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苔丝》中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原型,探讨小说体现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在看待罪与罚、牺牲与救赎、灵与肉、理智与欲望等问题上的冲突和融合,以及哈代创立新文化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从小说到电影,在这一转换中不同的媒介呈现形式需要不同的符号表达,这就要求导演将小说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电影中的影像符号,要实现这一转换必须要完成从文字符号的解码到影像符号的重新编码这一过程。文章以电影《色,戒》为例分别从小说语言的解构与影像语言的重塑这两大方面入手解读电影《色,戒》之于小说《色·戒》的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3.
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解读:小说的叙述结构和小说颇具存在主义特色的三个结尾;小说的人物命名和人物语言的使用;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4.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从宋元话本至明清章回小说;不论在神话、仙话、鬼话之类的志怪记异小说中,还是在以人话为主体的世情小说中,"一男双美"人物配列不断出现。这种人物配列范式基于传统社会男性霸权话语,隐含着男子所固有的"娇妻美妾"情结,以及在这种情结支配下,女子效仿原始神话中的"二妃"之所谓"效英皇"角色情愿。就思想性而言,如此"一男双美"人物配列固然不足为训。但就文本意义而言,这种人物配列模式能有效地推动情节进展,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并有利于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故而还是赢得了国内外许多读者的喜爱与肯定。  相似文献   

6.
英雄驱魔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文化母题,这种神话文学创作素材源于人们对光明的向往和对黑暗的厌恶。英雄是这类神话母题中的重要人物,代表着正义和勇敢,而魔鬼则是和正义对立的反面形象。研究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驱魔母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探究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驱魔母题。  相似文献   

7.
希膜悲剧不仅演绎了古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中的故事 ,还进一步阐发了希腊宗教神话中的“命运”意象。希腊悲剧的悲剧性正体现在命运的不可逆转与人自由意志的绝望抗争却最终促成命运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性作家的社会局限性、女性作家和女性读者之间互相背离、隔膜的角度,用神话原型的方式解读了美国小说家Edith Wharton的鬼故事《石榴籽》. 小说中,Wharton呼吁女性作家保持自身的女性特质,肩负责任,以促进女性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从社会思想文化变迁对文学人物评价的影响的角度来解读张恨水《大江东去》中的爱情婚姻悲剧,揭示这个悲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并澄清小说中女主人公薛冰如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神话里的"金苹果"构成古希腊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金苹果"的诱惑展示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由;人性"狂欢"的图景也就是希腊人追求的价值取向,其具有丰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狂欢"背后融入了古希腊人悲悯深切的"人性"自审,也渗入了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1.
马尔罗的小说《人的命运》是以1927年上海工人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和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为背景的政治性题材小说,通过对主要人物之一"京"的形象解读,探讨《人的命运》中人物塑造的特点,能够展示马尔罗通过此著作向读者们展现的一个男性的世界,里面有爱、有恨、有死亡、有孤独。  相似文献   

1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文体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学理论入手,对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解读。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情节建构、象征隐喻,在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维度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3.
道德观念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的主题,小说的故事结构设计、人物成长线索都是为了呈现这一内涵主旨而建构。从文学作品创作角度为切入点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核心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解读与研究,进而得出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文学作品的深刻涵义和"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珍珠》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一部具有寓言意义的小说,该短片寓言小说发表于1947年,其作品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解读。斯坦贝克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超越时代的生态文学家,在他的众多部作品中都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人公,并且创造了"斯坦贝克式的英雄"形象,其小说造诣很高,将写实风格和幻想风格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美国西部文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每部小说中都蕴藏着生态文学思想,就寓言小说《珍珠》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对现代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的角度去解读斯坦贝克的《珍珠》,从而促使人们深刻的思考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神话是小说的最早形态”的前提下,对希腊和中国神话的艺术结构作了比较分析,认为: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在故事结构和文体特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形象的系列化与单一性、故事的情节化与概括性、语言的口语化与书面性;中国神话形象的单一性、故事的概括性和语言的书面性,为中国小说艰难卑践的身世和晚迟成立埋下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伏笔;解析这个“伏笔”并作文化学的深层探讨,对于研究中国神话“小说化”的某种断裂和中国小说艺术的晚熟至关重要,同时为重写中国小说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批评的结构主义观点出发,运用相关理论来分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并研究了这篇小说的人物角色的构成与小说的深层结构,不仅使读者对这部作品进行重新解读,而且也对真爱的理解也有了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
明清著名小说人物性格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明清《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等著名小说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 ,探讨我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从类型化的人物典型向个性化的人物典型过渡的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18.
莱辛因为处女作《野草在歌唱》而广为人知,被认为是二战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历年来,不断有学者和批评家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理论角度来剖析这部作品,主要关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殖民白人与土著黑人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文则试图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运用弗莱的魔怪意象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荒原意象,由此来解读女主人公玛丽悲剧人生的成因,可以看出莱辛在小说中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欧洲文明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古希腊文明,其中的神话传说曾引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浓厚兴趣。爱尔兰诗人叶芝通过将神话元素与爱尔兰本土文化融会贯通,使其诗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该文本通过分析《一个荷马讴歌的女人》和《在学童中间》两篇作品中的古希腊神话元素,来研究其对叶芝诗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伟民 《阅读》2016,(Z3):88-89
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对主人公格斯拉的解读,人们往往从"实用""世俗"的视角展开,于是对于其"饿死"的结局不能理解。虽然也可能会对他产生一些同情或感叹,但更多的是惊讶于他为什么不与时俱进、不做广告等。这样,对作品形象及其艺术魅力的感悟便打了很大的折扣。如果不按"世俗的观念"来解读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解读格斯拉这一人物。一、俯下身段:跟着"上帝"触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