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种隐性课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深入认识并研究隐性课程成为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的问题。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的特点很多,如潜在性、多样性、无意识性及长期性。从某意义上说,隐性课程的作用绝对不小于显性课程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隐性课程的存在。因此,教育研究者应该深刻认识隐性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但当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显示了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艰巨性。原因之一是教师的隐性教育观念造成认知和行为监控的误区。要更新教师的隐性教育观念,需要教师把自己的言行作为研究对象,增强自我觉察的意识和敏感度,通过对话使内隐观念清晰化,并加以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个人在后天教育实践中所形成情操的总和。它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综合品质,对学生的教育成长起着极强的教育作用。一、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强烈的暗示性和持久性教师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着极强的暗示性。文学家魏巍在自己的文章《我的老师》中写到:“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表现出老师对他教育影响之深远,对老师感情之深厚。老师教我们读诗,对后来我接近和爱好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今天的成就与老师当年的…  相似文献   

4.
隐性课程隐含于课堂内外,通过心理暗示作用于学生。积极心理学理念中的三大支柱,即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机构,为隐性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力更为持久。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非权力影响力、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创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鲜明的延伸体系三个方面,阐述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日益频繁,尤其是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几乎涉及大多数学生,它给学生、教师、社会等都带来危害,但在现实中却没有像显性逃课一样引起老师、学校、社会的重视。在分析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的基础上,从内外因素方面提出减少或避免隐性逃课现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隐性资源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隐性资源的内涵和标准的模糊性、隐性资源理解和控制的差异性、隐性资源影响和作用的渗透性等特点对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健康的生活情绪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校隐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要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重视优良校风和班风的培育等方面加强学校隐性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地位非常关键,在学生真正在学习中产生了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老师必须强调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来保证教育质量,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教学个性是教师个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当前,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缺乏个性.直接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因此,要积极培养教师教学的个性.培养的策略有体现老师的人文主义价值,培养教师形成反思的精神及个性化学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放牛班的春天》的电影情节,并区分了惩罚和体罚的异同。然后以这部电影为依托,介绍了马修老师对教育惩罚的成功运用,并指出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运用教育惩罚。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与发展,更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职业院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上,教师性别、年龄存在显著差异;在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上,性别、学历、教龄及所属的学院类型存在明显差异。此外,人际信任和学校氛围是影响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系统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复兴,在教育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肯定和重视,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被体现出来。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和学生都希望在一种温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种良好关系的建立总是以爱为基础的。同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深沉的爱,这种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其基本表现就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决在于尊重学生。老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被认为是一种学校教学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中无法获取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开展传统显性教育的同时,需要兼顾隐性课程,不断开发隐性教育内容,明确教学方法。为此,本文以隐性课程作为基础,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征,分析了当前传统显性教育的优劣性,剖析了隐性课程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一种隐蔽的方法、间接地形式对受教育者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产生影响的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把握政治性、整体性、创新性等原则,着重从营造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教师人格魅力、专业学科渗透、利用网络平台等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新途径,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线开放课程进入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探讨教师如何更加专业化,更加有效地适应信息化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师参与教学的过程出发,在对比课前、课中、课后对老师要求的变化中发现,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需要革新固有的教育观念,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的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学生接受教诲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眼中只是一个“不配教我”的角色,那么这个学生对这个教师的教诲只会左耳进右耳出,或产生逆反心理,和老师对着干,对什么都不在乎。教师的威信同时又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具有很大的教育力量。如果一个教师在学生中成功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学生就会对老师所教感兴趣,并且付诸于言行。走到什么地方都会说:“我们老  相似文献   

16.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由于竞争压力过大,工作任务繁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导致职业倦怠感加重,不良心理等消极情绪随之而来,长期不良心理的积累,极易突破教师的心理底线,给教育教学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中学教育教学中,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因老师或学生的原因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影响教学。一方面学生做错事(如上课搞小动作,经常不带书上课,不完成作业、打架等,经老师提醒多次仍屡教不改,老师严厉批评,指责而引起师生争吵,甚至推拉等)。因老师而起的(如老师错怪学生、因情绪激动而失手碰了学生或说了刺伤学生自尊心的话语等)。或其它情况引起的师生对立,关系紧张。特别在年轻教师中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8.
隐性教育是一种不带明显声势的资源模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必须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将隐性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文章在分析隐性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隐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加强青年意识形态引领的重要手段。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显性教育手段,更需要发挥隐性渗透的独特教育优势。通过宿舍进行价值观教育是美国高校向学生传达国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渗透国家意志的重要途径,是隐性渗透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总结美国在高校宿舍中传递价值观的隐性教育途径,为探寻我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手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了各个领域不同学者对隐性知识本质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出隐性知识所具有的5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隐性知识带给教育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