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乔治·斯坦纳阐释翻译观下译者主体性的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坦纳的阐释运作翻译理论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极力予以彰显。基于斯坦纳的理论模式,把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斯坦纳的阐释运作翻译四步骤中,以此探究论证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的能动作用贯穿整个翻译的动态过程,为进一步确立译者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译者的身份在翻译研究中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在传统译论中大都处于一种边缘地位,被置于"隐形"状态,但随着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主体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确立了译者主体性的地位。本文拟以《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在翻译文本选择中主体性的彰显,着力分析译者主体性诸如文化取向、人生哲学、生活经历、审美态度、翻译目的中等主观因素是如何在翻译文本选择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个文化对话、协商和构建的过程。从意识形态的操纵可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林译小说。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自身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文化观念等影响了译者的翻译策略及文化选择。研究翻译的文化构建作用,要重视译者主体性、读者的文化期待,并辩证地对待翻译涉及的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4.
译者是连接原文和译文的纽带,在翻译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关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并在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忠实的原则及意义的差异等方面有着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译者主体性涵义的阐述,结合实例以及参照文献对译者主体性的意义进行简要研究,明确了译者本身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阐释发挥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必要性,虽然其受制于诸多因素,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作者与译者语言思维方式不同等因素,但最终目的都是服务于在本质上提高翻译的质量,尽量缩小译入语与译出语在文化心理和民族情感上的距离,更好的展现原作的风采与情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译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个翻译活动过程中的彰显,译者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肯定,因此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译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内外各翻译理论流派纷呈,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呈现出多维视角,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和反思多个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各翻译理论视角研究下的切入点、侧重点及其局限性,为译者主体性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以及多维视角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珍妮·凯利、茅国权英译本《围城》中的讽喻的深入研究与剖析,从译文选词、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形象再现等方面探讨两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表明,哲学阐释学中的视域融合理论对于解释译者主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译者在处理讽刺性比喻修辞手段时,为了保留原文的特色,采用了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加注和解释等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践行了他们的翻译思想,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在广义上是指文本之间的一种依赖和指涉关系.将译者主体性置于互文性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一是有助于把握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纵深层次;二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互文性的视角来考察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可以揭示出在翻译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即阅读阶段、阐释阶段和二度创作阶段,具有三重身份的译者(读者、阐释者、第二作者)发挥...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的译者主体性做出了新的阐释。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李美华和傅东华翻译的《飘》,探讨了女性译者在翻译处理上所发挥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对译者主体性内涵的分析表明,放纵的译者主体性将会导致译者无法传递正确信息,从而翻译不出有质量的作品,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对解构主义的误解、译者翻译能力的欠缺和监管的缺乏都是导致译者主体性走向放纵的原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的优点,并避免译者主体性走向放纵。  相似文献   

11.
语境根植于一定的文化背景,记录人类文化的历史。特定时期的译作应放置于特定历史语境下进行品鉴。此外,由于译者主体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自觉的创造意识和人格意识。文章重点讨论特定历史语境下外籍译者群译者主体性的彰显,最后提出对待外籍译者群及其作品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讨论了企业外宣文本的特点,企业外宣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主要表现在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主体性适度发挥有利于提高企业外宣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从影响的焦虑视角探讨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在论证该理论之于文学翻译研究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文学翻译实践分析译者的焦虑、产生焦虑的根源,从中得出结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是译者内心焦虑的体现,译者的"误读"和"创造性叛逆"正是为了"抵抗"所感受到的焦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安东尼·皮姆的《翻译史研究方法》,并针对其中“译者主体性”问题进行论述与讨论,旨在提升译者自身素养,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不断提高译文质量,为翻译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为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把翻译事业和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改造国民性结合起来,从用科幻小说开拓国民思想的归化编译到为中国文化能从西方文化汲取更多营养而采用的原汁原味的"宁信不顺"的直译,尤其在做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鲁迅重视儿童发展,从立人出发,翻译具有童真童趣的儿童文学作品,用儿童的语言采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儿童本位的翻译观。不同时期,鲁迅的翻译目的也不同,在特定目的下采用的翻译策略也有变化,这些都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理论不谋而合,弗米尔的目的论主旨在于译者要根据译本的目标读者的需求而采用适合的翻译方法。比如直译、意译或是编译等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勒菲弗尔的理论与译者主体性研究存在一个契合点,即勒菲弗尔所提出的众多操纵因素构成了译者主体性中的受动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与受动性互相对抗,贯穿翻译活动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传统的译学研究遮蔽了译者的主体性,使译者地位长期边缘化.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译者的中心地位逐渐得到肯定,翻译被看作是主体之间的对话,但是解构主义夸大了个体主体之间的差异,忽视了社会主体共性的一面.以具体作品为例,文章分析了文学作品复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有目的的活动,译者作为这一活动的执行者,其主体性在翻译的整个过程都留下了烙印。对《红楼梦》翻译特别是对由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等人完成的两个英语全译本的研究对推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化语境多种多样,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时,难免受到多种文化语境的影响,进而造成不同文化语境下文学翻译也就大不相同。英美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语境文化对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进行充分考虑,进而高质量及更加直观地翻译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20.
语言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译者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文化素养和悟性。本文从悟性在语言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入手,探讨了翻译中悟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