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至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本研究通过对当前我国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人与传承组织/基地等进行统计得出,当前我国国家级、省(市)级(3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为29项和241项,国家级、省(市)级(2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31名和208名;研究认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存在着"两极分化"、"观念固化"和"创新不足"的问题,研究建议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申报系统、标准的评审系统和规范的查询系统来进一步加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念,从文化生态改变、传承人状况、传承人的保护方式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的困境,提出推广传承人的群体化、营造文化空间、加强学校教育来维系与保护传统武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全球化场域下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及其根源,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却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等一系列“短板”,致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断层化、消费化、边缘化的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与全球化相嵌合的“价值交汇点”,重新梳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挖掘并弘扬其“尚武”、“技击”、“和竞”等与现代文明向对接的不朽价值,并据此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现代传承和发展之路径。文章认为,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拓展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现代转型的道路,即通过注重武术教育,实施“教育兴武”战略;整合媒介资源,实施“包装宣传”战略;强化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活力的重现,并达至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调查法、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等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传统武术的传承进行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相关主管部门部分功能缺失,认知度低对传承影响较大,技术传承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对象对传统武术“申遗”非常关注,高校具备传播传统武术的基本条件.还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41个影响传统武术传承的构成指标进行分析,共得出7个公共因子,帮助本研究从7个方面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并通过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传统武术传承影响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分析.最后从“保护一传承—传播”3个递进层次对传统武术的发展思路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武术运动发展应加强其教育传承,促进武术运动的本土化教育,并把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国际化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架起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相联系的中间桥梁,促进传统武术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6.
梅花拳是先人在漫长的历史创造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传统拳种,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武术的文化蕴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传统武术保护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初见端倪,采用文献资料法,试从文化空间视角入手对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提出路径选择:梅花拳的原真性保护,本土文化生态完整性保护,传承主体的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与竞技"类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切实加强高等院校传统武术的教育与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未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在文化自觉的视阈下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进行反思,这是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次"自知之明".对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来历,它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以及与现代班级制度之间的异同,进行反思.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是传统武术赖以生存延续的载体,而现代的班级教授制则是适合于现代教育制度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的认同和现代班级教授制的改进,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这两种武术教学制度,形成新的武术传承方式,以利于武术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角,从文化构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形态出发,通过对文化层次论解析,研究指出,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着"原始形态留存""文化精髓延续"与"文化脉络延伸"三种递进传承层次. 从武术文化传承层次空间思量,现代武术文化传承主要面临着"静态"文化保护不遗余力,但"活态"内核文化传承不力;"非遗"文化制度建设完善,但"民间"传承环境受到挑战;"学风"文化气质逐渐养成,但"出新"文化思维动力不足等困境. 要实现武术文化传承第三层次空间的突破,研究认为,武术文化传承应围绕传承内容开展传承活动,在内容建设中传承文化精髓;围绕传承主体建立传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传承方式形成传承思维,在吐故纳新中走向存续传承.  相似文献   

10.
摘要:量化指标为特征的知识中心教育使体育教育中学生越来越失去自我,成为数字表征的抽象人。在此“刺激-反应”话语下,学校武术表现出实践性本体教育缺失的“去中国”化异化现象。鉴于此,通过文献资料法、辩证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传承进行分析,认为:拳种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话语的隐喻,传统武术以“拳种人-武术人-中国人”的教育模式,在生理身体、社会身体、心理身体教育方面实现对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而进行自我认同人化教育。当前学校武术要进行拳种的“内外、己人、身心”话语转换,以“己-人-己”路径进行精神培育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的育人,服从“学武术,做中国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1.
当将语言的运用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和情景变量的折射的时候,就可称之为“话语”。话语的指向是一种事件,一种实践行为,武术传播问题可从话语理论出发进行研究。对此,本文采用文本语境分析法,从话语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武术传播的目标、话语、方式三个维度进行探讨。认为:1)武术传播话语实践目标为:掌握和增强中国武术话语权和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受众认同;2)武术传播话语空间内,武术传播话语内容呈现出:“事实失真”、“未表达武术文化精髓”、“众说纷纭、认同焦虑”的特征;3)武术传播应以文化自觉为前提,坚持武术文化主体性,并积极引导公众表达,提高受众信息识别力,逐步形成武术认同,明确武术传播话语立场;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武术传播应借助网络媒体之力,构建独特话语方式,并以继承和借鉴为基础,转换和创新原有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发展趋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武术之所以不如竞赛武术普及,归根结底原因有二:一是其地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与投入不够;二是竞赛少,未达到有效传播,人们对它的了解不足。建议在发展竞赛武术的同时,增加传统武术的赛事,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并通过各种有效路径或办法,普及传统武术,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例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濒危失传,或正在失传的传统武术,特别强调要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加以抢救和保护。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由少林功夫“申遗”给予的启示。二传统武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发展传统武术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4.
如今的中国很难像以前那样毫不在乎世界对于"中国国家形象"这个声誉资本的评价和看法了,因为它将决定今后改革开放的前途和命运。当代中国也都正在构建新的国家形象以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民族体育又能在这一层面上具备何种意义,正是我们要探讨的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文化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国家形象、中国符号的功用以及武术文化的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研究。结论: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很好地标识中国、诠释中国"和平崛起形象"的文化符号,此符号背后的意义较之技术而言更为深远。在国家实现"和平崛起"的强国机遇中,在身体文化的领域里选择和确立国家的文化形象,武术应该成为首当其冲的不二之选,武术今后的发展必须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国家形象标志的高度。中国武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上理应承担起塑造"文化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让西方人看到神奇的武术技术,更要让西方人通过武术这个中国符号尽可能地看到一个想象之外的真实中国。  相似文献   

15.
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校又是推广、发展、普及武术的重要阵地。总结了学校体育与学校武术发展的现状,揭示了武术教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武术教学研究今后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体制方面实现进一步的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16.
论武术本质的层次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提出“技击不是武术惟一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具有层次性”两个研究假设的基础上,首先将技击的内涵界定为:“表现或使用攻防格斗方法”,在确定武术概念外沿的前提下,论证了假设。研究认为:武术的本质具有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两个层次,健身本质和民族文化本质是其一般本质,而技击本质是武术区别于其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殊本质;在不同条件下,武术不同层面上的本质体现程度不同,对武术本质的认识,应从整体上进行分析。进而还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武术本质认识上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中"尚武崇德"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探讨武术运动中“尚武崇德”的当代价值是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理解它、认识它,并不断寻找它与时代的契合点。把习武同弘扬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从而推动社会积极和谐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控制论视域下大众武术价值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作为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手段,在社会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社会学视角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大众武术为社会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表现在:大众通过习武受到教化,促进了社会控制;武术具有防身自卫功能,有利于社会控制;武术的娱乐观赏价值吸引人们愉快地度过闲暇,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大众武术的健身价值对人们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减少了因疾病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有助于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高校武术课程现状予以分析,从课程生态系统内外环境的客观诉求出发,提出构建武术生态化课程的实施建议:改进和完善与教学生态系统相关的外部物理生态因素;协调教学要素中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内部生态因子,建立和谐的、相对稳定的新型生态教学系统,提升武术教育效果,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当代传承,为建设文化强国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办武校政府规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办武校进行政府规制的前提和必要性进行了论述,针对民办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政府对民办武校进行规制的内容与对策,要求政府消除对民办武校的观念歧视,理顺体制,维护民办武校的自主性,加大对民办武校的保障和扶持力度,同时加强监督管理,真正促进民办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