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唐代高僧南泉普愿禅师建立了以道为本体,以平常心为用的"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体系,并首倡向异类行.他培养了一大批禅门高僧,其公案为后世禅师所喜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者之一的胡适,在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上具有开拓之功.特别是其新诗理论与批评,其影响和贡献并不亚于他的白话诗创作.他为中国现代诗歌理论与批评提供了极富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课题与范式,是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作为<新青年>的主编,确有革新文坛面貌的打算,但直到结识胡适才算找到了文学革命的路径.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共同事业中,陈独秀对于"文以载道"说的彻底决裂在<新青年>同人中尤显独特.后来作为共产党领袖的陈独秀开始片面强调文学的功利性,晚年陈独秀的文学观又回归到<新青年>时期.  相似文献   

4.
汉俳散论     
汉俳这一"五.七.五"句式的短小诗体,问世仅二十余年,便得到了世人的喜爱。由于《诗刊》和《人民日报》的首倡,写作者众,而其理论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2005年3月,中日汉俳学会在北京成立。如何认识汉俳,写好汉俳,是文学理论工作者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以改造中国乡村为重点,首倡"四大教育",采取"三种方式",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范畴,并成为社会改造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晓燕 《职大学报》2009,(3):111-113
在中国哲学史上,孟子首倡的性善论作为儒家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孟子认为,人天生就有"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虽提出人性是善的,但也承认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本人主观努力不够,人性也是可以变更甚至消失的,所以孟子"性善论"构建了一个自律的伦理学体系,性善的实现是人后天自我修养的完善.这些对于反思我国现阶段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道德信仰危机,审视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现状,从而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具有不可低估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早介绍新文学理论和提倡文学革命;最早创造新文学形式和显示出文学革命业绩;最早突破封建文学禁区;最早提出无产阶级文学,主张“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注重新文学建设的,几乎全是20世纪初的中国留日学生。他们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缔造中国新文学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群育即群性培育.近代群育于20世纪初首先在民间展开实施,30年代在政府主导下成为德、智、体、美、群五育教育目标之一.而近代群育的兴起肇端于严复的群观念,严复从学理的角度分析了人为何群,何以群,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在近代史上首倡合群,对近代群育的兴起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并为群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注重个体群性的培养,群育在当前亦有实施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志蔚 《江汉学术》2011,(2):103-107
<湘江评论>是青年毛泽东在近代资产阶级文人和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报刊论政以及文学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创办的时事评论周报.在内容上,<湘江评论>秉承了中国历代文人忧国忧民、匡扶时世的理念和传统,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猛烈抨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启迪民智,宣传革命;在形式上,<湘江评论>不仅完全采用白话文,而且借鉴了<新青年...  相似文献   

10.
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刘半农是扬鞭跃马、冲锋陷阵的赫赫有名的闯将。刘半农一生经历比较复杂,总的看来,“是战斗过来的。”他对新文学运动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文学革命”论争、战斗性杂文写作、新诗革命的理论建树及创作实践、外面文学的翻译介绍、民歌整理及研究等等。其中,以新诗革命方面的成绩最为突出。刘半农在新诗革命中的理论建树和创作实践,在文学革命的发韧时期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它对今天的新诗建设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笔者认为,对于刘半农在文学革命运动中的贡献和他应有的地位,文学史上还没有给予足够公正的评价,而且由于他的前后经历比较复杂,以至对他的评价也还有些是非不清的地方。因此,如何正确评价刘半农,恢复刘半农先生本来的历史面目,已成了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刘半农的新诗理论及创作的考察,阐明他的诗歌创作倾向,以期达到正确地评价刘半农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提升学校文化品质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共同创造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学校文化的建设及文化品质的提升对促进学校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陇右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渊薮之一 ,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开放性、多元性、包罗性、浑融性是陇右历史文化中最具特色、最为闪光的亮点 ,也是陇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滑雪运动不再是单一的体育锻炼,它成了滑雪文化形态的主体和文化关注的对象.滑雪文化面向市场,走产业道路是当前时代的要求,也是滑雪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进方向.滑雪文化产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根据自身特点,走特色的发展之路,使之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已成为人们参与率最高的运动项目。足球运动本身具有整体性、高强度、快节奏的特点,同时,足球运动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具有娱乐性强、不受民族地域限制、没有语言障碍,不具有太多非文化因素影响的特点。足球运动社会化不仅能提高人们对身体、生命、环境和体育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在内化竞争的意义、规范、道德等过程中,认识到社会上各种各样竞争活动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回顾中国体育文化现代化的历程,认为中国的体育文化现代化一直没有走出西方体育的文化挟持之中,在体育运动文化层面与制度层面上缺乏影响力与话语权,体育精神文化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功利化和外向化的问题。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面临着如何建立一种新的现代性来代替传统现代性的新探索,中国体育文化自觉之路就是中国新的体育文化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国体育文化自觉的重点在于正确传承传统体育精神文化、体育价值观和建构中国体育精神文化现代性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类学的目的是研究人和文化,或者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在研究中发现,宗教不仅和文化同时产生,而且宗教功能具有双重性。同时,科学是在宗教的母体中诞生的。研究宗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认识自己,理解文化,促进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和融合与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两种态度入手,阐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冲突是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文化融合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明确了体育文化全球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正确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态度,并指出了在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要深刻了解冲突与融合的是什么,进而提出掌握好冲突与融合的尺度,是体育文化全球化时代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要旨。  相似文献   

18.
岭南体育文化探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岭南是一个地域概念,先秦时,南越人聚居广东境内。南越又称南粤,广东简称“粤“由此得名。岭南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外文化之精华,自成体系,是一种先进文化。岭南体育文化具有与中原体育文化形式基本相同的文化共性,又凸显地域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校园是个浓缩的小社会,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篮球文化隶属体育文化范畴,它对校园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运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篮球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以及篮球文化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作用,目的是使人们加深对篮球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台湾社会进入富有后现代文明特征的阶段:资讯和电子事业高度发达。这种经济文化背景带来了消费文化的兴盛,复制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一切都成为媒介化的商品,文艺作品也在所难免。文字的复制带来对文字可信度的质疑,文字革命成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之一。身在消费文化中,文字的消费成为文字的价值所在,将精英文化通过文字消费深入生活大众,是此思潮的第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