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浅述什么叫主语补足语,哪些动词可以带补足语以及担当补足语的各种成分。可以带复合宾语的词主要是感官动词和使役动词。带有复合宾语的主动态句子变成被动态,其复合结构中的一部分转化为主语补足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复合宾语与汉语中的兼语式进行比较研究。(一、)比较的可能性:两者均由三个部分组成,英语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宾语,再加宾语补足语;汉语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兼语再加兼语后成分。(二、)比较的具体化:即a、英语中哪些动词可以接复合宾语?哪些可以充当宾语?哪些可以充当宾语补足语?b.汉语中哪些动词可以接兼语式?哪些可以充当兼语?哪些可以充当兼语后成分?c.找出两者相同点与不同点和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三、)比较的目的:更好地认识英语的特点,以促进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的特殊双宾语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的一般双宾语结构的特点是述语动词和双宾语都有施事和受事关系,而特殊双宾语结构中述语动词和两个宾语的语义关系并不都是施受关系,两个宾语中,只有一个受事宾语,另一个是当事实语,有时甚至述语和两个宾语都没有施受关系,两个宾语一个是施事宾语另一个是当事宾语,特殊双宾语结构可以分为为动类,使动类和处置类。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出现了“动宾结构+宾语”句式。通过调查,在近代汉语阶段这一语法现象仍大量存在。本文通过近代汉语各阶段相关语料,分析了动宾结构及其后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和变换类型。这一语法形式是语言表达经济原则的需要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学习者文化同化程度和他们二语学习的成就之间的关系。宾语前置结构(AF结构)在汉语中极其普遍,而在英语中则是标记结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二语习得初级阶段时,拒绝这种AF结构,从而出现宾语前置句子的习失现象。本文摘取《围城》英译本和英文小说《Jane Eyre》中宾语前置结构,制成一份问卷调查对74名受试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表明:学习者的二语文化同化程度和他们在二语学习上的成就紧密相关;中国学习者在AF结构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6.
英汉两种语言对句法结构的要求不同,所以会产生篇章衔接手段方面的细微差异。笔者从可及性理论入手,分析了处于主语/主题和宾语两个位置上的指称用法it在汉语篇章中实现为零回指的条件,说明从事英汉互译实践时,一定要了解并尊重目的语的篇章结构特点,对译文做形式上的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的三种形式,其中非作格动词也能带宾语的语言事实使区分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的判别式即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受到巨大的挑战。本文还分析了这几种不同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不及物动词后跟一个名词短语的结构(简称IVO结构)的生成机制可用高位增元论元结构来解析,而NP1+Vi+NP2结构的句法衍生过程则可用低位增元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8.
韩礼德的语篇衔接连贯理论为语篇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存在不足,当代认知语用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语篇衔接连贯理论的研究视角。形式上的衔接只是语篇连贯的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借助隐含在显性表述之内的含意,补足语义上的空缺,实现语义的连贯,最终实现语篇的连贯衔接。  相似文献   

9.
不定式(Infinitives)是英语动词的一种非限定形式,通常前面带有动词不定式符号to,有时也可不带to。不定式虽然在语法上不能有主语,但由于表示的是动作,在意义上是可以有主语的,这个主语可以称为逻辑主语(the logical subject),以区别于语法上的主语。不定式的逻辑上的主语,可以是主句主语、主句宾语,例如在He is prompt to act.中,He是主句主语,同时也是to act的逻辑主语;又如在we'll send him to study abroad.中,him是句子里的宾语,而且是to study的逻辑主语。如果主句主语或主句宾语不是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就得用介词for将不定式的逻辑主语引出。例如;It is not easy for a Chinese to learn English well.(中国人学好英语是不容易的。)由此,这个句子中就出现了"for+名(代)词+不定式”结构。有时,这种结构里置于不定式前的“for+名  相似文献   

10.
古代汉语中的V+将结构在现在的多数北方方言中已经消失,但在山西的一些方言中仍有保留。长治方言中的V+将结构主要表现为V+将+来。从句类上来看,此结构主要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从此结构中宾语的位置来看,共有三种类型。从此结构的否定形式来看,不同类型的结构用于不同的句类,其否定形式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名词能够与动词组合构成N+V状中短语,其性质是动词性的,在句中能作谓语、定语、主语和宾语。N+V状中短语在作谓语时,其中的名词性状语N从语义指向上看,有时指向谓语动词V,有时指向结构中的其他名词性成分。  相似文献   

12.
人类行为是具有结构的认知图式,行为的目的、过程和方式构成了行为的三个主要要素。人类行为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活动。为了实现目的。人类可以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和经历不同的过程。行为基本范畴与下属范畴之间的替代关系,行为方式以及目的的多样性是造成多种意义生成的主要根源,行为不仅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也是行为意义产生的主要来源,因此,要了解多义现象的本质。就必须回归到行为本身来。  相似文献   

13.
兼语句研究     
兼语句是一种可以独立的句式,它与连谓句、双宾语句、主谓短语作宾语句、补语句和复句紧缩句明显不同。兼语动词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含有致使义;兼语句中的第一个动词导致第二个动词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动词“起来”最早出现在汉代,从唐代开始使用渐多,随着其使用的频繁,语法功能也渐渐增多.由最早的“谓语动词”语法功能最先产生出“补语”语法功能,最后产生体助词语法功能。“起来”作体助词的语法功能的最早出现于唐五代时期,它是在方向补语“起来”和非方向补语“起来。”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其语法化机制是扩展和合力造词理论。  相似文献   

15.
对“一杯”、“一次”这样的量词短语用在动词后面时的定位,长期以来在汉语语法学界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将它们处理成宾语,有的将它们处理成补语。对这种“动+量词(数量)短语”结构,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其中量词短语的性质而定。如果是名量短语,就是动词后的宾语;如果是动量短语,则是动词后的补语。  相似文献   

16.
“暇”在古汉语中常可作助动词或能愿动词,辞书(《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等)、古书注解多未发。本文为之探义,兼纠正补充注解之未是不足,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定义至今各家观点仍不一致,教师教学时在观点的选择上往往存在分歧,学生学习起来也容易造成困惑。在不能确定一个确切的理论为各方家所认可的情况下,减少一些外延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至少可以廓清哪些不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把这类语法现象的外延确定一些,将会有利于词类活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语法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被动语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以限定动词、非限定动词及与动词同根的形容词等形式表示的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作"字词组与"做"字词组混用情况严重。一般如是实义动词应用"做"字,如果是当"作为、当作"讲时用"作"字;"作"字词组后面通常是抽象名词做宾语,"做"字后面则是具体名词作宾语;"做"字词组和它后面的名词构成动宾词组时,它的及物动词含义及语法功能特别明显,而"作"字的这一特征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有许多情况下,动词的表现形式与所表达的实际含义不尽符合,这种形式可称其为时态错位。本文就谈了这些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