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论有着诗人气质的曹禺还是诗人的郭沫若,他们在创作剧作时的心态都接近于诗的创作心态,这便是艺术的直觉在创作中的主导作用。情绪的推动,情感的迫切需要这种诗人的艺术直觉在禺和郭沫若的剧作创作中有着相似的表现,使曹禺剧作充满了诗意、诗味、诗情;使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成为诗的延伸,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诗与剧作的融合处,曹禺和郭沫若的剧作产生了某种契合。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恋爱中的女人》被评论界认为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借鉴R·W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文本分析了《恋爱中的女人》主要男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男性气质,进而探讨形成这些男性气质独特的原因和背景,以及这些男性气质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受外国诗人的影响较多,而德国诗人歌德对他的影响最深、持续的时间最长。郭沫若翻译《浮土德》第一部至第二部之间近30年时间,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其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为:第一个阶段是崇拜、翻译和介绍;第二个阶段是“扬弃”,即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第三个阶段是借鉴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艺术的发展状态与黑格尔的艺术宿命论是不谋而合的。“诗性的气质”在20世纪的人本主义哲学家和具体的艺术实践者那里是一种错位的存在。“荒寒、冷硬”是当前整个文学界的普遍性的美学追求,这一现状既是艺术的悲哀,也是艺术家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从1914年接触泛神论哲学,形成自己的泛神论思想,到1926年南下广州参加北伐之前,彻底抛弃泛神论思想的唯心观点,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改造了泛神论思想的唯物观点,确立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本上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们把他这个阶段的文艺思想,称为郭沫若前期的文艺思想。在这个阶段,郭沫若除以主要精力从事诗歌、小说、历史剧的创作外,同时还对文  相似文献   

6.
整治学界的学术腐败,既依赖于社会刚性制度的硬约束,也依赖于学界科学的精神气质的软约束。面对学界日益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培育学界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势在必行。笔者简介了墨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内涵,分析了在我国学界培育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必要性,提出了培育学界科学的精神气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代巨匠,也是诗歌翻译和创作领域的先锋泰斗。他不仅开译诗浪漫主义之先河,更创造性地提出"风韵译"和译者主观感情投入等诗歌翻译策略。从诗歌翻译的特点出发,探讨时代背景和个人情感对郭沫若翻译选材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影响,旨在树立健康科学的女性身体审美观。主要结论:在中国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柔弱美,气质美,静态美;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健壮美,力量美,动态美。建议:取中华之正气,抑西方之人欲;习西方之健力美,革中国之病弱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是丰富而博杂的。他的文学创作除了诗歌和历史剧,还有大量的散文创作。以往人们对郭沫若以《女神》为代表的诗歌和以倔原》为代表的历史剧的评论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郭沫若散文的研究却一直局限于单篇赏析、部分作品赏析或对整体创作的综述,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除写作大量历史学、古文字学著述外,其文学创作及著述也相当丰富,其中自传的写作是最主要的方面。郭沫若自传的最大特点是在落笔时就力图从个人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脉搏跳动。除自传外,小说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著述亦值得关注。由1935年到1936年多篇历史小说结集的《豕蹄》成为他该时期文学创作的代表,而伴随着《豕蹄》的创作,郭沫若也形成了自己的小说创作理论——关于典型的理论。郭沫若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脱却了从日本无产阶级运动中去机械搬运理论主张的方式,贯注着个人深入独到的思考,成为他后来形成系统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和关于悲剧的美学理论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曼殊是20世纪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拜伦、雪莱的翻译,他的文学创作,以及他自由不羁、多情放诞的单纯气质,都成为五四浪漫作家的精神资源。他为现代文学贡献的艺术形象———叛逆、孤独而感伤的飘零者———也成为五四浪漫小说的经典形象。探讨五四浪漫派与苏曼殊的关系,是理解现代中国浪漫主义产生与沉寂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觉醒》是美国小说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本文从追求理想的主题、丰富的象征运用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同时切入,对前苏联最有影响的长诗作者特瓦尔多夫斯基的创作历程进行了回顾,并着重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评述了他的4部长诗代表作。毫无疑问,对特瓦尔多夫斯基及其作品的研究迄今仍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即使从今天全新的观点来看,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依然闪烁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芒,值得后人学习和仿效。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语言简约概括,内涵丰富,善于把自然美和社会美融为一体,感情真挚动人。  相似文献   

16.
《凤凰台》是诗人杜甫用生命写成的伟大诗篇。这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力作 ,通篇表现着杜甫一贯的仁者形象和伤时忧国期盼中兴的情结 ,具有纪行与抒情相结合的特殊意义。其诗从逻辑结构、意象运用及诗中的情感表现、自我形象几方面揭示出“凤凰台”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欧洲中世纪各国社会与文学的发展都不均衡 ,这种情形到文艺复兴时期依然延续。人文主义大师们只能立足于本国现实进行创作 ,因此在文学主题的倾向和艺术手法的选择上 ,有着明显的不同。然于此不同之中 ,仍可清晰辨析出该时期文学主题拓展与手法流变的轨迹 ,即 :由“破”而“立” ,由浪漫玄妙到着意写实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中国现代文学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孕育发展得不充分.而唯美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虽说规模不算大,时间却持续很长,从“五四”一直到40年代都不难寻觅到它的丝丝踪迹.  相似文献   

19.
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这24年农民小说创作成就最高、艺术感染力最强的还是那些描写革命斗争的小说。这些小说充分展示了革命的历史图景与民族国家想象.是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结与升华,具有突出“红色经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艺学中用来统摄文学创作风格的概念。本文借用这两个概念,在尊重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含义,并以此梳理了现代西方诸多语言学流派,目的在于消除人们因流派纷繁、头绪众多而产生的茫然和困惑,以便更好地吸收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