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失业统计被现代经济学家称为反映经济危机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失业问题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目前,失业已取代通货膨胀成为经济的焦点。l999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1999年失业情况要比1998年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供给高于1998年,劳动力供给比l998年净增135万人,达到2992万人(见表1)。二是劳动力需求低于  相似文献   

2.
由于劳动力自身素质及就业观念适应不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出现失业和就业岗位空置并存的结构性失业。我国结构性失业主要有技能型、素质型、高学历性、观念性和地域性结构失业,而解决结构性失业依赖于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3.
对西部地区而言 ,人力资源开发的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失业问题。增加劳动力的需求是最容易被想到的方法 ,但是 ,这一方法在解决相对失业问题时却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解决相对失业问题 ,应考虑劳动力供给结构对于劳动力市场平衡的作用。具体地讲 ,解决西部失业问题的途径有二条 :一是通过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扩大产业规模 ,以扩大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是通过继续教育系统对失业劳动者的再教育 ,调整和完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结构 ,提高劳动力供给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劳动力需求方总是致力于管理技术的创新机制,而劳动力市场中高技能劳动力毕竟是少数,因此劳动力供求不存在客观均衡条件,技能性失业(也称结构性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解决技能性失业问题应着眼于微观方面,诸如完善劳动力技能形成基础,调整劳动力的供求结构、技能结构、区域布局, 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包络在内;第二条包络线是城镇常住劳动力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的低谷值包络在内。  相似文献   

6.
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机制,它要求劳动力商品化和劳动力流动市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其买卖关系并不意味着与剥削划等号,也无损于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深化改革迫切需要劳动力市场。虽然失业现象是市场机制运行的效应,但它毕竟会带来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
我国结构性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导致劳动者总体素质低下。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总体素质是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关键,也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根本所在。而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失业人口状况与再就业培训的紧迫性失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随着资本雇佣方式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在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劳动对象的结合通过社会完成并不能保证一一对应关系,必然会产生结合的不充分或不普遍的现象,这样,失业人口的产生不可避免。现代社会是一个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的时代,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  相似文献   

9.
农村隐性失业是我国长期存在过的、目前还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在基本概念、时间范围、指标体系、调查手段等方面都与国际标准和惯例有较大的差距,使得官方公布的有关失业率指标难以准确地反映当今社会劳动力失业的真实状况,无法作为制定就业政策的依据,且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公布的失业率也不具备可比性。这就需要今后我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减少显性失业的形式而一起缓解。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隐性失业人口的统计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0.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我国必然要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大量的下岗和失业,而失业率的高低又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从信息方面来讲,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了劳动力失去了就业机会,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建立一种劳动力中心的信息沟通模式来开发非就业的劳动力,从基本面提供一个充分开发劳动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