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制约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制约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运营水平低;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严重不足;休闲体育用品缺乏品牌和科技含量;休闲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  相似文献   

2.
浅析北京奥运会如何带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通过促进体育市场的规范运作,体育服务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等主体产业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陕西省休闲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休闲体育消费市场城乡差别较明显;现有体育场馆设施面向休闲体育市场的开放不够;经营性休闲健身场所与竞赛表演产业发展较成熟,休闲体育培训服务产业较滞后;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市场尚待开发。制约陕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体制、政策、场地设施、人才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各省市发展体育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全国各省市都在不失时机的采取各种对策以加速体育经济的增长。本文采用SWOT法分析大连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发展大连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体育产业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途径。体育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行业。体育产业的软实力,包括体育产业的文化吸引力、体育产业的传播力、体育产业的创新力和体育产业形象。体育产业软实力的提升策略:建设我国体育产业文化以提升体育产业文化吸引力,积极整合各类传播资源以提升体育产业的传播力、积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大投入和制度建设以提升体育产业的创新力,实施品牌战略,重塑体育产业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休闲体育产业不仅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塑造城市形象,更能为城市创造财富和价值。休闲体育产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应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城市政府的休闲体育组织管理意识薄弱、城市休闲体育企业专业化程度较低及城市体闲体育市场缺乏开发力度等因素,本应成为休闲产业三驾马车之一的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却远落后于文化休闲产业及旅游休闲产业。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的功能,并思考其功能扩展的路径,来为我国“休闲城市”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原因在于中国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和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社会公益体育发展水平偏低,这成为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乃至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竞技体育、公益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中国的整体体育事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休闲体育的发展将有助于提升人体健康资本,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议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开展休闲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是华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又与港、澳相邻,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也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市场基础。休闲体育产业是与人们的休闲体育生活、休闲体育行为、休闲体育需求等密切相关的,以旅游业、健身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它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产业作为未来我国发展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前景备受关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理论和实际出发,提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体育产品品牌化、体育企业集团化、体育设备智能化、体育产业国际化、体育产业网络化.通过对体育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体育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加快对体育产业法律法规建设、建立体育产业发展基金、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加强体育产业与科技创新相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从产业与文化的互动关系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45-1647
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来看,休闲体育产业逐渐成为体育产业的支柱,它对体育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休闲体育是一种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决定了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必须遵循文化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休闲全球化的背景下,休闲体育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这一趋势对我国体育休闲的传统观念、休闲体育人才和休闲公共服务系统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三方面促进休闲体育发展:1)休闲全球化将有利于国内外休闲体育文化的交融;2)有利于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3)有利于吸引国外休闲体育资源,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从定量视角解析两者互动耦合程度及发展水平,能够对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评判。在深入辨析两者内涵和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发展规模、品牌集聚效益、经济效益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及25个二级指标。结果显示,作为我国首个运动休闲示范城市,杭州市运动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整体呈现稳步快速上升态势,而运动休闲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同期的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各区域间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市辖区和富阳处于耦合协调发展的第一梯队,其次是桐庐和淳安,建德和临安处于相对劣势。最后,根据研究体会指出了后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升级,体育休闲产业供给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不能均衡且充分地满足人们对体育休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因此研究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推动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首先总结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改革背景、需求侧改革效用滞后等,采用数学统计的形式归纳进而对目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后根据结合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对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路径进行归纳。研究表明:体育休闲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发展体育休闲产业经济的重要的途径,对于构建体育强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是新时期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战略命题。在其影响下,我国休闲体育发展方向将发生转变:休闲体育意识人本化、休闲体育经济理性化、休闲体育文化常态化。通过激发社会公众的休闲体育意识、健全休闲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休闲体育经济的生态发展、倡导休闲体育文化的良性传承的路径来保障休闲体育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与比较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对我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积极作用和可能的消极影响。分析认为,一方面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西部旅游和运动休闲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西部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另一方面在发展中要避免盲目和冒进,要对它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和规划,使之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整体发展步伐和目标协调一致、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运动休闲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在我国兴起,然而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与运动休闲发展形成强烈的冲突,因为运动休闲产业对于环境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在这种情形下,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应当在政府统筹规划和积极参与下,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现状,积极向城市周边发展绿色运动休闲项目,结合旅游业和家庭健康业,努力从引导人们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休闲意识的角度入手,营造运动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以区域经济带动全国经济迈向新台阶的新时代的开始。在国际湾区经济发展取得丰富经验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有着诸多明显的优势,全面、合理的产业规划将使粤港澳大湾区着实超越世界上其他湾区。平衡规划产业发展,重视休闲业在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湾区经济规划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而依照湾区城市群中现有产业基础,运动休闲产业应当成为未来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9.
以探讨城市不同阶层女性休闲体育行为差异为主要目的,以成都市为个案,收集713个有效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并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各阶层女性在休闲体育参与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中上层、中层女性参与率相对较高;(2)各阶层女性在休闲体育场所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较高阶层女性对有偿性体育场所的参与更为活跃;(3)各阶层女性在休闲体育消费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消费水平与女性社会阶层地位呈同时增加的态势;(4)各阶层女性在休闲体育参与频率、项目选择、消费内容与参与价值取向上均不存在显著的阶层差异。提出:关注成都市城市中低阶层女性休闲体育行为发展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政府须在休闲体育公共资源的配置上继续发挥其基础性职能,构建区域女性休闲体育行为成长结构的动态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