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泰国于1995年加入WTO后,进一步完善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为有效解决知识产权侵权问题,泰国建立了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法院,审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民事和刑事一审案件。该法院在法官制度、审理程序、证据制度、诉讼保全、救济方法等方面与普通法院有很多不同点。为了快速解决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减轻纠纷当事人的经济负担,泰国知识产权局建立了知识产权仲裁和调解制度,依据专门的知识产权仲裁和调解规则处理纠纷。泰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处理制度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国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方面可借鉴泰国的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纠纷法院调解机制功能的复兴和强弱,与土地纠纷的复杂性及调解政策变迁的高度相关。法院调解解决土地纠纷的优越点由土地纠纷案件的特殊性决定。法院调解土地纠纷顺应我国人情传统的熟人社会,土地纠纷法院调解机制功能的实现在于回归调解的本质,以公正合理为优先,而非过于追求结案效率。目前土地纠纷法院调解机制存在程序规范性缺位、法院调解自愿合法原则价值及作用弱化、法院调解协议失效等问题。因此,完善土地纠纷法院调解机制,应重构法院调解制度的原则,建立法院调审分离模式,改革调解庭的组成方式,以土地纠纷法院调解的专业化、调解与诉讼衔接的运作、调解组织的积极性及中立性为程序特点。  相似文献   

3.
行政调解制度是我国多样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节约司法资源、弥补诉讼制度的不足。但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还存在诸多缺陷,从而极大限制了解决纠纷的作用。因此,应以我国的现实情况为基础,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更好地整合大调解系统。  相似文献   

4.
自从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实施以后,法院的受案数量大幅上升。很多法院面临着案件数量多和司法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充分发挥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通过诉调对接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诉讼调解与其他调解的优势,提高司法解决纠纷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常规手段,调解在现代社会中有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我国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应当协调好人民调解与法院调解,形成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完善我国的大调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体育纠纷,是指在体育活动中以及解决与体育相关的各种事务中,各种体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发生的,以体育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矛盾。体育仲裁的强制性,指体育纠纷的当事人必须向国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不得将体育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性。这种强制性的体育仲裁处理体育纠纷问题,不可避免地与法律产生了冲突。我国体育纠纷的争端解决机制可设计3种可供选择的方式:体育仲裁、体育调解和体育诉讼,从而建立起我国体育纠纷争端解决机制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7.
虽缺乏相关法律依据,调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法院却得到广泛的运用,调解结案率甚至一度成为法院的工作指标。调解何以如此大行其道,它到底该不该被当下的行政诉讼审判实践所接纳,如果可以,调解与审判该如何衔接。此外,调解如要作为一项制度存在,它本身的价值基础是什么,现实中大量的法院调解活动是否已背离了调解制度设计本身的初衷而发生了异化,此种情况下,该如何规制这种异化的调解活动。这些即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但这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法制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在现阶段,分析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是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适应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做好民事审判调解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的解决方式,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为社会的发展、人类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建设中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实际工作中广大法官深知处理民事纠纷以利益衡量办法来解决矛盾是处理纠纷的最佳办法,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对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树立和落实公平正义的理念,实现人民司法价值,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诉讼调解权是法院的一项司法权力,秩序是法的重要价值之一,法作用于社会,其最终目的在于维系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秩序。不同时期,秩序的维系力量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自由精神的弘扬与民众对权力的排斥,是诉讼调解存在的社会基础。但当前,在“政治---司法”逻辑下,司法承担着“维稳”的政治压力,法院及法官为了“政治业绩”而盲目追求调解率,导致诉讼调解的异化。制度层面,司法政策是法院顺应政治潮流的制度“出口”,是规范诉讼调解的主要渊源,这将造成司法政策事实上“绑架”了民事诉讼法,并“左右”着整个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1.
导致农地流转纠纷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民间法与国家法存在冲突、政策调整引起利益的冲突、法律规定与农村现实相脱节等因素.现有的当事人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虽有重要作用,但均存在着不足,需要从立法、司法、法治宣传、道德教育等方面着手,完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组成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把农地流转纠纷解决纳入法治化、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冰雪运动纠纷具有跨区域、偏专业、重衡量的特性,适合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予以解决。 “法院+雪场+x”机制的实践经验表明,以法官进驻雪场的方式现场调解纠纷,能够有效提高调解的规范性,便于当事人 “接近正义”。同时保险公司人员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提升了调解的专业性。 但该机制仍存在诉前调解性质不明、价值导向错位、案件分流标准粗略、诉调衔接不佳、调解主体多元性受限等问题。就此结合我国的司法传统和现代调解制度,并批判性地借鉴美国和德国的调解经验,针对冰雪运动纠纷的诉前调解问题提出,应当坚持人民调解的性质,并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追求效率,同时针对纠纷的不同焦点做出类型化判断,通过程序的设置确保正常的诉讼救济,以及建立冰雪运动员、体育法专家等专业人士参与调解的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13.
法院调解结案率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剧烈波动,从起初的逐年下滑转而不断向上攀升,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当事人的诉讼观念转变及法院案件压力增大等因素均成为导致法院调解结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也引起了司法政策的转变,又使得法院调解制度重新受到重视,法院调解制度成为民事司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法院结案方式的一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利弊和改革也是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问题之一.应从法院调解制度为何存在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中的合理冲撞是以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为界限的体育正当行为,它具有一定的项目特征。合理冲撞正当化的法理基础是行业自治性和社会相当性理论,它具有非犯罪性和非侵权违法性,法律应该根据它正当化成立的条件对其进行扰让。在纠纷的解决中,应该利用以保险为主,以体育内部解决、法院解决、社会调节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为辅的解决模式来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6.
法院调解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体现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和社会价值。从四个方面阐述调解制度在民商案件中诉讼的公信度和司法权威,从而展现调解制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层法院引入域外ADR多元调解模式,将其与本土资源相结合,在解决群众纠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ADR模式中,要求法官具备利益衡量和释明法律的司法技艺,以及具备充分的说理艺术。但该模式在适用中出现了调解滥用和政治介入司法的范式危机  相似文献   

18.
"调解"作为独具特色的"东方经验",是我国司法机关处理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单一的调解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解决纠纷的需求。由此,一种以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大调解资源为核心,实现信息沟通、功能互补的"三调联动"纠纷解决机制在全国政法系统迅速推广。笔者结合自身专业和工作实践,针对"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对接的"诉前联调"制度进行调研,以期对这项制度的完善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9.
ODR是以纠纷主体为中心,根据纠纷主体不同层次的需求而形成的全新的纠纷化解机制,实现了法律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实现了调解、仲裁、诉讼的跨界融合。山东省ODR建设应遵循法律在左,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在右的理论,并应以国家为主导。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信访制度历经五十多年的功能演变,当前陷入了困境,呈现出涉诉信访数量增加化、手段多样化、形式组织化、时段集中化、部门分散化和程序随意化的特征。产生信访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不够优化、信访人自身不够理性、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存在瑕疵以及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程序存在问题等。解决该问题,应当坚持推进国家的法制化进程,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倡导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成熟与完善;应当关注民生,建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和信访法律援助制度;应当完善法院内部管理。实行判前释法和判后答疑制度;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纠纷诉讼最终解决、合法上访、合理上访的环境;涉诉信访案件处理中应当建立纵向和横向联动机制,规范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程序,实行重大案件中诉审查和案件处理公开听证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