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海明威作品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人物性格各异,人物关系错综。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仿佛都有海明威的影子,他们是"迷惘的一代",身上寄托着海明威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3.
动作性特征是戏剧人物语言最本质的特征,是人物语言戏剧性的体现。戏剧翻译中语言动作性的移植对译作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成事三位一体的言语行为理论与戏剧对话有着天然的联系,可以帮助译者解读人物台词的副语言成分和潜台词,从而再现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外显动作和内隐动作。  相似文献   

4.
何文小说中的"恶浊"人物,是一班颇具时尚色彩的"现代阿Q",他们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何文小说把故事、场景、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汇成一股"叙述流".这样的"叙述流"与生活的原生样貌和原始进程有着最密切的"共时性"和共同频率.  相似文献   

5.
《等待戈多》从人物刻画、语言叙述、背景描写等几个方面都体现了贝克特戏剧中的支离破碎。贝克特眼中的世界是破碎的、分裂的 ,人物都是不完整的 ,语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完全成了文字的胡乱排列组合 ,人们生活的场景也与外界完全隔离 ,人们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6.
《雷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作品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以及直击人心的人物悲剧,深深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周朴园,他所体现出来的人物个性以及在剧中的地位等等,都为曹禺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整个悲剧式戏剧的发展做了十分重要的贡献。那么,周朴园到底是以一种什么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呢?曹禺又想要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什么呢?下面笔者就从贪婪、冷酷、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形象,专制、蛮横、自私封建家长形象,自私和伪善的伪君子形象三个方面来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学者对悲剧的讨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大团圆"结局。如果将悲剧划分为深层悲剧和浅层悲剧,就会发现中国古典戏剧中确实存在着悲剧。简要梳理中国近现代学者关于"大团圆"的讨论和西方学者的悲剧人物观,分析深层悲剧和浅层悲剧的本质、特征和意义,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悲剧对中西方民族思维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小红 《阅读》2014,(15):38-40
<正>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Dora,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种动词的时态,叫做"现在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正在发生的事情。请允许我先隆重介绍两位明星人物——"be"先生和"动词"小姐。在现在进行时中,他们相亲相爱,互不分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剧风行全球,成为各国观众关注和追捧的对象.精彩的影视文本是美剧的制胜法宝,而人物则是影视文本戏剧冲突的核心,是剧集的灵魂,只有人物出彩,剧集才会好看.美剧的高度产业会使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物设置模式,本文尝试对几种典型的人物设置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期对国产剧的文本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物角色对话分析是研究戏剧人物会话的一个重要手段。人物对话分析中的话轮变换分析法在萧伯纳的名著《华洛太太的职业》中运用很多,我们通过仔细分析能够发现人物对话过程中所蕴含的权势关系与人物角色个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家地方党报,《郑州日报》设有一个大型人物访谈栏目——"中原之子",集中展示一批生于中原或创业于中原的名人、大家,他们用执着、坚忍、信念、奋斗,成就一个个非凡的生命高度。作者曾参与多位名人的采访写作,本文同时结合栏目的其他人物,探讨交流采写名人的技巧与感悟。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举例说明《卡斯特桥市长》中方言标记的使用,本文阐释了作者在让小说人物交谈时使用方言标记能够使读者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的地位是作为受话者An参与到小说所产生的宏观层面上的人际关系中。  相似文献   

13.
美国现代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中运用了跨文本创作方式——小说的写作方式。小说体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写作方式,与传统的戏剧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它吸取了小说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戏剧的不足;跨越了时空的局限,展现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塑造了众多特点鲜明的人物,并用独特的手法描绘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弱化了单一的矛盾,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斗争揭示主题和人物的内心灵魂。小说体戏剧扩大了文本的容量,充实了内容,加深了寓意,比传统戏剧更加吸引观众。同时,它作为一种跨文本创作的成果,拓宽了戏剧作家和表演家的视野,成为了世界戏剧之林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根据情节和人物的需要将"功能性"人物观和"心理性"人物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独具匠心地将现实中单调乏味的故事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15.
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中国戏曲史上最系统、最深刻的理论批评著作之一.曲论中对戏剧艺术的本质和特征,创作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及表演、导演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本文主要以李渔曲话中戏剧创作和演出规律等为切入点,把散见在各处的有关戏剧人物塑造的理论集中起来,从审美的角度去探讨戏剧人物形象塑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读书好时光     
周佳琪 《阅读》2016,(Z3):2
瞧!我们学校每间教室的门口都有一棵"参天大树",每个树洞里都有一个树洞人物,一楼是童话人物,比如白雪公主、黑猫警长、睡美人等等;二楼是神话人物;三楼是成语故事人物;四楼是经典名著中的人物。看到树洞里的人物,能想到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从人物性别、民族、身份/职业、形象价值倾向以及国别等指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阅读鉴赏"模块61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性别上,男性人物是女性人物的5.43倍,男性占有主导地位;在民族类别上,能确定是汉族的有19篇,占总数的37.25%,而少数民族一篇也没有;在身份/职业上,主要集中于政治家、军人、文学家等少数几种,对普通平凡的身份/职业描写比较多;在形象倾向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一些要求,但对现代人的形象和时代发展所需的一些精神品质反映不够;在国别上,中国人物是外国人物的5倍多,对外国人的形象描写未能较好地体现出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徐继立 《阅读》2015,(11):21-23
老舍先生说得好:"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是啊!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我们的习作中,要去捕捉人物动作的精彩瞬间,细致、形象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凸显人物的神韵。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一个人的行动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构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人物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行为举止,一步一步像放电影一样用"慢镜头"表现出来,那么对人物的描摹就具体可感了,其性情特点也就鲜明突出了。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19.
管晓成 《阅读》2007,(10):22-23
我们一些同学描写人物外貌时经常这样写道:"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读起来感觉蛮生动的,可是细细一品味,发现符合这样描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校园里到处都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让你笔下的人物特别、有个性呢?  相似文献   

20.
萨缪尔·贝克特作为荒诞派戏剧大师,一生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等待戈多》和《终局》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前者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者却少有学者关注。在《终局》中,人物的模棱两可,主题的模糊不清和语言的捉摸不定,使该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物、主题和语言使文本隐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