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科学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特点而提出的极具实效性和远见性的战略构想,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深入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对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质、核心和特征三个方面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唐代“河曲”地域呈现着农业经济与牧业经济并存、各有发展的局面。两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农业经济基本上分布在“河曲”的边缘地带及黄河沿岸土壤基础、水源条件、地形条件较为优越的地方,使得人类农业经济行为和自然环境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大体处在相对均衡的态势;畜牧业经济占据着“河曲”的大部分区域,其中定居型畜牧经济活动对局部草原环境施加了缓慢而深刻的影响,导致早期“毛乌素沙漠”的出现。两种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对环境影响力度的差异相当明显,其原因就在于下列几个方面:封建政府民族政策因素、农牧人口数量差异、农牧人口地域分布差异、自然环境质量差异、利用土地资源方式及程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3.
绿色经济转型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必然选择。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与技术管理共同影响的,综合生态经济、知识经济与绿色技术等特征的新经济形态。在保山绿色经济的发展实践中,针对区域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发挥区域优势条件,制定了绿色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消费与服务业为主的绿色经济体系及发展措施,使区域资源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反应为核心,搞绿色合成、清洁工艺,最终实现化工生产过程废物的"零"排放.从阐明当今化学工业的发展只有寄托于创新的绿色化学,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不断进步,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认识不断完善。从传统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日益完善。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不仅是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示范之作,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新的实践.它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主题,为研究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考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却与科学的发展观相背离。农村成了社会投资、银行、商业网络、青壮年劳动力、社会保障遗忘的角落。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业补贴、增加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入手,来促进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的"和平发展观"是在时代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以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为主要特征的渐进式转型历程,造就了一个东方大国的日益崛起,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史上大国崛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战线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更为全世界所瞩目,其中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具有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鲍尔斯与金蒂斯早在1976年就提出“符应原则”,即认为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和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符应”关系,而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这种符应仍然存在。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和经济生活之间存在符应的典型表现:一是高等教育呈现分层次结构的特征,二是高等教育已经形成了职业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