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全面发展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是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体育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在“后奥运”时代,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及规范和价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理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分配困局,明确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基本内容,建立健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表明:一方面,我国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不明确,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成熟,欠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下,区域内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公共体育产品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之间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为抓住当前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并克服随之而来的挑战,需要厘清公共体育产品的性质和范围,建立公共体育产品的多元供给机制,完善公共体育产品的分配制度和监管机制。同时,通过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发展水平、政策资源适度倾斜群众体育、创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合作形式等手段确保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走上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社会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的新阶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由于体育与生俱来的人文精神,使之与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高度契合。由于体育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使之在扩大社会参与、促进社会融入、改善社会治理、传播社会价值等诸多领域具有促进社会建设,构建社会和谐的独特功能。尽管群众体育具有促进社会建设的诸多功能,这些功能不会自然地发挥其作用。要激活群众体育的社会功能,使之在我国社会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需要在转变观念、以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小团体组织的社会功能方面做出努力。将群众体育的基本目标由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的健身,转向强调人的社会属性的全面发展;将发展群众体育的“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寻求群众体育与社会建设的结合点;通过群众体育与社会建设的互动,达到以群众体育促社会建设,以社会建设促群众体育的双赢局面。因此,以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进入这一发展时期的现实需要。群众体育与社会建设结合,也为我国体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前人有关群众体育理论和评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群众体育评价的“投入-产出”模型;根据这一模型,通过特尔菲法、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西部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群众体育生活质量、群众体育资源保障、群众体育效益效果、社会环境影响因素4个主要因素和13个具体指标;运用构建的群众体育评价指标体系,以四川、重庆和云南三省市为例进行了实证比较和排名。  相似文献   

4.
从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与群众体育的差别、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资源挤占、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异化对群众体育的伤害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关系,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探索体育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伴随社会转型向纵深推进,给我国群众体育也带来了瞩目的发展,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了“社会转型”对群众体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旨在把握现状,寻求根源,取长补短,正确引导以期更好的推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健康中国战略、生活方式理论进行梳理,以社会学及行为学的理论视角,探讨全民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成路径,旨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认为,建成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是达成“中心诉求”、契合“两个着力点”及助推“三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议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社会体育培训机制,建立体育活动参与激励机制和营造体育健康消费环境,来构建体育健康服务机制,促进群众体育消费有效形成;通过协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完善群众体育法治体系和树立体育健康生活典型,来营造体育健康文化环境,促使群众体育价值观念内化;通过场地设施资源、体育培训指导资源和体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来满足群众体育的多元诉求。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第2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大样本问卷调查,时北京市群众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就、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北京市各形态群众体育发展状况和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存在的不足与发展对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旨在准确把握现阶段北京市群众体育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为制定北京市"十二五"群众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体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阶段曾经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等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至今仍存在混用现象。文章通过梳理“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全民健身”与“大众体育”等概念的演进历程及语境语义。发现:这些不同概念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中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不同理念与侧重,且与国际上通用的“大众体育”概念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建议应以使用“全民健身”概念为主,也可以在某些约定俗成的场合继续使用“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等概念。为了与国际社会接轨,便于中国体育对外交往与学术交流需要,对外则可以使用“大众体育”这一词汇。  相似文献   

9.
体育强国建设离不开体育强省建设,群众体育是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维度。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结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实践,探讨了新时代江苏群众体育强省建设的价值与内涵,梳理了江苏群众体育建设取得的成就与不足,阐释了江苏群众体育强省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江苏群众体育强省建设的具体路径:配套实施积极公民计划,着力提升公民运动与健康意识;兜底城乡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打造体育服务融合综合体;培育扶持社会体育组织,建成群众体育共建共享新格局;完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打造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以及提升群众体育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全人群指导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浅析社会体育、群众体育、大众体育的关系与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与大众体育三者之间概念、相互关系容易混淆等情况,从“群众”、“社会”、“大众”的含义出发,通过对群众体育、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的概念、词源学研究、以及相关的历史背号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1.
竞技运动中的“游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哲学的层面对竞技运动与游戏的内在同一性方面进行探讨。通过分析竞技运动的内在精神与外显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剖析竞技运动各类"异化现象"的合理性及其产生根源,理清竞技运动的发展脉络,提纯其中所蕴含的内在的精神实质,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即通过竞技运动中所特有的教化功能促进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国体制的体育发展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促进了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但其缺乏市场化、缺乏人性化、忽视经济性的弊端越来越受到诟病。与此同时,体育市场化的取向越来越被接受,并开始成为发展方向。但体育市场化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过度重视经济效益而轻视其公益性的问题,造成某些体育项目人才断层和因为收费过高而与全民健身目标相违背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公共治理理论的视角,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三元治理模式下的发展框架,认为应该对各个运动项目做一定程度上的区分,并分别构建有所侧重的国家、市场、公民自组织协会的三元治理主体以兼顾起公益性和经济性,从而促进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全民健身、集体荣誉、经济效益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福建省城乡群众体育的调查与分析,揭示了福建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与特点.认为发展势头较好,但仍存在许多不平衡现象.认为应加大立法力度、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并重、增加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多渠道融资、增加体育指导员、发展农村群众体育、开放体育场馆、开展群众体育比赛,以促进福建群众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基创业时期的群众体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基创业时期群众体育演进的历程、社会背景、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的群众体育在建国初期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掀起了第一次高潮.在体育设施的兴建、体育骨干的培养和体育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一阶段群众体育的价值观带有强烈的改变民族形象,为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的色彩.群众体育的初步开展,使我国的国民体质得到了迅速改善.但由于建国初期的客观现实,使群众体育不能体现出满足个性需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群众体育未来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眼于目前江苏省群众体育发展的现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立足于对回收问卷统计处理后的结果,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体育人口、运动项目、运动场所等方面对江苏省群众体育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策,并对如何进一步发展江苏省群众体育运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层——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产阶层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要力量,中产阶层应该成为我国大众体育研究的新视角.基于这一认识,分析了中产阶层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提出了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大众体育的几点思考:在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我国中产阶层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和体育价值观、研究国外中产阶层对大众体育发展的影响、从中产阶层的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测量评价理论和数量统计方法,对影响我国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形态、素质、技术、专项能力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对竞技能力有显著影响的评价指标,建立了竞技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制定了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综合发展水平、均衡程度、与专项成绩相适应程度的评分方法,为科学监控铁饼训练过程、提高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鄂豫皖老区小城镇群众体育的现状进行调查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省老区小城镇居民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且三者在体育锻炼行为、经费来源、锻炼场所、体育人口现状以及参加体育项目、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三省老区小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不仅促进了群众网球、竞技网球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促使中国竞技网球基础资源的利用与配置更为合理。国内竞技网球举国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已经呈现出与国际竞技网球全面接轨的趋势,国内竞技网球的社会化、职业化与产业化进程逐渐加速,竞技网球、群众网球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0.
从培养方案探讨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18所硕士授予单位和3所博士授予单位的培养方案基础上,归纳总结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特征:培养目标设置的合理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研究方向划分的多样化,符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行弹性学制,符合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发挥各自优势,形成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培养方式,重视个体差异;注重实践环节,保证学位论文质量。为新时期深化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