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者的管理机构、运行模式及其效益,并结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借助于美国NCAA的成功经验和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合理模式,为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根据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对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高校面临的困惑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面临尴尬境地,其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缺乏导致人们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模糊认识。在采用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我国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其缘由,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竞技体育学校化模式构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体育与教育系统运动人才培养现状困惑的分析,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得出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必须进行改革的结论,提出构建竞技体育学校化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该模式的具体实施及运行机制提出了积极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体育价值迁移的实现路径。认为,高校体育具有促进应用型人才健康体魄的养成、铸就健全人格、实践能力培养等功能和价值;目前高校体育存在基础设施条件差、保障能力不足,体育学科地位边缘化,未贯彻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等问题。为保证高校体育价值迁移的顺利实施,提出应明确体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课程目标设置、内容选编、方案设计与研制三方面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体育辅助课程功能的发挥,完善体育辅助课程运行机制,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发展,不断壮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改革与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与提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更是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的重要实施条件。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就优化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具有丰富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教育人才,为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学校,更应该面向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科学合理地建设和运行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普通高校体育的现状与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高校体育现状的分析,探讨造成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困惑的原因,从而提出今后高校体育改革的途径:端正办学思想,建立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优化学校体育工作的运作模式,加强课程建设和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改变观念,提高现有经费的利用率,多方筹集资金,加大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发展为背景 ,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反映出的理论与现实、传统与改革之间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做一尝试性的探析 ,以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如何完整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涵、怎样构建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模式、如何促进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等诸多困惑,提出全面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内涵,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模式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体制变化的背景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高校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国外发达国家培养体系和制度的对比分析,找出制约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因素,探索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我国高校真正成为培齐体育竞技人才的基地.  相似文献   

12.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中国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高校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国家政策方针,以高等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比对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教体结合"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及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有文化、高素质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势在必行,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高校"教体结合"培养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的新思路,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对批判性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原因与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核心要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国高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体育院校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应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全面融入到我国体育院校的育人观念、育人体系和育人实践中,努力创建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文化,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在深化体育院校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借助于批判性思维求真、公正、反思、开放的思维范式,更好地培养体育技能和思维素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推动我国尽快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5.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及美国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体制、培训标准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培养计划,对普通高校尤其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走向、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社会的发展,整合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领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发挥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从而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提供高素质的体育人才支持必不可少,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应该以“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为目标,以体育产业市场发展为导向,不断调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人才供给与社会产业需求的平衡,这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基于健康中国视域分析高校体育人才培育的必要性,探索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并从创新培育理念、调整培养方式、完善课程结构、突出专业技能等方面创新健康中国视域下的高校体育人才核心素养培育路径,促进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摘要:我国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决定我国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惑及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路径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体系等问题;面临“体育艺术类专业与其它艺术类专业的本质区别”、“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等协同开展”、“体育艺术类专业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中的定位”等困惑;提出增设“体育艺术学”学科构想、全面强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等切实可行策略与建议,为全国体育院系的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定位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美高校女子高水平竞技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对标美国,我国高校女子高水平竞技主要存在男女运动员人数不均,项目、赛事设置不平衡,资金来源单一、经费欠缺等问题。指出,美国高校女子高水平竞技发展的最重要经验即有相关法案作为政策支撑,而我国在这一方面还处于空白。需借鉴美国经验,制订体现“男女平等”价值取向的政策法规,改善目前我国高校女子高水平竞技的弱势状态,保障女子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与输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对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突破了传统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体育翻译人才的需求.但由于缺乏对体育翻译人才能力要求的了解,高校的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出现了脱节.在界定体育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高校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运动员邓亚萍和胡凯、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真正使我国高校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