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对不断发生的拆迁纠纷,当务之急是修改《拆迁条例》,根据《物权法》制定新的拆迁法规。但新法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如何使城市房屋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主要是从实践入手,在拆迁工作中从执法理念、法律漏洞补充、法律宣传教育、补偿范围等方面改进拆迁工作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邱吉顺 《职大学报》2010,(1):112-113
《拆迁条例》由于先天不足,自它诞生那天起就存在争议,其中诸多谬误和缺乏人性化的设计成为日后尖锐矛盾之源,并且在法理上,此"条例"已违宪违法,应当废止修改。用现代法治文明重新审视城市拆迁立法,当融入人权保障、正当程序、平等协商、司法救济等现代法治基因,这不仅能从根本上化解暴力拆迁、野蛮拆迁、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征税权是最需要受到宪法控制的一种公权力。许多国家的宪法通过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明确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的配置、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实现了对征税权控制。反观我国宪法,既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和税收公平原则,也没有对征税权在国家机关间进行划分,更没有明确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我国征税权设立和运行处于失去宪法控制状态,这在现实中造成了极大危害。我国应从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选择和内容设计两个方面实现对征税权的宪法控制。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模式来说,宜采取"宪法+税收基本法+税收单行法";就我国征税权宪法控制的内容来说,一方面,在宪法中加入税收法定和税收公平原则、征税权划分、纳税人基本权利等有关征税的原则性根本性内容;另一方面,依据宪法对征税权的规定,制定一部内容合理、篇幅适中、结构简洁、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基本法。  相似文献   

4.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通过了现行《宪法》。该《宪法》与前苏联解体前的《宪法》最大区别是第一章《宪法制度原则》,指明了在21世纪把俄罗斯改造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方向。众所周知,原苏联《宪法》对我国的《宪法》颁布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邻国有必要了解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宪法》的特点,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防灾减灾法》的制定应该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这一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宪法》、《立法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按照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基长要求,创新法规击幛起草机制,完善人大、政府法制机构、政府职能部门、专家学者或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起草模式。可以考虑由地方先行,先出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灾减灾综合条例》,取得经验之后,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出面牵头制定出一部全国性的统一而成熟的作为防灾减灾基本法的《防灾减灾法》。  相似文献   

6.
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使矿业权的私权属性更强,同时也使矿业权流转相关规定在《物权法》与《矿产资源法》、《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出现矛盾,如矿业权流转方式及类型规定的不一致、矿业权抵押制度规定出现法阶差异。如何协调这一冲突?本文参考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先进的流转方式、标准化建设制度和抵押制度,提出在《物权法》视角下应健全矿业权流转市场、规范矿业权流转方式和建立矿业权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法典》合同编中绿色条款的创设是政治、社会、法律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关系契约理论和民法社会化进程的推动为合同编的绿色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合同编有六个条文直接表达绿色原则,但其规范属性和效力并不完全相同.对绿色条款规范属性认识的差异和效力性规定的缺位导致了其司法适用上的障碍.绿色条款有独立的法治与生态价值,对其理解与适用应以绿色原则为价值导向,依据其自身所具有的规范属性和相关配套制度的衔接实现其法治与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生关系。《物权法》中的第六章,主要阐述了物业管理活动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确定原则,建筑区划内道路、绿地及其他相关场所、设施的共有权确定原则并涵盖了物业管理立法、物业管理各责任主体的法律地位、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业主的权利义务、物业管理公司的选聘等。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在实现“定分止争、物尽其用”的同时,也大力彰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努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目标,创新和发展了我国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是一部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民事基本法。  相似文献   

10.
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法治的视野下透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发现其中存在与上位法违背等诸多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符合法理精神和教育法框架的制度构建理念和制度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11.
重刑轻民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含义,它对中国古代法制虽然有一些正确的反映,但低估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程度,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这一基本事实,重刑轻民是中国传统法律化中的消极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2.
站在一种把法律看作是一种在社会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立场,而非绝对地把它割裂为由国家制定或是市民社会中形成,认为法律要么只与政府或命令联系,要么只等同于人们的社会习俗及其正义绝对化.通过分析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的互动作用的过程,以期寻求一种二者相互协调又相互补充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14.
在民众的观念当中警察执法与刑事案件息息相关,且在执法过程中运用的基本上都是公法,实际上民法却发挥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转变警察的执法理念、提高警察的执法水平、树立执法为民的服务宗旨在未来的警察执法中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法律实施是实行法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 ,在法治实践中 ,我们既不能用成熟法治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我国法律实施的现状 ,也不能假借具体国情的特殊性放任法律实施的低效运作。在现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情况下 ,务求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真正确立起法律的权威性 ,并切实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惟有如此 ,才有利于我们法治国家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而我国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却与公司法存在着不相协调的地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接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软法在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量出现,并不断发展、增长,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体育软法在规范人们体育行为和调整社会体育关系方面,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通过体育硬法对体育软法的创制和实施进行规范、保障社会共同体成员对体育软法创制和实施过程的广泛和直接参与、保证国家和社会对体育软法创制和实施过程的全面和有效监督,以此来抑制其消极作用。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保障人们的体育权利。  相似文献   

18.
在对法治和权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权力法治化的含义应该包含权力的形式、实质、运行制度、价值的法治化.进而分别从国家治理的维度、权力的维度、法律的维度分析我国权力法治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详细探讨了体育法治的两种模式——积极法治和消极法治,并引入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理论作为消极法治的理论支撑。指出,我国走的是积极法治之路,政府公权力在体育法治建设当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积极法治可能也压制了“内部规则”——体育自身发展规律的生存空间,足球发展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所以,现阶段应该适时引入消极法治,解决体育法治建设中动力来源单一所导致的后续力量不足问题,走一条积极法治和消极法治并重的均衡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0.
律师取证权的充分有效行使不仅有利于发现案件的真实情况,也有利于均衡各方力量,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然而在当前,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律师取证存在着重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