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阐述了珍贵树种用材林定向培育工作应坚持的原则、生产实践工作思路、技术政策等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杨桦林的经营研究进行回顾,提出了大海林林业局可根据经营密度效应、光合作用和养分循环、地级和生长进程、编制经营密度管理表或利用公式法确定杨桦林的经营密度(最大经营密度、最佳经营密度和最低经营密度),在此基础上应适地开展低密度林改造和用材林高效经营技术。  相似文献   

3.
该文提出了棉花微机辅助决策施肥的主要技术措施 ,并对微机决策施肥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此项技术对节约成本 ,提高单产 ,增加总产和提高经济效果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一年生小×黑杨树母根作试验材料,研究在干旱地区整地方法、营造、抚育等造林技术,发现采用"深整地、深栽植、深抚育"的措施,减少亩栽植数,增加抚育次数,可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成活率,做到林木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为营造速生丰产林,建立新的用材林基地,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野生植物荻的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近两年的研究,驯化出荻野生种4个并成功地进行了栽培。初步明确了荻野生生态环境特点,明确了荻的生长发育特性,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初步明确了荻人工栽培的密度、施肥技术措施。为人工栽培荻获得高产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粮食生产中,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对农业环境产生大而分散的化肥面源污染、土壤结构变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北方的粮食生产中小麦占较大比重,为此,我们进行了小麦生产过程中土壤养分和相关施肥技术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认为,结合小麦产量目标制定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合理施用氮肥、磷肥、因地补施钾肥等合理施肥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农业面源化肥污染,促进"绿色革命",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催芽处理、施肥措施、覆盖措施等3因素3水平组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三棵针播种育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催芽处理、覆盖措施是影响三棵针萌芽节律、出苗率的主要因素;影响三棵针苗木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施肥措施,其次是覆盖措施。提高三棵针育苗质量的最优组合是采用变温层积催芽、施农家肥、用锯末混合土覆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石楠进行不同土壤类型、苗木生长与时间的生长关系及苗木密度与苗木质量的关系试验对比,掌握石楠育苗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石楠育苗在江川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均适应;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地苗培育密度以300~500株/m2最好,超过500株/m2时,苗木高径比差异显著,苗木质量明显降低;地苗移袋时间以播种后120~150天(5~7月)为宜.  相似文献   

9.
测土配方施肥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蔬菜种植长期依靠化肥的高投入获得高产,但是过量肥料带来土壤养分失衡、产量提高受限、蔬菜安全品质降低、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土壤养分的均衡,达到蔬菜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培肥地力、保护环境的目的,实现温室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杉木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及施肥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安徽省东至县木塔乡土壤肥力中等的杉木林地设固定样地,进行了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显示,杉木林地施肥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施肥后第2年,土壤的含P量,P1和P2K3处理后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和22%,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比对照提高了21%和20.5%;施肥后第4年其含P量分别大26%和29%,而P2K1处理的速效和缓效K对照提高了22%和30.5%;造林后,随着林龄的增加杉木林地的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造林5年后,离树于距离40cm的土壤含N、P、K肥的下降比例较离树干距离80cm的慢.  相似文献   

11.
施肥是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技术 ,施用有机肥料 40 0 0— 5 0 0 0 kg,复合肥 1 0 kg,碳酸氢铵 70 kg是高产栽培的基本条件。施用有机肥料利于不断提高耕地生产力。沟施和穴施技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技术。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是禾谷类作物的关键施肥时期 ,对提高产量十分重要。“三肥作底肥”施肥技术 ,是旱地作物增产的重要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2.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但是,作为森林生态产品供给主体的林农,其权益并未受到关注,林农主体资格、林农权利义务、政府职能定位等均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鉴于此,以森林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为切入口,分析生态产品本质属性、供给者获得和损害者赔偿原则、生态产品供给引导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确立林农供给主体的法定地位、明确林农的权利义务、调整政府的角色定位,以保护林农的生态产品权益,促进生态产品的持续、高效供给,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整地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造林成本和水土流失的影响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保存率表现为大坪整地>小穴整地>大穴整地;施肥<不施肥。树高、地径生长和郁闭度以及造林成本均表现为大坪整地>大穴整地>小穴整地,施肥>不施肥。水土流失表现为大坪整地>大穴整地>小穴整地。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整地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后认为:在土壤理化性质稍差立地条件不好的林地造林,大坪整地优于大穴整地,大穴整地优于小穴整地,施肥优于不施肥。  相似文献   

14.
从选优林分、选优方法、优树标准、选优效果几方面对蒙古栎用材林进行了优树选择探讨,旨在为该树种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同时为该树种用材林优树选择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深入福建省三明、南平、龙岩等三地市的相关县(市)区,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农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专题实地调研,再结合文献研究法的方式,对林农服务体系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概述,对深化林改后的林农服务体系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从构筑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等三个层面,提出适应现代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林农服务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与玉竹间作试验结果表明,间作虽然玉米、玉竹产量有所降低,但从经济效益上,玉米与玉竹间作比玉米单作或玉竹单作收益高.玉米与玉竹间作的立体种植模式对提高经济收入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验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并分析了密度、氮、磷与双低春油菜产量、含油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和氮、磷施肥水平对春油菜产量、产油量影响显著,氮、磷施肥水平对春油菜含油量影响显著,密度对春油菜含油量影响不喧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茶园施肥试验新型缓释复合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缓释复合肥每667㎡年用肥25㎏于春梢萌动前一个月一次性施入,与习惯施肥(常用复合肥与尿素各半混合)每667㎡年用肥75㎏,分三次于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施入相比,在一定土壤肥力条件下,茶园施新型缓释复合肥能不同程度促进茶树生长发育,萌发期提早2—3d,单位面积芽叶密度显著增多,成茶品质明显改善,茶青产量提高40%—60%,经济效益提高950—1 350元/667m2。  相似文献   

19.
篮球是一项非周期性运动项目,具有运动强度大、密度高、时间长、对抗激烈等特点,属于间歇性无氧供能为主的混合供能项目。根据篮球运动员运动时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规律,合理补充营养是迅速提高与恢复体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改善篮球运动员身体条件和营养状态的措施必须针对这项运动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草原土壤动物主要类群垂直分布以土壤表层(0—10cm)为主,火烧和放牧均导致土壤表层中土壤动物密度大幅度波动,放牧致使土壤动物密度成总的下降趋势,但在中度、轻度放牧时,各土层土壤动物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土壤昆虫(soil insects)螨类(Acarina)对火烧比较敏感,火烧的直接作用导致其在表层土壤中密度的明显下降,缘虫类(Nematoda)、对火烧的直接作用较不敏感;火烧后,土壤昆虫、线虫类垂直分布恢复较快,螨类则恢复较慢,火烧对某些草原害虫,如蝗虫(Locustidae)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而,中轻度放牧,人为控制的适当程度的火烧可以作为草场经营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