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脚斗士运动被誉为最有希望进入奥运会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是我国拥有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项目,其发展轨迹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具有何种范式价值,值得深入探析.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脚斗士运动的文化属性及范式价值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脚斗士运动同时具有休闲文化、竞技文化、传统文化、流行文化、草根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文化属性;认为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竞技文化的自身特征,以及传媒业的发展是脚斗士运动得以广泛传播的文化学根源;脚斗士运动具有促进体育文化消费和产业化发展、促进青少年生命价值观表意性符号的形成、促进社会教化功能的文化功能;脚斗士运动在商业化运营模式、运动规则的制定、软硬件设施及相关人员的培训、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均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较强的范式价值.  相似文献   

2.
脚斗士运动由一个民间普通的游戏发展成为现代体育运动项目,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通过研究发现:脚斗士的传承空间、运动形式以及功能价值等方面发生了现代性转变,路径选择呈现多元化发展轨迹.其成功的经验有:脚斗士项目主体符合了现代体育运动的要求;项目的研发团队是该运动发展立足的基础;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是该项目发展初期的最大保障;宣传与推广是该项目发展成功的重要环节;坚定打造品牌,实施了"走出去"文化战略;知识产权的保护解决了该项目发展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脚斗士运动在福州高校校园中推广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脚斗士运动的接受情况;通过需求分析验证脚斗士在校园中深入推广的可行性;并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使脚斗士运动能在校园乃至社会更好地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国家优秀脚斗士运动员平衡能力正常参考值及了解脚斗士运动对青少年平衡能力的影响。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生产的平衡测力台对脚斗士运动员和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平衡能力定量测评,结合脚斗士运动特点分双脚静态、单脚蹲起、外力干扰和单脚跳跃四种姿势进行测试。脚斗士运动能明显提高人体的静态平衡能力;其中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较为缓慢,并体现出各种参数变化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脚斗士”运动安全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强"脚斗士"运动的安全性、了解运动员所需的身体机能状态及可能带来的身体伤害和运动损伤发生的隐患,对福建省邵武市4所中学经过1~6个月训练的"脚斗士"运动员49人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机能测试,并对教练员进行访谈,以便"脚斗士"这一新兴体育运动能够顺利地开展起来。结果显示:"脚斗士"运动是较安全的运动形式,一般以轻度损伤(皮肤擦伤、撞击伤)较为多见,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损伤的发生率;属于次大强度运动,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内脏疾病的青少年来说属于安全的运动强度范围。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间体育的再造——兼谈脚斗士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间体育项目脚斗士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脚斗士作为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这项运动进行再挖掘与开发,需要丰富其文化内涵、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确立长远的发展目标、找准突破口以及借助政府的力量,使其成为全民运动并走向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7.
脚斗士运动来源于中国民间传统游戏,经过国内相关体育专家组的研发,这一民间游戏与现代体育相结合,已升华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赛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脚斗士运动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期进行脚斗士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人群下肢关节慢性运动损伤的情况。方法:以90名参加脚斗士运动训练四年以上不同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X线、CT、核磁共振检查等方法对训练者下肢关节的慢性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并与未参加该项运动的学生对照组对比。结果:长时间从事脚斗士运动下肢关节的损伤情况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慢性损伤的发生率为:骶髂关节5.6%、髋关节3.3%、膝关节27.8%、踝关节34.4%、足关节16.7%,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角斗士比赛及训练过程中存在慢性损伤的风险。训练时间过长、训练场地不规范、训练方式不合理、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够是造成这些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及改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斗鸡”“斗拐”由民俗体育游戏渐变为体育运动项目“脚斗士”的现实机遇等方面进行探究,然后从社会发展视野的角度构建以“政府的支持”为关键,“多元化的推广”为动力,“融入教育体系”为保证,“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必备的“脚斗士”体育运动项目发展的策略框架图。  相似文献   

10.
以项群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技术分类及其特征的理论探研,提出了技术分类的"目标主成分分类法",构建了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技术分类模式,认为"教学技术"具有规范性、静态性、优美性的特征;"训练技术"具有重复性、探索性和专门化的特征;"比赛技术"则具有实效性、攻击性和变异性的特征,旨在抛砖引玉、理清思路、以达到完善运动技术基本理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由大陆引进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元极舞在台湾迅速普及,经历10余年的推广该健身舞人口已达20万人以上。通过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对该健身舞的推广历程进行研究发现,元极舞推广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台湾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它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健身需求和社交需求,其推广者顺应时代潮流,为最广泛的群众提供服务。近年来元极舞发展所遇到的问题说明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缺乏创新的健身舞种会被新的健身舞种所取代。  相似文献   

12.
高校软式排球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式排球重量轻、质地软、气压小、反弹力低,操作技术简易,容易普及与流行。在高校普及与推广软式排球运动,需加强软式排球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对软式排球的宣传,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同时,在学生中培养积极分子,多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比赛。  相似文献   

13.
试论珍珠球运动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球运动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有其独特的竞赛健身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珍珠球运动作为一项竞赛项目,其观赏性较高,并且对发展人体各项身体机能具有较好的锻炼价值.但这项运动还不太普及,有待于有关部门的宣传和推广.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度力,从而更快推广和普及珍珠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篮球教学人性化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德、智、体”三育并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开展最广泛、最具群众性和特殊社会影响的体育项目,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篮球教学仅停留在单纯的技能和身体的层面上,忽视了人的价值和意义,是对人性的一种压抑。篮球教学过程关注的不仅是体质的增强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乒乓球运动是集健身、娱乐、交流、交友于一体的全身性运动项目,深受大众喜爱。传统的运动方式是单手持拍。随着这项运动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渴望和理解越来越深刻;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也在不断的探索和追求全面而有效的健身方法。双手拿拍打乒乓球不仅能全面锻炼身体、开发大脑浅能,而且还有很强的趣味性,是一个新的有效、有趣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软式排球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已进入我国,因其自身的技战术特点,在我国开展得日益广泛,有必要对软式排球的起源,发展,技战术特点进行研究,促进此项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挖掘传统冰雪运动、弘扬冰雪运动文化,是建设体育强国和冰雪运动强国的应有之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传统冰雪运动项目冰蹴球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指出,冰蹴球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于2014年被挖掘整理而重现于世;其具有显著的群众性、健身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其发展面临着区域制约群众参与、内涵建设与宣传不足、社会组织有待完善、专业人才资源匮乏等困境。建议:以赛事为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参与;以政府为主导,培育新兴社会组织;加强宣传,打造传统冰雪品牌;引入校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冰蹴球运动在传承传统特色文化中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青少年女子全能项目发展规模及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子全能是我国自90年以来连续获得亚运金牌,现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田径优势项目,其可持续发展水平有赖于各级基层单位女子全能项目的普及规模。采用函调咨询、走访座谈和现场观摩等方法,对我国11个地市级体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多数唐市体校,对女子全能项目的基础建设重视不足,专门化训练程度不高,在定量选材和训练指导思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9.
蹴鞠运动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简要介绍了蹴鞠运动的起源及发展,重点从唐宋诗词探索唐代和宋代蹴鞠运动的发展特点,即全民普及性、娱乐技巧性、职业化倾向、节令性。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转型与发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迫切要求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进行重新审视与构建.通过文献资料与考察,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构的社会背景,对社会转型进程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进行了具体剖析,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