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研究小说叙事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历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艺术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传统写实小说发展向现代发展和嬗变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欧洲传统写实小说叙事的联系与张力,及这种创新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作家日记》中,塑造了一系列的"问题女性形象",并借此表露出自己对当时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女性问题、犯罪问题等)的观点。其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女性观充满了矛盾性,尤为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同是中国和俄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第一人称”是两位作家在其小说中采用的主要叙述方式。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一件小事》、《伤逝》、《故乡》、《在酒楼上》、《孤独者》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卡拉玛卓夫兄弟》等都属于“第一人称”小说。  相似文献   

4.
鲁迅虽然没有翻译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的小说,但在一些文章中,对陀氏的思想和创作却作了深入细致的评析。他的小说创作,也曾受到陀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两书存在着矛盾之处:前者重视"整体性",而后者则推崇趋向于分裂的复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巴赫金的这个矛盾之处标志着他从传统审美观念向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向,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虽然具备某种复调小说的特征,但是比较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更具备现代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即为整体性的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大法官”一章涵盖了作家最主要的创作思想和宗教意识,是作家本人一生宗教思想探索的缩影。宗教大法官对《圣经》中魔鬼试探耶稣的三个诱惑进行重新解读,围绕着“自由”主题展开有史以来人类对上帝最激烈的质询。沉默的基督与宗教大法官的形象有着鲜明反差,在对大法官的思想认识、两种苦难观及伊凡作为大法官传说创作者重点剖析的基础上可以界定大法官的敌基督身份,窥探作家复杂的宗教思想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最主要的理论成果便是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的理论研究。巴赫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他称之为复调小说,"复调"本是音乐术语,借以音乐的多声部形容复调小说中的多个声音的共现是巴赫金小说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不同于传统的单声部小说,人物思想成为其描述的重点,人物的语言与作者的语言具有同等的价值,他们互不融合且相互对话。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人是一个秘密,必须识破这个秘密",并穷其一生精力要发现"人身上的人"。但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在表现人的主题时所体现出的强大个性及生命存在价值不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是分裂的、异化的、怪诞的、荒谬的、甚至是虽生犹死的,人的心灵是无所依托的、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疏离的,所有这些,使他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的定位,表现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比较法国作家雨果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都是基督(东正)教徒,都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关注"小人物",倡导自由、尊严、博爱、使命。但他们的文学风格却是完全迥异的,一个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一个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一个以宽广的视野记录着社会全景,一个却以深邃的笔锋刻画着人心全像;一个宣扬世俗的人道主义,一个却崇尚宗教式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自杀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细致解读的基础上对其所表现的思想形态、美学形态、生命形态进行概括性阐述.其主要表现形态为癫狂与毁灭、虚无与神秘,产生了异样的美学氛围.  相似文献   

11.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曾借《罪与罚》为例,阐释了该小说的复调性特质。《罪与罚》是一部复调小说,但其中的独白性特质也相当突出。对此进行研究,可对巴赫金的小说理论中关于复调型小说与独白型小说的界定标准问题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陀斯妥耶夫斯基通过?白痴?中寄托其理想美的代表梅诗金公爵,塑造了与其他同类作品中圣愚式人物不同的艺术形象,并通过这一形象实践了其“美将拯救世界”的艺术理念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3.
让·保尔·萨特(J·P·Sartre 1905——1980)是当代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一位资本主义世界享有盛誉的思想家。现在,萨特虽已逝世,但他的思想影响并未因他去世而终止。萨特继承了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又继承了尼采的英雄本色、自我选择、个人奋斗的观点和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方法,还吸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本主义思想,形成了他颇具特色的存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文学经典的定义和标准对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进行了解读,从思的内涵、诗的品性、史的价值三个方面分析此书,认为该小说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地位的、充满诗意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为理论基础,阐述了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普宁》中的主人公普宁在流亡过程中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6.
印度杰出作家迦梨陀娑的优秀代表作诗剧《沙恭达罗》通过沙恭达罗和豆扇陀等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了积极的思想内容;同时《沙恭达罗》还以其重要的艺术成就,博得了世界声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出发,探讨“自我”、“本我”、“超我”在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不同的人格结构,通过探讨指出我国大学生人格结构的缺陷,提出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理想人格’’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孔章圣是近年杂文界不可多得的一位作家,作为"行为杂文"的崇尚者和实践者,在"为中国人谋划完整的人格结构"方面所作的勇敢探索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9.
《吃碗茶》(Eat A Bowl Of Tea)是美国华裔作家雷庭招(Louis Chu)的唯一代表作。该小说中主人公宾来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宾来,指出了他患上心理性阳痿以及后来用中医的药茶治愈的原因。从这一全新的角度阐释了主人公宾来与当时社会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及其成因,并深入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中国人人格结构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把西方人格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根据词汇学假设,以4个西方人格量表和3个中国人格量表为基础编制成包含169个项目的人格词汇问卷,对785位被试测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因素分析得到包含48个项目的7个因素,总解释率为50.91%,7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588-0.924之间,且建立了常模。结论该量表7因素结构良好,信效度达到了测量学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