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日民族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北上山西,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革命根据地,不仅在政治军事上获得巨大胜利,也在文艺体制建设上取得突出成绩。其一是建立健全文艺领导机构,通过文联、文救会、动委会等积极宣传抗战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巩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二是创办大量文艺刊物,有效提升根据地的文艺水准和社会影响力,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其三是从创作实践和政策制定两个层面加强报刊书籍的出版管理。这些举措不仅保障了根据地文艺的健康生态,也深刻影响到日后共和国文艺的基本形态和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新形势呼唤文艺与时俱进,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文艺与时俱进,精神文化生活渴求文艺与时俱进,生产精品力作召唤文艺与时俱进.论证与时俱进是繁荣文艺的必然要求,必须在文艺理论上求新,在文艺创作上求精,在文艺批评上求准,在文艺生产营销上求变,在文艺队伍建设上求强,论证内容基本上涵括了繁荣文艺,必须把握的主要环节.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繁荣文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文艺分类仍然是当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人们对文艺世界的审视方法、角度和观念不同,文艺分类的方法也不同。尽管以往的文艺分类都具有各自的合目的性,但却在不同程度上缺乏合规律性。本文从文艺审美学的角度,在“文艺世界←接受者”的审美关系的维面,以文艺形态的本体论原则和接受者美感形态的主体论原则相结合为新的分类标准,对文艺审美形态世界进行了合规律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次提出了“文艺新思维”的概念,作者通过“文艺新思维”进行思维哲学的思考和界说,揭示了“文艺新思维”产生的理论依据,阐明了“文艺新思维”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即“一个系统”、“两条规律”,“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艺价值是什么?革命时期,以革命利益判断一切人一切事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也是判断文艺现象的唯一价值标准。建国以后,那种沿袭了、强化了的“革命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念有所淡漠;“十年浩劫”时那种从一个统一的店铺批发贴着同一标签的“样板”并用以衡量文艺价值的现象不复存在,但是,我们却惊异地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文艺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文艺学派中的一个派别,神话学有着它无可替代的地位.19世纪神话学出现于欧洲学术界,在20世纪传入中国.受到清末民初盛行的疑古疑经"古史辨"思想以及"向西方寻求真理"热潮的影响,中国文人很快开始注意到西方神话学,并试图用批判性理念重新思考我国传统的古史文化,中国文艺学派神话学研究由此开始兴起[1].对中国神话学兴起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以及主要内容的梳理,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央苏区文艺制度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苏维埃政府组织领导文艺工作的最初尝试,其文艺实践一定程度上对于延安文艺、解放区文艺乃至中国当代文艺发展起到了规范引领作用。中国现代文艺制度建设处于尚不成熟的发展阶段时,中央苏区率先建立起完整的文艺制度,其制度建设紧扣“文艺是革命武器和阶级斗争工具”的时代主题、响应“创造工农大众艺术,发展苏维埃文化”的现实号召,强化“文艺组织政治化”的层级结构,这种独特的文艺制度创设理路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对文艺实施体制化管理和运作的成果。至此,中国共产党逐渐确立起文艺在整个革命宣传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并将体现其政党意识的文艺思想整合进相关文艺活动和论争等层面,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早期传播提供了思想资源。与此同时,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传播也不断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至新的理论高度,使中央苏区文艺制度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革命发展需要,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化文艺发展道路,为中国形态文艺理论的建立和中国文艺实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8.
北宋汴梁城池废除里坊制,城市商业化与城市文艺兴起,唤起了宋人的城市意识与城市文艺的消费意识.北宋的城市文艺当以瓦肆的说唱娱乐、柳永的宋词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绘画为特征,反映了宋代城池与文艺的商业化.  相似文献   

9.
