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是辛1联合站原油处理中的重要设备,经长时间的运行已出现了整流器损坏去除、液面自动调节系统失灵、油水界面调节堰板锈死、看窗管线堵塞等问题,加上油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等参数变化,造成油气水分离效果差,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困难。探索了对分离嚣及相关系统的维护与改造,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老设备的改造与管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前存在的对采油基层队的原油产量计量水平问题,已成为制约管理水平上层次的瓶颈。油、气、水多相流计量技术已逐步发展起来,在胜利油田已开始应用尝试。从2001年11月开始,现河采油厂分别在现河庄、王家岗、牛庄、史南、郝家等油田推广了多相流计量新技术.采用LLHZ/RGH-1型仪表16套,应用于原油分队计量,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3.
原油破乳和稠油化学降粘没有本质的区别,原油破乳是破坏掉乳化层后,形成油和水的不稳定混合液,而化学降粘是在破坏掉油包水型后,形成以水作连续相的水包油型乳状液.室内实验证实,混合时间大于3h,DEAW-25破乳剂降粘率在93%以上.现场选取不能正常生产的稠油井实施破乳剂井筒降粘,获得成功.随后在河口采油厂的太平油田、罗36块等稠油区块应用破乳剂实施井筒降粘26井次,保障了这批稠油井的正常生产,并有利于集油站原油脱水.  相似文献   

4.
塔河3、4号油田地质及录井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是新星西北石油局的主要原油生产基地,亦是国家重点工程“西气东输”西部主战场之一,塔河油田3、4号油田是年产200多万吨的特大油气田,研究该区地层、构造、油气水特征及地质录井特点,对塔河油田今后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某油田产出水中分离得到一株以原油为碳源的Pseudomonassp.菌(假单孢菌),其化学趋向性运动能力中等,趋向性机理在本文中得以详细描述.在可视化模型实验中可看到微生物向油水界面处的有序运动,而在有效的营养物浓度梯度范围内,化学趋向性运移速度与距油水界面的距离无关,受温度的影响很大.并且在微观仿真模型实验中,可观察到细菌在孔隙壁和油、水三相交界处聚集,并讨论了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微生物采油的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滨南油区单家寺油田具有丰富的特超稠油,探明含油面积5.7km2,地质储量2170×104t。原油粘度为2.1×104~139×104mPa.s。在单六东超稠油区块进行先导试验。经过开展大量室内试验及现场试验,终于开发出四项超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系列。应用超稠油开采配套技术,在单六东(单56单元)特超稠油全面投入开发,实现了原油粘度5×104~10×104mPa·s深层疏松砂岩敏感性超稠油油藏开采。该项配套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但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单家寺同类特超稠油的全面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变频控制技术越来越受到节能行业的关注,胜利油田针对变频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先导性试验和进一步的推广应用试验,从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资料。对变频控制技术在油井和油气混输泵上的试验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和分析,并对今后的油田节能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2年以来,单螺杆输油泵在八面河油田逐步推广运用,有效地提高了输油泵机组效率、原油密闭率,减少了油气挥发损耗,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国沉积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方面研究所取得的进展.给出了长石在有机酸、原油下的溶解作用以及铝硅络合作用的结果,基于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数据讨论了油田水的成因和演化,并分析了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中微生物和热化学的硫酸盐还原作用.这些结果隐示出,在含油气储层中水岩相互作用和有机无机反应是很普遍的,但目前没有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0.
油田生产中,为了不使管路中原油凝结,保持一定的温度,利用加热炉实现原油正常输送,目前现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式加热炉,一种是间接式加热炉.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每种加热炉热效率低,加温效果不理想,特别是油田开发到中后期产能递减加快,可用气源越来越少,无法满足管道原油加温需要.而利用改造后的节能型管道加热装置就解决了此难题.它综合了加热的两种形式,在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渤南油田压井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及其现场试验效果。以压井过程中的油层损害因素研究结果为依据,研制开发了低伤害压井液和高温屏蔽暂堵剂。研制的低伤害压井液具有阻垢性能和较低的表面张力,岩心试验结果发现,现场压井污水和卤水的低伤害压井液对渤南油田岩心的损害率在20%以内。研制的高温屏蔽暂堵剂以油溶性材料为主,岩心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屏蔽暂堵剂对渤南油田岩心暂堵后的煤油解堵率可达91%以上。11口井的现场试验证实了所研究的油层保护技术达到了保护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坨一联投产成功由本公司设计由万达委托制造的蒸汽原油静态混掺装置,成功解决了该站含聚原油加热系统利用高附加值蒸汽作为热源时导致间接换热设备换热效率大幅下降而无法满足生产要求的问题.该装置的成功应用有效降低了该站站场管理的难度及劳动强度,同时还提高了热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为油田含聚原油加热系统设备的选择及应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油气集输管道作为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主要设施,随着油气管道服役时间的增长,许多管道在设计、制造、安装及运行管理中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致使油气集输管道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后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孤岛油田聚合物驱单元转后续水驱后,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应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指出厚油层顶部和压力平衡滞留区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聚合物驱受剩余油静态因素和注聚因素影响,储层变异系数、地层原油粘度、夹层分布位置、注聚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聚合物驱后变形井网方式开采及水平井与直井组合井网方式开采研究,以期得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改善后续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思路,为今后三采产量的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孤岛油田是一个重质稠油油田,馆陶组原油相对密度大,粘度高,并具有含硫量高、含胶质和沥青质高、凝固点低和含蜡量低等特点.根据原油性质和油层分布将整个孤岛油田划分为中一区、中二区、东区及西区.中一区位于构造顶部,其原油的密度和粘度均较低;中二区和西区位于稠稀过渡处,原油性质较差;东区和渤21断块处于构造最低的边缘部分,原油性质最差;南区比较复杂,但仍遵循前述规律,即高块较稀低块较稠.  相似文献   

16.
选用PE2040,对江汉油田原油进行了降粘测定实验。实验结果表明,PE2040对江汉油田原油具有较好的降粘效果:在25℃,PE2040在水中的质量分数为0.5%,水油比为30:70,降粘率可达72.82%;适度酸化,有利于提高降粘效果。  相似文献   

17.
船舶电力推进试验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变频传动、计算机控制和现场总线通信等技术,设计船舶电力推进试验平台.整个平台由发电机组、船舶电站、推进变频器、推进电机、负载变频器和负载电机组成.平台的控制系统设计应用集散控制理念,上位监控计算机和现场控制器通过工业以太网连接,现场控制器和变频器、智能传感器通过DP总线连接,完成数据交换和实时监控.该电力推进试验平台能够完成模拟船舶电力推进运行的试验,3个控制系统合理有效的连接运行更能提高电力推进试验平台整体效率,满足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稠油油田产油量持续下降的状况,为提高原油采收率,胜利油田积极引进了三次采油的注氮新工艺、新设备,开辟增油新途径.在选型过程中,对制氮方式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通过分离膜获取氮气,以满足油田生产的需要.重点介绍了注氮设备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及重要部件的选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现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开发出的三种凝胶体系,即CDG分散凝胶体系、黄原胶体系和弱凝胶体系,分别从作用机理、对配方的影响因素、现场应用及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系统介绍了交联聚合物调驱技术对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家岗油田的官7块属于复杂小断块油藏,含油条带窄,天然能量充足,初期油井产能高,但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大。综合应用地震、钻井、测井、开发实验和各项动态资料,采用精细的油藏描述、数值模拟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油藏的储量动用状况与剩余油分布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挖潜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该项研究与应用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