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数学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能力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研究的核心,对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在实验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精神,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未来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与时俱进,摒弃旧的思想理论,不断学习实践,树立新的教学观,使我们的教学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作为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生活空间比较狭窄,经历的少,见的也少。如何利用他们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笔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也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满足新课标的需要,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能力,拓宽其学习深度,改善教学质量,还能减少学生对他人的依赖,有利于发展其个性,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资料查阅法等方法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式方法,取得一定成果.故此,文章结合实践结果简要阐述培养初中生探究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一股新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行业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唯分数是从”的问题,打消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由此,各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美育,以促使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视数学素质的培养,如,数学知识、数学观念、数学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很少关注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多地是面向应试的数学素质教育。虽然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具备了一些数学素质,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我们的教学更多时候给人造成了“数学与现实世界隔离的自我满足的知识体系”和“为数学而数学”的境地。在数学的三性中特别重视严谨性,体现抽象性,缺乏应用性,从而造成了学生数学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数学素质的基本特征: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品质,给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数学教学中必须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重大作用、数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数学思想方法全方位地渗透在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它是数学中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内容。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以及转化与化归等。作为引导者、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小结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揭示、概括数学思想方法;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深化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幼师学生招收初中毕业生,从中学到专业教育,学生各方面会有新的变化,一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幼师的数学学习,甚至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结合幼师新生数学教学实际,对幼师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进行思考,就幼师数学与初中数学在教材、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转化的衔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