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伏羲祭祀庆典乐舞——夹板舞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夹板又称"云阳板",其起源可上溯至唐代的"拍板".从调查得知,天水夹板舞表演从道具、队伍、内容、形式、乐器、乐曲都有一套基本程式,集祭祀与民间娱乐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民族文化信息,其狙犷、雄浑的表演风格与天水自古以来的尚武风俗融为一体.开发和创新的天水夹板舞,队员男女各半,人数最多以64人为限,体现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国舞龙运动的社会文化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舞龙运动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高度的重视.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龙舞表演产生的社会基础,现代舞龙运动发展现状、发展的现代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传统龙舞表演的起源以及现代舞龙运动所带来的种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进一步探讨了具有民族特色体育文化的舞龙运动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铜梁龙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梁龙是渝西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近几十年通过在全国乃至国外部分地区进行展示和表演,其部分技艺得到挖掘和发展,但铜梁龙还有许多潜在的文化特征和技艺尚待挖掘和保护.运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方法对铜梁龙的起源、发展及其传统技艺进行整理和阐述,并就铜梁龙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怀贤武学,并非单指郑怀贤个人的武学技艺,而是指以郑怀贤为代表的成都体育学院老一辈武术家集体技艺的结晶.研究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宏观视野,提出:(1)传承与研究郑怀贤武学,有助于继承与延续老一辈武术家的武艺精华,丰富课程体系;(2)有助于形成武术领域的行业话语权,筑牢专业优势;(3)有助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建设品牌,彰显学科特色;(4)有助于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在此基础上,针对于郑怀贤武学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点面结合""立德树人""多维对接"的构想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为破译村落舞龙传承与发展动力,以“骆山大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在把握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现状基础上,力图找出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健身与文化”需求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原动力;“物质与精神”激励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直接动力;“管理与经济”条件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动力。以此提出:通过推进村落舞龙制度化建设,主动开展非遗申报工作,积极参演拓展传播途径,创新改造适应时代发展等途径,是实现我国村落舞龙的传承与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和目的抽样对江苏省8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对传承人行为动机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结果显示:1)对于项目最初的喜欢和选择是传承人坚守传承的动力源;2)"身份"、"责任心"、"认同感"是传承人传承行为的条件和保障;3)"荣誉感"是传承人参与项目和传承行为的"价值追求";4)在传承路径上,除政府支持、专家研究以外,更需要项目所在地的乡村宗族组织、大学生村官以及对传统文化富有热忱的退休教师、干部等群体借助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平台,最终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共同体的自我救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探寻学校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结论: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存在三个时期.从"强国强种"到振兴尚武精神的"活跃"期、从"高调入场"到"名存实亡"的"沉睡"期、从"重新捡拾"到"文化复兴"的苏醒期.通过对三个时期的解读发现学校武术的发展存在众多问题,主要以学校武术边缘化来体现.建议:学校武术发展战略紧随"文化复兴"的发展方向,打造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路径;应该紧抓"文化多样性"的时代潮流,孕育多姿的学校武术文化样式;应该紧握"制度管理"的策略,制定学校武术学科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彝族与其所居住地区的自然背景相适应的,彝族宗教祭祀仪式与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本文通过对云南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实地考察,运用民族学、宗教学、体育学及其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从体育的起源、形成到沿革发展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阐述,分析了彝族宗教祭祀仪式活动对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新媒体和体育竞赛表演的传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赛事表演发展的现状与局面并阐述了新媒体时代体育传播的特征.研究认为:新媒体时代体育竞赛表演的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媒体资源分享有利于提升体育竞赛表演竞争力,对体育竞赛表演有着助推作用.研究建议,提出探索新媒体资源在体育竞赛表演中的传播路径创新:以技术化、智能化、可视化为主的新媒体创新报道;"互联网+"多元网络平台的传播;利用大数据在体育竞赛表演的新媒体传播.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充分挖掘荷塘纱龙的历史渊源、特征及自然传承谱系。立足于广东及江门的社会经济与五邑侨乡文化的大背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了荷塘纱龙竞技化、创新表演形式和改革传承方式等开发策略。指出应该重视荷塘纱龙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品牌效应、维系功能和媒体效应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其实践哲学的重要表达,强调上层建筑是夺取和巩固政权以及国家得以建立与存在的真正基础。在当前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背景下,借鉴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基本主旨,则对我国主体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领导核心;提升大众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重要基础;培育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主导力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主体文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老舍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将文化融于人性和人伦关系,从文化风格、文化意识以及文化心理等多个多层面的描绘出中国市民文化的复杂性。其所创造的市民世界既是对人性的反思,也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文化差异体现于世界观、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宗教和神话渊源等诸多层面,一直是跨文化交际活动及其理论研究的重要选题,也是外语和外语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结合语境、随语随文具体分析中西文化差异及其文化信息,既能拓展不同领域里的文化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进一步增进对异域文化的敏锐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竞技武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本土和西方双重文化身份,如何对抗逆向文化冲击与适应新时代要求是其当代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从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文化适应、文化再适应等概念出发,认为竞技武术当前处于原位逆向文化冲击状态。竞技武术体操化、舞蹈化、高难美新飘的技术风格,西式化的教学训练和赛事规程,以及精神内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都与传统武术存在巨大差异,使其在面对逆向文化冲击时表现出种种“不适”症状。这与文化主体错位、母文化环境发生改变有关,竞技武术自身亦没有做好“返乡”的文化准备。新时代竞技武术要坚守文化主体,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武术故事,强化文化身份认同;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方案,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西体育之间的交流、融合与冲突始终与近代中国社会所处的情景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近代中国社会中所存在的文化保守主义情结在不同时期内一直对中国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保守主义在纠正西方体育的过度膨胀与扩张、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保持世界体育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文化保守主义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逻辑,使得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中会出现民族主义和文化焦虑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陕北秧歌是现代"秧歌剧"和"健身秧歌"的原生态,这项古老的民俗传统文化经历古代秧歌、延安秧歌和现代秧歌的重大历史变革.多元文化基因、由"拜神"羽化为"乐人健身"以及现代秧歌已成为文化软实力,是陕北秧歌沿革变迁的主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的支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本文提出了在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要关注对文化公益事业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投入,探讨了寻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在人们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外出旅行,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从旅游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传播载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当前旅游业市场发展中的热门产品。文化旅游产品需要文化知识、文化资源作为支撑,在城市旅游业发展中,如何将城市的文化资源,体现在文化旅游产品中,为城市发展创造经济收益,并产生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当前城市旅游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文化资本下的城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