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拓展训练是集求生、刺激、娱乐于一体的极限运动,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内容有其必要。高职院校对课程改革的支持、体育专业师资力量的保障与学生对该项目的接纳为素质拓展训练进入体育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在具体教学中,文章提出加强教学安全意识、提高任课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与相互合作能力、合理设置拓展训练内容三项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为解决国内幼儿体育师资欠缺的问题,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应瞄准需求,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幼儿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教学的建议举措,并对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校·园"结合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在我国单独设立的时间较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雷同,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还没有形成。该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岗位实践操作性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性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必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计时,把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课、体育运动专项技能选修课和职业实用身体能力必修课三大类。在职业实用身体能力体育必修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各类似岗位群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能力进行分类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  相似文献   

4.
从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入手,构建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设置和结构等体系,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革现有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优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结构,按照职业和工作需要为导向设置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水平,全力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最终实现体育教学和就业服务体系相联系、相挂钩,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据就业需要进行设计安排,形成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舞蹈艺术教育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但由于舞蹈艺术本身的博大精深,决定了舞蹈课程教学有其特殊性。鉴于此,本文重点就生源的舞蹈基础、课时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师资的配置等方面对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致因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尚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机制,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转变教育思想,从农村中小学实际出发,拓宽专业口径,强化课程,培养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体育师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核心期刊和博士论文中以体育教师为主题的1916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探析我国体育教师研究成果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结果显示:我国体育教师研究发文量总体上呈上升态势,未来仍有增长趋势;作者单位以体育专业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为主;统计出了若干高产作者和合作研究的活跃机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师教育与专业化、学校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设置、体育师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是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领域;整体来看,研究主题始于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师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发展于课程改革,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中美基础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及美国体育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体制、培训标准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和培养计划,对普通高校尤其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走向、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立足于社会的发展,整合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领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发挥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从而能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从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体育教学体系、职业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提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旨在转变传统体育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开发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当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适应,设置一系列适合学生未来职业特点的实用性体育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教法改革,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