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在地质板块上位于地震高发区,在地缘上位于祖国的西南角,历朝历代应对云南地震灾害的措施都显得乏力.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分析20世纪前半期影响云南地震救灾成效的几个主要因素,即政府财政状况、粮食供应、通信方式,论述执政政府掌握的地震救灾资源的宏观总量及其应对地震灾害的总体能力.  相似文献   

2.
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种类多样,发生频繁。先秦发生地质灾害35次,西汉发生地质灾害59次,东汉发生地质灾害120次。这些灾害在年际分布上具有频发期与稀少期相间的周期性;在年内分布上存在着季节的不平衡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复杂的规律性,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长久性、复杂性、破坏性的严重影响,这使得统治者对其极为重视并积极实施救灾、减灾、防灾政策加以应对。探寻先秦两汉时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总结历朝政府应对灾害的功过得失,对当今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国年间南盘江流域曲靖坝子水旱灾害频现,为应对灾害,政府进行曲靖恭家坝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兴修的过程中,民众以建坝闸会引致洪水反对建闸,政府却坚持建闸,圩区民众与政府双方爆发冲突并产生水利纠纷,之后政府通过一系列应对措施,成功解决纠纷.该纠纷的成功解决,是云南水利问题的一个典型,然而却无碑记,更没有形成相应的水利规定,值得探究和反思.以档案文件为基础,对这次水利纠纷的一个总体性的历史梳理,在当前环境史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战期间云南的地震救灾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变化.中央赈济委员会的成立使得中央政府各部属直接参与赈灾;地方政府救灾也有财政独立和中央统收统支两个不同时期的差异;社会力量相比于抗战前作用有所减弱但也仍然不可忽视;报界的变化导致报道云南地震救灾的中坚力量集中至当地报纸上;家国罹难,外敌天灾,虽然有了某些方面的变化和特点,抗战期间云南地震救灾仍然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近代安徽自然灾害极其频繁.在全部救灾主体中,政府居于最关键的地位,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近代官府对安徽灾荒的救治,既有兴修水利、农业推广、植树造林以及储粮备荒、兴办农村合作事业等防灾减灾的措施,也有赈济灾民、蠲免赋税等救灾赈济之举,些措施对保障灾民的生活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277年中,江淮大地发生过水灾、旱灾、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各类灾害,灾害频率不仅高于全国同期,而且也比明代以前的安徽高得多。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明王朝采取了各种救灾措施,不论是消极的禳灾之举,还是积极的治灾之策,对纾缓灾情、救济灾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灾荒救治举措对当今安徽防灾减灾事业不无启迪之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是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巨大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往往需要政府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加以处理。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活动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媒体的监管;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预警管理机制;提高政府公关能力建设,最终达到在突发性事件中从容应...  相似文献   

8.
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一个王朝。北魏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对当时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北魏地处中国北方,旱灾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低温冻害和水灾。加之北魏处于寒冷期,灾害影响比较严重。北魏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尽力救灾。北魏救灾措施比之于西晋、十六国诸王朝来说有相当大的进步。北魏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多数情况下尽力尽责地救灾,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1937年贵州省发生了严重的全省性的大旱灾,受灾民众之多、区域之广,为历史所罕见。当时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申报》对此作出大量的报道,并呼吁国人赈济黔灾。中央、贵州地方政府以及民间救灾机构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施救济,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灾荒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民防作为应对核战争的防御措施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而在核袭击前依靠预警体系将民众从核爆心疏散到安全地区一度受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青睐。而实施疏散政策必须依靠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两宋太湖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而该地区的水灾也逐渐频繁.当地的自然环境是水灾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人类的活动却是引发水灾的主要因素,人类活动破坏了太湖地区固定的水域环境.在对水灾发生的原因进行探究时,宋人却忽略了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即当地的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淤塞.面对该地水灾的频繁发生,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都采取了防灾和救灾措施,但是,受历史条件所限,防灾和救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对几项重大危机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媒体在应对天灾与人祸时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态度,因而对政府形象传播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本文认为,通过完善信息传播体制、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凸显人文关怀等措施将对塑造政府正面形象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时期太湖地区的与水争田的自然生态条件、发展历史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历史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引发耕地的严重不足,从而发生围湖造田、滥用河湖滩地等形式的与水争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遭受旱涝生态灾害的情况下,太湖地区社会采取了还湖、调整种植结构、控制水面利用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会稳定看高校,高校稳定看食堂”,近期物价上涨带来高校食堂经营上的冲击和困难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教育部、省教育厅分别下文,要求高度重视高校食品供应和价格管理,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和校园稳定工作。各级政府和高校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适当调价,政府和学校差价补贴,困难学生特珠补贴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作用。但是要应对食品涨价的过程中校园稳定问题,我们必须进行成因分析。1.在经营上存在的问题:成本上升使食堂经营盈利能力越来越弱,直接成本日益趋高,间接费用逐年提高。2.餐饮服务价格受严格控制,使食堂…  相似文献   

16.
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让人们感受到了政府的力量,也使支撑这种力量的财政政策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这次防控非典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从资金、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全力予以保障,各级政府倾其所能积极应对的态度和措施得到了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些现象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质量高低体现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上。作为提供这项公共产品的投入主体———国家财政,执行着资源配置者的职能,其配置的绩效体现为投入—产出的效果评价,而又具体落实于投入总量、投入结构以及应急机制的产出效率等各个环节。与发达国家应急处理能力相比较,我国在处理类似应急事件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宋前时期安徽自然灾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1942年至1943年中原大旱荒期间,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从上到下组织起党政军民共同联合的抗灾救灾机关——旱灾救济委员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救灾理念和民众动员型的生产救灾模式,采取标本兼治抗旱救灾的措施来渡过灾荒。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抗旱救灾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它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人口的损失,明显的改善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增强了民众对共产党的向心力,提高了八路军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但是不可否认,救灾活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所有这些,都为今天的抗旱救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新听力考试无论是在语言功底上还是在耐力上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学生能够应对新四级听力的关键。针对学生应对新四级听力考试存在的问题,应采取打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正确的方法,合理安排听力训练的时间,培养积极的心理状态等措施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过度医疗行为泛指在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诊断、治疗措施超越疾病本身的需要,造成医疗资源和费用浪费,甚至有害于肌体的医疗行为。此种不适当的医疗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经济负担过重、社会医疗效率低下、医疗资源浪费等负面问题。正是因其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法律角度探讨过度医疗行为的特征与本质,进而探求相应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