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体育价值观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价值观念的复合性、多维性得到新的扩展,是因为体育价值主体多维性的需要,客体属性具有的多元化,以及两者的交错结合。所有这些构成了该价值体系中错综复杂的主、客体关系,及形成了其价值观念内容的复合结构。其中生物与经济、文化、社会行为、教育、社会意识等复合价值观在个体、群体、社会层次上又分别构成繁多的子项价值观。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我们必须明确它们在初级阶段的表现特点—即矛盾性、差异性、渐进性、和双重性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以陕西省内三地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与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初中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层面呈现以下分布:1)从其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2)从初中学生的行为取向层面看,内容方面初中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初中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初中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采用分层抽样的形式,以苏、锡、常三地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响并制约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与行为定势的主导因素,按其贡献率高低分别为体育环境、运动习惯、个人成功运动经历和化传媒。其交叉作用,从不同维度显示高校扩大招生后苏、锡、常三地大学生体育取向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形成机制与成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以初中男女学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新课标实施后初中学生在体育价值观的精神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从初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社会学层面看,娱乐身心、健身健美、社会交往、反向评判、调节精神5大价值观较为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初中男女学生体育的主体需要与主导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本质、功能、目的之间关系密切,是以体育应然作为问题研究主线。目前我国 体育价值观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梳理,故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价值观的内涵层次、领域体系、特征分析 三大方面进行梳理。认为:(1)体育价值观内涵探讨主要围绕主体和主客体两个层面,从功能论角度定义体 育价值观为一种社会效应或道德情感;(2)体育价值观的领域体系研究在宏观层面表现为“工具与手段”的 理性探讨,在微观层面表现为体育价值观的多元与复合及多维与统合;(3)体育价值观特征具有选择性和导 向性、相对稳定性和历史流变性、中西方体育价值观特征的个性和共性及逻辑系统性。  相似文献   

6.
社区体育文化的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与和谐社区的构建是息息相连的。社区体育重在参与的理念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在某种层面上却是把锻炼作为一种手段和措施,忽略锻炼主体的精神需求,属于表层结构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居民锻炼的热情和坚持性。因此,需要将表层结构的价值取向,按照"目标论"的价值观,转向深层次动因的、能反映"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念。目前,关于社区体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外在表现形式上,而对于内在核心的观念形态——体育价值观的研究却很薄弱。因此,本课题选取从心理学角度来剖析社区体育文化内在核心的观念意识——体育价值观,同时,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体育价值观、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价值与意义,以期为社区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民对体育价值取向的认识着眼,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当前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在目标取向上呈现出多维性,在锻炼时间、地点、形式、项目等方面存在着多样性。通过研究我国局部地区农民体育价值观的现状,找出影响和制约农民体育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旨在为更好的开展农民体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运动取向的主成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有关文化与价值观的相关理论出发。以南京市3所高校9个自然班共272名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学调查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探讨了大学生体育运动取向的主成因子,它们分别为:1)体育环境;2)体育教师;3)传播媒介;4)家长态度。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文化与华夏体育文化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运用比较学的方法对奥林匹克文化和华夏体育文化的产生背景、价值取向以及运动学、传播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不同生存环境和文化演进过程影响下,东、西方体育文化形态的差异;揭示了奥林匹克文化与华夏体育文化在理想追求、实践目标和宗旨等文化本原上的共通。旨在为深入认识人类体育文化现象,把握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提供一些措鉴。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宽裕小康阶段居民体育价值观基本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广东省宽裕小康阶段富裕的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多元取向和多维结构,通过对该地区的2276名居民体育价值观所作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探明了该地区居民体育价值观的取向集中趋势,选出了其基本结构的7个综合主因。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应用伦理学的研究视角,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论述体育经济伦理的伦理结构。体育经济伦理作为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同其他应用伦理一样,也有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现象结构和层次结构。体育经济伦理的关系结构主要包括企业与国家、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现象结构包括体育经济伦理意识、体育经济伦理活动和体育经济伦理规范。层次结构包括宏观体育经济伦理、中观体育经济伦理和微观体育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西省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山西省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淡薄,体育消费水平在城镇居民消费中没有占据一定的位置,整个社会对居民形成体育健身的环境偏弱。针对山西省体育产业化在市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中的地位提出相应建议:正确引导体育消费,促进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改善、提高居民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偏好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体育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民国女子体育发展的动因、特点及意义。民国女子体育在中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打破了旧传统对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束缚,开创了近代女子体育运动的先河。其迅速发展主要源于当时的文化认同、不同层级体育观的提出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从规训与凝视、形象的建构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等女性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认为民国时期的女子体育已经不只是女性身体活动那么简单了,它作为一个复杂现象,不但影响了近代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也改变了中国女性的历史甚至两性关系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共生论是研究社会共生现象而建立的一种社会哲学,社会共生关系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千家万户。那么青奥会与学校体育同样也存在共生关系,本文从社会共生论角度出发,探讨青奥会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试图寻求两者之间和谐发展的途径,从而真正实现青奥会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影响力,更好的服务青少年,更好的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最终达到青奥会与学校体育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晰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增强对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认知度、关注度和重视度。以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发展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基于旅游目的地视角构建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系统全要素模型。结果表明:1)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是由诸多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价值链,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共生度和关联度极高。2)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利益相关者系统由主体、客体和环境因素三部分构成,各要素之间体现出明显的竞合关系。3)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社会发展度与社会利益相对应,呈正相关;经济发展度与经济利益对应,呈正相关;赛事影响力与环境利益相对应,呈正相关,反映在时间和空间上。该研究为后续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与旅游目的地的互动影响机理及实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国家的社会和谐与稳定离不开边疆的和谐与稳定,研究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是构建边疆和谐社会、促进边疆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及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南滇西边境地区的实地调研,总结、分析论证了云南边境地区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以期推动我国边疆地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每一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政策方针等方面,运用普及与提高理论对建国60年来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演变历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注重普及、由普及转向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三个时期。并从政府部门重视、社会大环境、国民经济收入水平、奥运后民众体育意识变化等方面出发,论证了后奥运我国群众体育主旋律发展的必然及后奥运处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运动休闲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在我国兴起,然而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与运动休闲发展形成强烈的冲突,因为运动休闲产业对于环境具有较高的依存度。在这种情形下,我国运动休闲产业应当在政府统筹规划和积极参与下,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现状,积极向城市周边发展绿色运动休闲项目,结合旅游业和家庭健康业,努力从引导人们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休闲意识的角度入手,营造运动休闲产业可持续发展之势。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献、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竞群关系"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我国"竞群关系"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从"提高普及"到"相对独立"再到"相互补充"的逻辑演变,这一演变实质上是体育管理由政府选择向社会选择转型的一种折射.为我国"竞群关系"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历史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与公共服务的关系、服务的性质及服务的供给模式三个方面,梳理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内涵,认为体育公共服务应该是以创造社会价值为中心、以促进体育发展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能体现公众公共生活和社会体育活动二者之间关系的社会活动。同时,结合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研究的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