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过程中“过度教育”现象愈演愈烈,这虽然是短期的、局部的、一定层次上的,但已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解决我国当前所存在的“过度教育”现象,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改革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使高校的供给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加大制度性建设,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企业应改变用人观念,避免人才高消费;改变就业观念,使就业期望值回归合理的程度上.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今天的社会结构已经呈现出“个体化”特征,这使得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个体的焦虑”.在这种社会情景中,人们对其应对未来“风险”的教育制度和资源表现出极大的依赖和更大范围的恐慌.这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行为、教育认识以及学生的发展.但要缓解和消除这种恐慌只有依赖教育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程“物化”现象的出现源于鲜明的物质、经济利益交换的社会根源,也源于应试教育与传统教学观念的教育根源。彻底消除体育课程中的“物化”现象所需要的是“人化”思想的重视与倡导。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社会关系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的发展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普遍经验.以系统的观点,历史的、全面的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有助于我们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质,改善和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心理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以及高职教育在教育系统内部的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变革,教育随着各个时期国家对教育追求的目标和强调的重点的不同而在进步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摆动,形成了美国教育特有的“钟摆现象”。进步主义教育与传统派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对立趋于靠拢和融合,产生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与已有教育理论对“教育和社会”的解释相比,从教育建构和功能角度探讨和阐释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教育之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以往任何历史阶段一样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同样地,现代社会的生成与健康运行也必须依托教育,离不开坚实的教育基础.通过对教育作用于社会的具体分析,提出“社会的教育基础”,意在突破“顾此失彼”的局限,丰富观察教育和社会关系的视角,拓展对“教育和社会”的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哲学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回归”不是重复和还原,而是心灵的一种反思。通过对老子的回归自然、尼采的回归自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等“回归”现象的剖析,从哲学的角度以批判的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和“人文”的联姻、“理性教育”与“工具教育”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涉及哲学、经济学、文学、教育各个领域,触动的是心灵,对人与世界的关注是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经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毋庸置疑,会计教育是受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即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决定的,21世纪对会计教育的要求,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各种层次  相似文献   

10.
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命题的合理性在于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此需求,人的“可教性”又提供了生理和社会基础.可是这个命题在实践中却碰到许多问题,社会干预使全面发展成为五彩泡影.然而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了向未来购买生存权,社会应付出必要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对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教育不公”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笔者对“教育不公”的表现、成因及推进教育公平的对策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职业指向的过度教育现象已经在我国京沪等一线城市出现,如何在此背景下探寻新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北京成人高校当前工作的重心.文章通过对过度教育概念的界定,分析了北京成人高校面临的发展现实和过度教育视角下未来可能的发展空间,指出其可以在人文素养教育、生活化教育和城市社会建设三个方面拓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民工潮”现象在中国已出现多年。本文主要从“民工潮”的产生开始,辩证地分析“民工潮”对我国社会、经济等诸方面的影响。针对于“民工潮”所具有的正负效应,提出正确对待“民工潮”的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以使“民工潮”能扬长避短地健康发展,发挥其积极效应,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们追求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幼儿园专任教师与在园幼儿人数的比例情况、幼儿人均校舍建筑面积和图书册数情况以及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的对比发现,学前教育的发展在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教育发展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而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前教育的公平问题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倡导和谐教育的当代,我们更应该追问教育的基本问题,更应该关注现实教育申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和谐的人,并使其过和谐的生活。但时下的教育却明显“内不足以立命”、“外不足以安身”、“内”“外”不和谐。和谐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核心,完整地、立体地、整体地把握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学生逃学现象,在现代社会的各个国家都普遍地存在,国际教育界已把逃学列为中学生的三大病症之一。有的学校由于逃学及退学现象严重,致使学校严重的“减员”。中学生逃学出走,一方面严重扭曲了其自身的心灵,损害了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中学生逃学出走,也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如何有效地制止逃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是当前中学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原因分析:(一)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减弱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给中学生以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影响,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一些学校教育应有的主导作用,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意义。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人成才,使人完善,“以人为本”有着丰富的教育学意义,与教育及教育学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其根源在于知识经济主导的信息社会对传统知识观的颠覆;“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道德、道德教育的内涵,道德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要求德育理念必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胡瑷顺应时代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形成了“明体达用”的教学理念,实施了“分斋教学”的制度,采取了考察法、直观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树立了新型的师生观,其教育思想与当今实践教学所倡导和追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学生主体观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财商已经和智商、情商、德商同成为一个现代人在经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能力.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建设主力军的当代大学生,其财商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财商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社会应重视财商教育,高校应将财商教育纳入大学教育中,提高大学生财商水平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从21世纪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等视角出发,分析和展望体育教育贯彻“健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当前学校体育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提出改革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