哪些? 7.掌握《字母表》的名称、顺序和体式。 8.什么是声母?声母发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9.什么是发音部位?按发音部位可将声母分为哪几类? 10.什么是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有哪五种发音方法?掌握21个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1.什么叫“零声母”音节? 12.什么是韵母?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13.传统的“四呼”是指什么?按音素组成的不同情况可将韵母发为哪几类? 14.什么叫单韵母?单韵母发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15、什么叫复韵母?它的发音特点是什么? 16.什么叫鼻韵母?前鼻韵母和后鼻  相似文献   

7.
《柳州师专学报》2020,(3):71-74
以往有关反义复合词的本体研究主要探讨了反义复合词的定义和数量、反义复合词是词还是词组、两语素能否单独成词、语素的排序、反义复合词词义变化的理据等。通过从反义复合词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两方面对以往反义复合词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发现:研究者们统计出来的反义复合词的数量各不相同;调序和义序并不能完美解释语素的排序规律;目前未有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反义复合词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上,可以通过计算多个汉字在不同地区的发音差异得到。汉字的音节可分为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声母一般是辅音或零声母,可以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等4个维度描述其特征;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组成,其中的元音特征从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和唇圆度3个角度刻画;声调用五度标记法表示,这样就建立了用21个特征刻画一个汉字音节的量化模型。对42个代表点之间语音差异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襄阳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介于"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之间。襄阳方言声母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母一样,也是21个辅音声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也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襄阳方言与普通话对应存在"八大特点"。本文主要阐述襄阳方言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0.
翟会锋 《现代语文》2013,(1):114-115,161
声母教学是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利用发音部位来掌握声母的发音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从声母的发音部位入手,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声母的发音.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界普遍认为 :在 2 1世纪 ,对方言的研究将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广韵》与现代聊城方言的比较入手 ,从声、韵和调三个方面 ,探讨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2.
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现象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是整个语音系统的一种渐变过程。渐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同式;一种是左权式。  相似文献   

13.
一般情况下,古全浊入声字在今粤方言读不送气声母,古全浊入与次浊入今同为一个声调。在粤语中,古全浊入声字在今贵港白话演变呈现出不一样的类型:古全浊入声字有读送气声母,有按条件读送气与不送气声母,有读不送气声母;全浊入声字有一个调值,有按条件分化成两个调值。文章主要分析贵港白话古全浊入声字的声母及声调演变类型,并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对孝南话和普通话的语音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孝南话和普通话的声韵调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声母、韵母、声调为研究对象,对紫阳方言的语言系统进行分析,探索了该地的方言规律,总结了其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浊清化和入声消失都是一个动态过程,全浊声母擦音先清化,全浊声母中的塞音和塞擦音先以平仄为条件发生送气和不送气的分化,然后再清化。入声消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入声→p、t、k尾失落→保留喉塞尾→浊入归阳平→次浊入归入舒声、清入独成一类→并入舒声。全浊入声变舒声当在平声依声母的清浊发生送气和不送气分化之后,次浊入声变去声当在阴去、阳去合并之前,清入声的演变是最后进行的,先经历了一个独立调类的阶段,然后归入舒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语言学注重从结构来看待语音,把声调当作与声母,韵母并列的成分,即声母、韵母、声调共同组成音节。而现代音系学则注重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来看待语音,声调也就被看成为与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在同一层面的成分,即与音重、音长一同被称作非音质音位。而随着语音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声调除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外,还具有修辞作用和构形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简单地描述了溆浦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然后对中古的声母、韵母、声调在该县汉语方言中的今读情况进行逐一分析,最后总结其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潮语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潮语十五音》与《广韵》的音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将《潮语十五音》所收例字与《广韵》进行逐一对比,按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顺序对比了《广韵》的声母与《潮语十五音》声母。其次,对比了《广韵》与《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并重点考察了不同发音部位的声母对韵母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二者声调系统的异同。通过与《广韵》的对比,明确了《潮语十五音》语音系统中声、韵、调各要素的来源,为确定《潮语十五音》的音系性质、深入研究该韵书准备充分的证据与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新县方言指的是新县境内占主流地位的方言。笔者认为新县方言的声母系统中翘舌音大多被读成平舌音,唇齿音f替代舌根音h,鼻音声母n与边音l不分,舌面前音j、q与撮口呼相拼时声母韵母都发生变化;韵母在与拼读过程中出现很多变化,如复元音韵母丢失韵头、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等等;声调的调值较难把握,这里只做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