文艺是道德重要的载体,优秀的文艺作品的道德意义在于将人高尚的道德品性通过文艺作品向大众展现。文艺的本质就是探索生活中的真、善、美,给人以教育和鼓舞,所以打击道德虚假正是文艺德性的现实本真的反映。道德的虚假,是人们过分追求利益的必然结果,防止这种现象的扩散与蔓延,必须重视文艺重要的道德作用,正如朱光潜先生认为文艺要以其独特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对人们产生道德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艺是民族精神生活的艺术表象,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纽带和民族特色的重要标志。文艺的民族性具有很强的文化继承性和独立性,但在当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文明”既有冲突又有融合。世界性商业文化也需要继承和炫耀文艺的民族性。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乐观主义态度对待民族文艺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接受问题在中国现代文艺语境中具有重要意义。文艺接受者的改造或主体性地位的提升启蒙与革命的努力方向,作为大众的接受者更是规定了文艺的基本内涵。因此,建构性和审美功利性成为是中国现代文艺接受观念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艺作为一种贯穿百年中国历史的重大文艺现象,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理、精神结构、生命意识、审美追求都产生了深刻影响,由此成为数代中国人理解社会、理解革命、理解人生的重要窗口。红色文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中国革命深度互动,与百年中国文艺现代化密切同步,其以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审美表达重建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红色文艺包含着政治与审美、历史与想象、通俗与典雅、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张力,并以革命性、人民性、现代性的思想文化特征以及民族性、本土性的美学风貌,表征着百年中国文艺发展及其文化创造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范型。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社会生活、与现代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现代化、与中外文艺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艺实践、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的百年历史经验等重大问题的深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艺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世纪末第一份报纸文艺副刊的诞生发展到现在,报纸文艺传播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报纸的文艺副刊已经从最初的附属地位发展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艺作品的发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平台,发表了大量的文艺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报纸文艺的创作门槛也得以降低,大大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虽然报纸文艺传播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和缺陷。  相似文献   

14.
文艺以语言符号为媒介,使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物化和对象化,这可摆脱现实的局限,建构起超越于现实的可能性世界。有了可能世界作为背景,人类就能够在想象中自由地重新构造现实世界。因此,文艺的本质不是再现生活中已有的东西,而是创造生活中没有的东西。文艺审美创造是对于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补偿,即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超越,是对于实践活动自身的有限性的扬弃或突破,使之象征性地突入无限的领域,向人类敞开一可能性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所谓社会文艺教育,是指对全社会进行广泛的、群众性的文学、艺术教育,旨在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促进经济的繁荣与腾飞.本文拟就社会文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方法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40年代编辑出版的多种延安文艺丛书,不仅宣示并完成了延安文艺及其艺术传统的建构与历史叙述,同时又通过与政治权力及意识形态目的的结合,"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及其国家美学规范与文类秩序。其中,1949年前后由周而复和周扬等分别主编的"北方文丛"与"中国人民文艺丛书",集中体现出了当时的延安文艺丛书编辑理念、选题准则和意识形态目的等历史特征,以及有意识通过丛书汇集及其"经典化"的文学史叙述,建构延安文艺及其"新的人民的文艺"资源与规范等文化实践功能,并在延安文艺文献史料辑佚、版本考证、文字校勘及"副文本"研究等方面,成为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基础及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一)过去我们研究文艺产品(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学艺术研究),多次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或政治性)、文化属性(或学术性)、审美属性和信息属性,很少去揭示它的商品属性,这是很不全面的。文艺生产也要耗费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产品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也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供人消费因而具有交换价值。文艺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其使用价值也一般是在流通过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报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文艺副刊是突显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文艺创作的园地。本文对高校校报文艺副刊的功能、内容、形式、特色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延安文艺的形成及其演进是百年中国文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既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又全面规范了当代文学的建构与走向。延安文艺不仅对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和政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产生了深远的世界性影响,它是中国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对世界文学做出的特殊贡献。但多年来由于受意识形态和当代文艺思潮的双重制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领域,对延安文艺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恰恰显得非常薄弱,延安文艺的历史成就及其巨大影响始终没有得到科学、公正、系统的研究和评估。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亟待提升的背景下,对延安文艺所提供的强大的动力资源和精神系统的研究必然成为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延安文艺的再研究,需要研究者以建构的而非解构的、理性的而非漠然的姿态进入,同时还需要形成新的研究思路,既不忽视延安文艺的本体性研究,又能将研究的重点置于考察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复杂关系上面去。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的来临意味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类逐渐摆脱了来自原始自然、宗教神权和封建政权的束缚。然而,世界祛魅、世俗社会崛起的同时也孕育了人类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对于时代气息有着敏感嗅觉的"文艺青年",他们不甘于自己的主体精神被客观事物所湮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借助"文艺"这个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寻求诗意栖居的可能。本文拟运用现代性理论,将"文艺青年"这个群体置于更为宽广的现代社会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分析其现代生活中的生存困境及心灵治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