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审美价值的消费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价值的消费分为现实中审美价值的消费与艺术中审美价值的消费,后者是单纯的审美消费。就其作为审美价值的消费而言,它与非审美价值的消费有明显不同。首先,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精神消费,消费中不减值反而增值;其次,与某些非审美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再次,与其他价值的消费相比,审美价值的消费对消费主体提出了更高的甚至更专门的要求。审美价值的消费也就是审美价值的接受和实现,是作为社会精神财富的审美价值转化为消费者的精神力量。审美评价是伴随着审美消费所发生的一种主体行为,是主体对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等所作的判定、鉴别、批评、论说。审美评价必须在审美消费的基础上进行。审美评价标准是个历史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是现(当)代诗词的典范,蕴含着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将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个视角观照指出,崇高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美学特征;并进而分析说明,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结合、统一中,毛泽东突出、高扬了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为我们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提供了黄金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认为,审美直觉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从社会实践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人类审美实践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直觉产生的原因是审美主体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被某种情景“激活”的结果;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审美直觉是欣赏者长期的审美经验的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4.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艺术的审美本质应从主客体关系中去把握。马克思艺术理论认为艺术的审美本质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物质存在,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主体存在,而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对应所产生的和谐自由的审美关系决定的。审美关系是主体(审美主体)与客体(审美对象)相互对应形成的。审美主体在感知和理解审美客体时,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关系,主客体进入同构关系之后,不再是原来独立存在的事物,而变成了这种同构关系产物。艺术创作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美育的过程中 ,语文教学和审美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从审美对象看 ,语文美育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从审美主体看 ,语文中所表现的形式美、形象美、意蕴美都必须直接诉之于主体的审美感官 ,才能转化为主体的内在意识结构 ,从而使主体获得一种畅神悦性的审美感受 ,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人格的提高和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审美心理动因是审美需要的心理内化.它主要表现为欲观自身、追求审美快感、追求心理超越、心理的补偿和调节、认知欲的驱使以及欲提高艺术素养这六种类型.审美心理动因与审美主体的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并且受社会氛围的影响.随着审美主体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审美心理动因也随之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人类的最为本质的存在方式,也是最能全面体现人的类本质的实践活动。而目前对于这一实践活动中审美主体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往往把审美引入一种神秘的境地。对审美主体的认识应建立在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上,并用这种观点去理解审美主体,应该做到:一、在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上认识当下具体的审美活动中的审美主体。二、从实践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去认识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的普遍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审美活动中,"美人"一直是审美对象的主体,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折射出不同的时代对女性不同的审美要求,"美人"不仅作为审美对象,还作为一种审美条件,形成一种审美境界,并成为艺术家的一种审美理想,寄托了艺术家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审美对象(客体)和审美主体构成审美关系的两个方面.在审美对象所能包容的艺术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领域之美的现象中,都客观地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然而,审美对象中的道德意蕴又并不都是外显的,只有通过具有一定道德觉悟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的认识和体悟,才能由隐而显,由迷而明.揭示审美中的道德内涵,让道德为审美定向,使求美与求善结合,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语文审美教育须与人生教育结合,方能显示其深层意义。即语文审美教育更应着眼于审美主体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精神旨趣,完美人格等的教育,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为契机,融人生教育于审美活动之中,充分挖掘作品的生命意识,提高文学鉴赏力的层次。由品文而悟道,确立审美主体的审美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是大学中一门重要的公共课,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体味中国文学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大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学为主体”和“教为主导”的原则,运用文学形象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具有正确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最终成长为美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2.
"自由感"是康德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康德以"自由感"建构了审美判断力,从而确立了其"审美自由"思想。在康德看来,审美接通了知性与意志,沟通了我们的理智与道德,是人得以完善的标志。审美直接体现了"自由",这种自由既是主体认识的自由,也是其情感的自由,亦即超越性的审美自由。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对比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对中国武术套路拳种纷呈的特征从审美趣味、审美需求以及审美风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武术套路拳种纷呈,一方面是缘于不断地融入了创拳者主体的情感与智慧,对套路动作根据个人的才情、主观意向与认知水平进行了“有意改造”,是创拳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趣味的能动反映;另一方面,武术套路拳种纷呈满足了传承者不同的审美需求,是传承过程中的主观遴选和再次创造;另外,所创编与传承的套路拳种在审美风格上呈现出的多元化特征保证了武术套路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中、在扬武与抑武的交替下仍然保持着拳种纷呈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4.
在开放的网络中,网络审美的范围变广、网络审美主体趋于集体化、网络审美传播的速度变快等多种因素促使网络审美观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艺术审美背景下,网络图片的审美具有复杂性、个性化和感性化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澄怀味象”这一重要命题,在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得到阐述。“澄怀”即涤除心灵蒙蔽,保持澄澈胸怀的审美心境,“味象”即观道,是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对这一命题深刻内涵意蕴的探讨,发掘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的古代诗词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本文从三方面阐述:首先,加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审美地看待对象,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其次,加强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弄清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与古代诗词的关系;再次,加强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形成美妙的构思、形象的蓝图,给学生以审美创造的必要技巧。  相似文献   

17.
根据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认为审美主体内在诸因素——文化素养、文化人格、性格秉赋、特定感情与情绪等在审美认识过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教育的规律使然,也是改变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硬灌输弊端的必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美化途径有三:通过寻求思想政治理论之真,实现真理的审美化普及;通过展示主体之善,实现教师主体形象之美的传播及学生主体思想建构的美化;通过彰显文化之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活动以美的方式结合.在审美愉悦中,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艺术精神与大学生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以来一些人精神情感世界的危机,大学生的审美诉求也出现诸多困惑,并导致审美主体模糊化,其根源及影响值得关注,因此加强艺术精神与审美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论析了三峡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及由此给人的不同美感。其次,着重分析了三峡自然景观如何由其自然属性转化为审美价值属性,并在与审美主体(人)所建立的审美关系中而生成出不同形态的美的。文章认为三峡自然景观的美不是自身孤立地固有的,而是在与人的审美关系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