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代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为立论依据,探讨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学科建设依托医学教育资源,改革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构建"医体结合"的体育课程方案,体现优势特色。实验结果表明,"医体结合"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双向处方能力。对走出一条适合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新路,培养既懂"医"又能"体"的复合型人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等医学院校因其专业性质、培养目标、校园文化环境、体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需要探索适应其办学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结合高等医学院校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上的改革实践,总结了适应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旨在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探讨成都体育学院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充分体现本院"以体为主,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办学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逐步形成了"以武传文"为基础,"以武修德"为核心,"竞教结合"为手段,"武医渗透"为支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以期能对成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及教学切入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医科大学一、二级本科学生体育教学问卷调查及教学实验的分析,对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及教学切入点进行了探讨,提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走体育锻炼与医疗体育保健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双向处方的能力,医疗处方,体疗处方.采用三线教学法,长线教学医疗保健; 主线教学运动技能,时尚线教学,娱乐体育来保证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根据医学院校体育教育新要求和新发展的需要,在厘清价值取向和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高等医学院校体育公选课的价值取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探讨符合医学院校特点的体育公选课价值取向,为医学院校体育公选课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体育院校医学专业“医体结合”的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9年起,成都体育学院中医专业进行了“医体结合,体医渗透”的医学教育改革,经过近10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形 成了“以医为本,面向体育”的办学宗旨,将医学为体育运动服务作为最重要的专业特色教育。在以医为本,确保合格学生的培养基础 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充分体现出医体结合,面向体育,服务体育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中“体医结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指出“体医结合”是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并就现阶段城市社区体育中建立和实施“体医结合”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剖析"体医融合"面临的困境,构建"体医融合"的应然向度.研究表明:健康教育的缺失、健康服务链条的缺环和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导致了"体医融合"的现实困境.共生理论是"体医融合"的理论基础,论述体育与医疗的共生关系.认为当前应从四个方面促进"体医融合"的发展:树立运动"治未病"的理念,构建"体医融合"的互惠共生模式,优化"体医融合"共生环境和创建多元化的共生界面.  相似文献   

9.
当前,“体医结合”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有必要认真审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及理论分析法,分别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审视了“体医结合”背景下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完善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方式、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面对我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新形势,围绕高等体育院校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和阐述。文章联系成都体育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实践认为,专门(专业)体育院校必须协调好“体育特色鲜明”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牢牢把握“体育”这一“根本”专业特色;进一步强化术科(含艺术类)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水平的提升,推进体育术科人才培育质量的再提升,解决行业话语权问题;进一步主动对接社会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并紧紧依托具体竞技运动项目平台,解决“体医渗透、体文结合”办学特色的落地问题;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特色,形成优势,实现学科、术科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