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是喜爱群居的动物。从我们的观察和我们自身的经历中都可以看到人喜爱结群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一现象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们结成的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政治群体、工作群体、娱乐群体、密友群体等。尽管群体的种类繁多,但他们都具有一个特征,即;使群体成员结合到一起并使群体的成员区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是群体疑聚力或结合剂,这种群体凝聚力或结合剂是群体的确定特性,一个群体一旦丧失了凝聚力,就会被瓦解。如,中学生班级这一群体中的群体规范、舆论、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就使得班级这一群体以其自身的凝聚力区别于其他的中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从群体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有从众、模仿、感染、竞争与合作等群体心理表现形式,对群体心理规律和群体心理对高校学风建设影响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高校要重视规范群体行为,提高群体动力、要加强人际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分析群体差异,正确运用竞争与合作等基于群体心理规律促进学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群体是个体的共同体,个体按其个性特征结合在一起,共同活动,相互交往,就形成了群体。个体通过群体活动参加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个体的一生,从生到死都是在不同的群体中度过的,他总是群体中的一员,他不仅从属于许多群体,而且在不同的群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群体,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想、经历、认识、情趣等,大家一起学习,相互交往,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手机的普及,网民年龄呈低龄化趋势。青年群体占全国网民一半以上,平均上网时长也逐年增加,但青年群体人际交往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青年群体使用新媒体及人际交往现状,对其改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研青年群体的新媒体使用和人际交往现状,发现青年群体在新媒体使用上存在耗费时间长、使用类别繁多、使用目的繁杂等现象。同时发现青年群体的人际交往方式多样化、人际交往群体集中、人际沟通时间较少、人际情感关系疏远等问题。从而提出规范新媒体平台,多样化人际交往,积极倡导平等交流,树立正确人际交往价值观,扩大人际交往群体,加强情感教育、改善人际情感关系、增加人际沟通时间等对策。以此使得青年群体正确对待人际交往,擅于利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让新媒体成为人际沟通的桥梁,促进青年群体的人际交往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朋辈群体是指在年龄、经历、价值观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青年大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群体成员关系平等、凝聚力强并形成了特定的群体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但也给教育效果带来不确定影响.所以,要通过培养群体核心人物、引导群体文化建设等策略发挥朋辈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被动城市化群体的城市融入已然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对于促进被动城市化群体的社会融入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被动城市化群体的体育诉求与供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被动城市化群体体育需求有着较强的现实冲突,他们的体育活动参与、体育需求以及体育供给方面诉求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回应.被动城市化群体体育需求供给不足的化解应该基于被动城市化群体的现实条件,通过建立被动城市化群体体育保障机制、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机制、体育产业培育机制以及个体参与机制,加强和完善被动城市化群体的体育权益保障,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补充作用,积极培育和壮大被动城市化群体经济性的体育需求的产生,提高被动城市化群体自身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7.
“时与文”群体与“观察”群体是战后上海最为重要的两个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都有着民主、富强的社会理想。但在战后独特的历史格局中,不同的教育经历、价值理念及人生际遇,使他们表现出不同的精神气质和政治态度。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取决于群体内部结构,也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及互动能力,在这一点上,“时与文”群体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观察”群体则成为一个“漂浮者阶层”。  相似文献   

8.
以武术为媒介组成的群体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并构成中华武术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模式。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社会学角度分析武术群体所体现的特征,并作出文化社会学诠释。研究认为我国武术群体的基本特征为小群体性、血族性与封闭性,并指出文化整合是武术群体构成的首要条件,武术群体的封闭是由于对群体文化的高度认同,而血族性是武术群体在时空中延续需求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对他们思想行为是否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非正式非群体形成的原因和高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并提出表扬鼓励、帮助引导、吸引渗透、瓦解分化等非正式群体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运用帕雷托分析法,将我国的奥运项目划分为:优势项目群体、潜优势项目群体、待发展项目群体和弱势项目群体四类.我国奥运项目群体优势仍不明显,能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项目仍然比较单一,奥运成绩的取得只是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谋求发展,提示着要使我国奥运竞技地位得到提升,内部各项目群体必须保持较为均衡和优化的竞技格局,重点开发待发展项目群体和弱势项目群体.在优势项目群体上,俄罗斯造成的威胁最大,下位威胁也不容忽视;在潜优势项目群体上,各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与俄罗斯和美国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情绪自我刻板化是个体在认同自己从属的群体时情绪接近该群体的情绪原型,体验到群体水平情绪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使得群体内部的成员之间发生情绪共享;情绪自我刻板化具有情绪一致性、群体一致性、群体水平情绪的改变、内部情绪体验的改变四个特征,并且受到归属动机与群体认同因素的影响;情绪自我刻板化的现实意义在于管理群际情绪和改善群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5年武汉市妇女定向群体(工人群体、下岗群体、退休群体和家庭妇女群体)群体群众体育的调查数据,对中专以上、高中、初中、小学4类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的健身意识与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对健身意识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的职业、经济收入、生活需求、情感及健身条件等其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民族志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女体育迷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社会变革下女性介入体育领域是女体育迷形成的直接原因,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为女体育迷群体的形成提供动力。就女体育迷群体的特征而言,该群体具有显著的追星目的,多元化的出发点导致该群体的多层化。进而探讨社会认同下如何正确对待女体育迷群体的问题,建议社会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认同女体育迷群体;应通过积极的宣传、引导、资源配置和法律建设等手段,形成良性的引导控制机制。在未来的相关研究中,女体育迷的发展问题、社会分化问题及该群体对体育赛事的影响等,需要重点关注和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4.
以奥运项目群体为单位,分析24~28届夏季奥运会各参赛国各项目成绩,研究各项目群体竞技实力的板块构造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欧洲是构成各项目群体强势板块的重要组成成分,亚洲在制胜类、得分类、评分类项目群体强势板块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大洋洲和非洲是构成各项目群体弱势板块的主要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5.
珞遥的《平凡的世界》写了近百个人物,按照他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状态、生命体验和历史承传的不同,可将他们划分为三个形象群体: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农民群体;以孙少平为代表的知识青年群体;以田福军为代表的政治群体。本文试从个性与共性两方面分析这三个不同的形象群体。  相似文献   

16.
儿童群体游戏是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一类游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儿童自然群体游戏逐渐消失。儿童群体游戏的缺失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构建新型的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群体游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是老年群体参与社会劳动或社会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满足自身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我国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注重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对社会发展以及老年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连云港市城区退休老年人后职业发展的调查研究,了解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意愿、主要方式和原因,并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与老年群体后职业发展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群体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只有青年群体对国家、对中国梦产生深刻认同,才能积极推进中国复兴之路的发展进程。文章首先阐述了国家认同、青年群体的国家认同与中国梦的涵义,其次,在分析当代青年群体国家认同的现状和对中国梦理解与践行的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了当代青年群体国家认同对实现中国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企业职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群体概念;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形成的原因、类型及发展规律,并提出了转化“非正式群体”工作的建议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其中对“非正式群体”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改进工作,对其他部门也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在屈指可数的可为女子选择的职业中,教师是最为契合女性身心发展特征的职业。走出校门后。以从事教师职业为生存前提的女性群体在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有着自身发展的独特轨迹。这种独特性在浙江的女性教师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一群体的形成、实践、思想状况、历史意义四个方面,可以展现出浙江女性教师群体的独特风貌。并从还原的历史现象中挖掘这一群体的存在与发展对浙江教育、女性、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