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西部文化中的一种显文化,它在意识层面、外显形态上均强烈地反映着历史、时代的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特点,它有着深厚的底蕴。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时节性等主要属性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影响的规律及其对策,探索西部体育的发展繁荣之道。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深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受此种文化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与自然环境密切关系。在西部开发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把文化生态放在一个战略位置,这是具有战略性和可持续性。但是文化也是把双刃剑,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西部跳跃式发展,落后的文化则会阻碍西部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面谈法、社会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体育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省体育落后于东部地区,除经济落后的原因外,体育文化缺乏创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文章从体育文化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造成体育文化缺乏创新的原因,提出体育文化创新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开创体育文化创新的新思路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以促进河南省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播领域的变革与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社会传播的功能,为体育发展服务,本采用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探讨了传播领域的变革对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播技术与方式落后、单一,会降低社会传播的功能,使体育信息传播范围狭窄、体育发展速度缓慢;传播技术与方式的创新及综合应用,可以提高体育信息的传播效果,扩大传播范围,加快体育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中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要解决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体育要素的竞争,充分体现体育市场机制的运行,实行体育市场化的管理,与此同时要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市场化的几个矛盾,体育内部的矛盾,新旧体制的矛盾、经济方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的变革等矛盾;西部大开发中体育市场化发展首要的是政治和经济条件,其基本措施是委明确体育市场化的基本途场,要明确体育市场化发展的原则及其具有的巨大作用;要明确推进体育市场化的有效措施,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立足体育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原因, 农村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相对落后, 根据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多元性, 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采用灵活的方式, 仍然可以创造性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 改变落后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湘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体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学校体育发展较为落后的结论,同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契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结合历史与现实,以西部为重点考察目标,以地域文化为切人点,从历史地理学和地域学两个角度去探讨和研究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同时结合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展背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国内特点,以西部不同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结合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域体育文化概念,并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地域体育文化模式进行理论构建与设想,以期为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与区域体育文化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小康社会建设对区域体育文化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而区域体育文化的开发又促进了西部小康社会的建设。大力发展区域体育文化是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摘要:文化是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发挥熏陶、教化和激励作用的重要平台。针对我国体育物质文化的现实缺失和研究不足,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和实践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物化文化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研究价值等基本理论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体育物化文化是指将体育精神层面的非实物或稀有物,转化为能够广泛传播的有形物,而形成的体育文化物品;隐性知识显性化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有力地印证了物化的理论基础;体育物化文化有利于体育精神文化载体的建设、体育健身文化氛围的营造和体育历史研究作用的发挥,从而促进体育文化的传承、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后概述了研究的实践取向,并就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为我国体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重点分析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与体育商业化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指出:体育产业=体育企业 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体育商业化,对于确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来,以希腊、法国为代表的奥林匹克运动,以美国为代表的职业体育和以英国为代表的休闲体育对我国民众传统体育构成极大的挑战,虽然我国为保护、传承、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所采取了多项措施,但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依然严峻.为此,需要对民众传统体育普及、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奥运会、处理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关系等问题进行辨证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社团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媒介,能够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强开展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建设,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对营造校园良好的体育氛围,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在新的体育体制下采用了民办官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体育自治的新思路,把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或体育团体作为承担社区体育的主流,是以后改革的方向;充分沟通社会渠道,发挥专项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协调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关体育法令和法规,在体育实体运作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只有两者兼顾社区体育运行机制才能适应体育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已成为一项国策,研究如何提高和建设可持续发展性的体育产业经济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哲学辩证理论分析体育产业经济对体育强国构建的重要性,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十九大新时代背景下给出未来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寻求为构建体育强国给出一些指导意见。认为:体育经济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石;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导向市场化、跨产业融合增加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度对构建体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功能、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认为:1)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整合;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再议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逻辑学,经济学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产业,体育事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明确了两者的定义,提出了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即: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应当是反对的关系,两者的外延完全不同,同时两概念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是同类体育产品生产企业的总和。而这种同类的体育产品只能表现为体育劳务。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也迎来了良好的、协调的发展机遇。我国竞技体育是在政府主办和主导下从国家公益走向市场化发展的道路,而休闲娱乐体育则从民间大众开始传播,而最终走向与竞技体育同步发展的轨道。虽然竞技体育与休闲娱乐体育的萌生与发展的道路不同,但它们都必将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商业形式和公益形式协调联动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使用逻辑归纳法和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出发,对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由国家体育转向公共体育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在回顾国家与公共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公共体育转向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公共体育发展方式下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模型,论证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在分析国际公共社会发展趋势和中国组织理性成熟、公民理性不足的前提下,构建了基于较为成熟的组织理性暂时替代尚未成熟的公民理性的中国公共体育发展方式模型,明确提出了公共体育的价值基础、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保障措施等基本要求,旨在为中国实现体育发展方式的顺利转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发展背景,从学科发展角度,以探索"休闲"和"体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解析,提出了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是一对相互反映、相互表现的概念,同时又是一对有着不同研究领域的概念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