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向来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问题。两性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表明了传统与现代、男权与女权的界定和差异。本文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比较男性笔下的女人和女人笔下的女性形象,批评的真正目的是在文学中寻求一种两性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实现两性平等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女性教育的总体目标.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蔓延及女性感染艾滋病数量的增多,女性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防艾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基于女性主义性别观的视角,探讨艾滋病对女性教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女性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性别问题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根本性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一些学者敢为人先,大胆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从性别视角观照和审视中国文学与文化,推出了一批有深度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从“性别”视角考察人类精神文化现象,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结合民族历史和文化开展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展现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文化包括文学在内的丰厚内涵;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结合中国文化现象和具体文学文本分析,有利于文学批评的开展趋向多元化;揭开性别遮蔽的面纱,从性别文化视角研究女性问题,有利于传播先进的性别文化,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的出现及盛行主要是源于男女两性的不平等,女性在多个领域均受到压迫。文章以琼瑶作品为例证,分析了中国女性在情感与婚姻中所受到的压迫,揭示了琼瑶作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从而对中国的两性不平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女性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英美文学独特的资产阶级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导致了女性形象发展的特殊性。从英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特异性、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冲突的不同展现、女性形象尊严与现实悲剧性的表象升华三方面论述英美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展现英美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复苏,从而揭示女性人物形象在西方近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势,将翻译视作以女性主义名义进行的"改写",强调译者主体性发挥,要求译者主动干涉原文,消除性别歧视,对原作进行再创造。近年来关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比分析翻译中普遍存在的性别化现象,鲜有运用于实践中,笔者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原作理解,进行翻译实践,力图"重现"原作者内心深处被湮没的声音,表达共同的女性情感,突出其女性地位,彰显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是都市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关于女性身体的描绘让我们更加形象地触摸到了那一时代的两性建构,而女性身体所带来的诱惑与恐惧,则为我们展现了普通市民对于迅速兴起的都市文化的复杂态度。  相似文献   

8.
作为新时期女性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舒婷的诗歌带给我们许多女性意识的思索。舒婷诠释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她的思想中既没有对男权的仇视,也没有对男权的臣服,有的只是构建两性和谐的美好愿望。本文试着从爱情观点、价值观点与家庭观点来分析舒婷理想中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白军芳 《职大学报》2015,(3):13-17,44
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创作都有知识份额加重的趋向。这些小说中的知识,融汇自然知识与人文知识于一体,杂糅客观知识的权威与小说表达艺术的优美与一体,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尤其,在女作家作品体现出的女性主义知识范式,剖解两性不平等的"奥秘",创造了女性精神发展的高度,为女性追求解放提供"案例"的图解。分析女作家作品的知识范式,是探索女性文化发展新阶段的敏锐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妇女压迫和妇女解放这个历史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多年前就已发表出一定见解。恩格斯和马克思认为女性压迫是一件劳动问题和阶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西方女性主义充分遗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基因,并在女性解放的政治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反问,并产生了意见分歧。西方女性主义认为女性解放要改善的是性别压迫,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女性解放是生活、生产的解放,而不是单独的女性自由。因此,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女性主义的背景和女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必要性,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王安忆对两性之间关系的探究中审视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尽管王安忆宣称自己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但在其实际的创作中却自觉地从性别立场出发,颠覆着传统的两性秩序,在文本中努力建构一种新的女性诗学。  相似文献   

13.
双性同体观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重要思想,将实现两性气质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作品《到灯塔去》中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由对立走向和谐统一,是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4.
黑人女性不仅在经济上,而且还在政治上、文化上都处于权力的边缘地位,沦为失去自主性的非人存在。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在创作实践中依托黑人女性的特殊经验,坚持"女性主义"的行动策略,将处于边缘地位的黑人女性置于文本的中心主体位置。其作品深刻揭示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所遭受的多重压迫,探索了黑人女性在男性霸权社会中建构自我的艰难历程,彰显了黑人女性鲜明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大众媒介传播中女性形象的建构,多少会受到一些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现象的影响.从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对传媒中一些表象的分析,挖掘出现代传媒中依然存在的男性话语霸权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分析了大众媒介中的性别意识偏差给女性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探讨了将性别意识进一步纳入媒体主流意识、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传播理论认为女性所生活的文化条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与男性不同的经验和伦理,从而导致一种迥然不同的叙事传播模式。论文以李少红电视剧为例,分别从主体"言说"与"双声话语";"关怀伦理"与情感化叙事;女性立场与"邀请式传播"三个方面论述了女性电视剧基于平等、理解、包容、注重情感、关系、沟通的传播叙事方式。而这种女性主义传播观对促进和推动性别平等、双性和谐、社会进步无疑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男性华裔作家致力于打破种族歧视性的定型化形象,重塑具有阳刚之气的新型华裔男性形象。而女性华裔作家站在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聚焦于女性主体地位的建构。然而,男性阳刚形象的树立往往是以牺牲女性形象为代价的,女性主体地位的构建又是以"男性中心主义"为批判对象的,结果出现了男性主体意识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二元对立,以致这些作家之间产生摩擦。本文对华裔男女作家在建构主体意识过程中所分别采用的言说策略进行了对比和辨析,笔者认为华裔男女作家应携起手来,自觉抵制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偏见,以对性别、种族、文化的共同关注为己任,张扬族裔文化特性,丰富族裔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主张 ,充分体现出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在人道主义精神的烛照下 ,经历了从“人”的发现到“女人”的发现 ,从关注女性整体命运到关注女性个体生存 ,从男性话语下的自我言说到对父权制文化的彻底解构 ,从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对立到眺望两性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女作家,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先驱。其女性主义思想,尤其是建立女性自己的写作空间以及建设"双性同体"的理论观点,修正了传统的男性化的理论建设,肯定了女性自身的价值,使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初见规模,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仍旧是当代世界女性主义作家的期盼,而"双性同体"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者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哲学中,身体一直是不被关注的他者,一个不能表达的沉默者,一个空洞的符号。从尼采到福柯,身体被拯救了出来,地位凸显。福柯的身体理论,诠释了身体备受摧残与压抑的历史,从古典时期的肉体惩罚到现代的灵魂惩罚,让我们看到了知识与权力合谋对身体的规训。女性主义深受福柯身体理论的启发,开始关注被操纵、控制、压抑的女性身体。在现代消费语境下,女性身体成为被看的对象、商品化的观赏物。女性主义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