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长河中,古代的诗人们用他们手中的生花妙笔创造出摄人心魂的诗词文化,仅“湿”字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就令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 从汉语语法的角度来看,“湿”字是一个及物动词,它要求后面带宾语。在诗词创作中,它属于炼字范围,探讨它在古诗词中对意境营造的价值,具有特殊的审美意义。 古汉语中的“湿”字是一个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字。《说文》上说,“湿”的本义是水名,即“湿水”,“从水显声”。而“显”有“光”之  相似文献   

2.
在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诗词"下水"创作,是一种新颖的、有益的教学辅助方式.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强调了高校教师"下水"创作的必要性,阐述"下水"创作的内容类型和审美追求,总结了教师"下水"创作对古典诗词教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古典诗词创作中最基本的艺术元素;在登高的生命体验中,文人士子将所见之景与所抒之情密切结合,构成具有情感内涵和审美内涵的文学意象;登高意象体现了多重复杂的内涵,显示出意蕴丰满的审美特色。其审美内涵或是怀古,或是抒怀,或是怀远,它既是文人士子寻找心灵自由的阶梯,又是文人士子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4.
“自得”说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它高度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论对审美接受主体性的认知,昭示了诗之接受的审美特征,即读者依据自身业已形成的“审美期待视野”对不定性诗作进行完形填空,通过极富创意的阐释,从而使诗作呈现出了五彩缤纷的意义,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词是智慧的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考察、思考、总结中创作的民族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其中蕴涵着大量的优美的地理景观以及地理信息。本文对古典诗词中蕴涵的地理知识及古典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后,对运用古典诗词进行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象,深受中国文人诗者的宠爱。本文着重讨论了"月"的几种象征意蕴,分析了中国文人诗者对她情有独钟的深层原因,以便于更好地赏析中国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7.
不言而喻,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画赋诗,以诗作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都足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和中国传统绘画之间微妙关系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现代绘画理论界和文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审美见解和思想哲理体现。文中主要以古代文人画作为二者关系探讨的切入点,从意境、精神追求和想象性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用“游”来描绘中国传统美感心态,是基于对中国古典美学和古典艺术所固有特质的把握,这种美感心态把主体放在主要的位置,强调人与社会、自然的融洽统一。中国古典艺术是“游”美感心态的产物,同时又培养和强化了“游”美感心态,表现出一个思维和表达来回往返的内循环圈,不深知中国古典美学“游心之所在”,是不能深知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诗词是现(当)代诗词的典范,蕴含着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将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个视角观照指出,崇高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主要美学特征;并进而分析说明,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结合、统一中,毛泽东突出、高扬了审美主体的本质力量,从而为我们进行美的创造和欣赏提供了黄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邂逅安意如     
与追求客观学问的穷经治学和以知识性见长的鉴赏词典都不同,安意如以家常的姿态,走进中国古典诗词的广袤世界,用多情多义之心,与古人同歌哭共悲欢;用现代青年之眼,打量并与他们交流晤谈。在作者温煦的情感滋润下,那些被历史风干了的人物,一个个都灵动鲜活可爱可叹。着眼于现代人生,用现代意识激活古诗古人古性情,并予以理性观照,是安意如"漫漫古典情系列"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理论和古代诗词创作实际出发,着重探讨了诗词意境的审美特征意与境浑的“情性美”、“虚实相生的“取境美”、深邃悠远的“情韵美”。  相似文献   

12.
英美诗从它的表层结构,即格律、音韵来看,和中国古典诗词很不相同;但从它的深层结构,即题材、意境、形象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来看,却和后者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有的英美诗,翻译成文言诗,如果译笔高超,简直同我国古典诗词无大差别。这种现象大概可以用诗歌的共性来解释吧。外国诗当然以译成白话诗为宜,但有一些译成文言诗也不逊色。如斐多菲的一首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却意外地成了超过所有白话译文的夺魁精品。我在下面也试着用文言文翻译几首英美诗,目的在于和一些中国古典诗词作比较,供读者鉴尝玩味。我们知道,男女间的生离死别,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重要题材,而眼泪则往往是  相似文献   

13.
《十日谈》创作是卜伽丘喜剧意识具体化、形象化的体现。从《十日谈》艺术表现看,卜伽丘喜剧意识为:以取悦大众为目的;用人性理解、乐观自信的心态观照生活,用通俗方言和诙谐口吻讲述故事;以讽刺、机智、幽默等艺术手法,实现对否定性喜剧形象的理性超越,对肯定性喜剧形象轻责加赞颂;以“大小框架”加附表层结构及内在喜剧基本环节的结合为总结构形态,实现喜剧意识向喜剧效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写作主体的时空观念,在诗歌作品中的存在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状的。而且,它不是恒量而是变量,贯穿于整个诗歌创作的历史长河之中。从时空的角度观照诗歌的创作和研究,并以此渗入到创作主体的情感深处和审美思考的底蕴当中,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新方向的建构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大现象之一,它是伴随着1950年代文学中心的转移而不断深化并形成了区别于现代文学之性质的当代文学新的范型,又在日后的历史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构成了至今一直为人们反复辩难却又无法隐去的当代文学传统。考察以解放区文学为源头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对之传统进行近距离的观照,把目光投向文学中心转移后作家主体的创作心态以及新的文学形态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方式、价值取向等带来的全新的冲击,可揭示出文学思潮的内在转化以及文学史的深层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生离死别、羁旅行役、壮志难酬、情感失落等诸种情愫的内容很多,这些内容又往往与酒结缘颇深。它实际道出的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心态,借酒表现深沉的亲情、乡情,或是渲泄心中的不平、情感的失落,因此常常是悲思、忧思却以豪言壮语写之,故而留下了悲而豪、悲而壮的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7.
当代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进行了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等多方面的传承和借鉴,既可以传承和传播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也是当代流行歌曲自身良性发展的需要。著名歌手李健的新歌《心升明月》传承和借鉴了《春江花月夜》等古典诗词中的意境和艺术境界,对天地和宇宙进行追问,探寻人和社会、世界的关系,充满了平和融通的禅意和浓浓的哲理思辨意味。  相似文献   

18.
正始文学是我国魏晋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则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并且发展了前期的玄学思想,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口号,以其“越名任心”的鲜明旗帜,成为审美理想从智慧壮美人格向以“心”为本的优美型文化趣尚演变的中介环节,当然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其诗歌的创作风格,创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玄远意境。  相似文献   

19.
农民画作为中国民间重要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民间的审美特征与现实观照精神。吉林东丰关东农民画作为东北黑土地文化孕育出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存在感,以其鲜明的用色技法、夸张的表现手法以及地方元素的融入,呈现出“拙”的审美特征。这种取材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包含的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健康积极的创作主题,给人们带来轻松、喜悦、放松的审美体验,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人的艺术创作多源于其不平的生活经历、不公的社会待遇,极写内心愁苦.本文从分析古代诗人命运和创作的直接联系着手,对古典诗词创作主客体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探索,认为“忧国忧民”才是诗歌抒情的特征、本质、品性、旨归及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