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我国绘画表现物象,传统的美学法则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采用的方法是:"目识心记,以形写神".绘画思想的核心是: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感情移入.用线造型,是我国绘画技法的重要表现手段,不论描写任何物象,画家创造出明快、犀利多变的线描,以适应不同的物象与质感.构图上,采用运动透视的构图法.中国画家运用色彩,从来不是"自然主义"的,他们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配备增强感染力的色调.他们敢于突破"自然物"固有的色彩,代之以感情中酝酿的色彩.近些年来,中国画"变形"之风较盛,风靡全国.  相似文献   

2.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进程中,曾经有过举足重轻的作用和位置。“工笔重彩与绘画俱生,工先放写,彩光放墨”。(潘¥兹语)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沉淀,集无数画家理论和实践之大成的传统工笔人物画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结晶,是古代艺术家们创造的积累。传统工笔人物画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协调,从造型到艺术语言的运用,形成了相对的系统性。其对设色。用线之内在的审美要求,更加深了艺术形式语言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但是,传统的艺术形式语言再好,也只能用于传统程式的表现上,我们知道,从顾倍之到任伯年,基本上沿袭着一…  相似文献   

3.
线描结构与色彩结构是工笔人物的基本结构,线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色彩结构在色服从于线的前提下,在“色不碍形,线不碍色”的合作之中共同形成了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中国画的色彩观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而有青、黄、赤、白、黑五行之说,形成了“五彩彰施”、“随类赋彩”的设色准则和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结构,对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两个重要理论范畴。“以形写神”涉及到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审美评价标准等文艺理论问题,约略追溯“形似”与“神似”这对术语的产生和发展,探讨一下形神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对艺术的真实性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有更为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传神写照"、"以形写神"是东晋绘画美学家顾恺之提出的两个美学命题。"传神写照"是指在审美构思阶段,要超越现实对象外在的形体束缚,去把握现实对象内在的精神气韵。"以形写神"是指在审美创造阶段,要重视艺术形象之形的刻画,更好地表现艺术形象之神。这两个命题体现了从审美构思活动到审美创造活动的转化关系,是顾恺之在人物绘画的不同阶段对"形"、"神"的审美把握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画体,这种结构严谨,具有装饰意味的着色绘画样式,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风格和形态。一般而言,工笔画以线勾勒效色渲染的笔墨表现样式,在总体上呈现出精工细丽的审美风貌。但就其表现客体人物本身来说,不论是传统工笔人物画,还是现代工笔人物画,都存在着意象性的表现形态。中国画先有工笔后有写意,而写意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工笔,它们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画体。却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写意艺术观和一个共同的意象艺术方法。这一根本特性使中国画成为有别于任何写实艺术、抽象艺术、装饰艺术的意象,而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7.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笔墨酣畅,造型简洁,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是对"笔"(线条)表现力的强化,体现了人物画风格的创新,以简洁的笔墨将人物的精神传达出来,达到"笔简神具"的效果,推动了宋元以来写意人物画的发展。明清时期,对这种风格加以改造,直接导入写意画的道理,形成中国人物画的主要风格。  相似文献   

8.
中国小说人物论的“传神”论发端于叶昼的《水浒传》评点。最早从哲学上提出形神关系说的是庄子(庄子认为形而上的“道”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下的“物”则是低下的),庄子哲学的中心是讲“自然之道”,他认为道存在于一切物中,但如果执著于物,则不能得道。道是形而上的,是无形的,物是形而下的,是有形的,从这个角度说,道和物的关系,也就是神和形的关系。而庄子的观点则是重神不重形的。汉代刘安的《淮南子》,从这种形神关系出发,比庄子更加明确地强调了美不美主要在神而不在形了,神乃“君形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线条的抽象艺术,好的书法作品笔走龙蛇,线象环生。如何写得一手好书法呢?贵在持之以恒,妙在得法,重在神韵和情采。把握书法的形,表现书法的神,表达作者的情,只有这样才能"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相似文献   

10.
重视传神是六朝后中国诗学日益强劲的艺术追求。唤醒中国诗学中的重神意识、推动中国诗学中重神追求实现的知识范型,是庄学和《易》学。中国艺术发展史和中国艺术思想发展史同时证明,庄学唤醒了中国诗学的重神意识,《易》学把被庄学唤醒的重神意识引入可操作的实践。而中国诗学研究中,《易》学对重神追求的强化作用,至今未真正进入研究者的研究视野,这实是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图形承载着厚重的华夏文明、散发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气息,容易使受众从心理上产生亲近感;传统图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形式,其中所蕴积的精神与内涵,是华夏文明长期积淀所形成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才能将其中的精神和内涵延续发展,创造新的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教学意境则是教学过程中属于师生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教学客观范畴的境两者结合的一种最佳教学艺术境界。意指的是教师、学生在教学艺术、教学审美的创造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思想、情感,其特征是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境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表现所反映的审美情景和艺术氛围,其特征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教学意境包括情、理、形、神诸方面,具有抒情性、情景性、虚灵性、审美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陆姗姗 《池州学院学报》2013,(4):121-122,137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具有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营造出一种单纯、和谐、高度提炼的具有东方韵味的装饰感。中国工笔人物画此种技法特性是其与西方以光色体面造型写实人物画有本质区别。本文从以线造型、平面化造型、程式化造型、主观化造型四个方面论述了工笔人物画造型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14.
书法作为造形艺术的范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不同于一般文字书写.它具有自身的规律.书法与书写的分界限,在于有没有艺术的价值和内涵.众所周知,中国的方块文字起初属象形文字,它不同于纯符号文字,是广大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根据表意的需要,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日月天地等物象删繁就简、概括提炼而成的,它保留着物象的图画面貌.因此,古人创造了形文字,也就是创造了艺术之美.所谓“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就是指它们之间相通之处,都是以线条为主体的艺术,讲究线条的结构布白等技法.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线条是宇宙万物在人类视觉中构成形象的基本要素,极短的静止的线条就是点,排列的线条义形成面.”那么,线这个存在于客观世界的自然形式怎样被我们利用继而创  相似文献   

15.
洛阳画像砖兴盛于汉代,大多是空心砖,题材范围较为宽阔,造型简洁生动,以形写神,不拘细微修饰,对古代美术的繁荣及后世装饰艺术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写意花鸟画内涵深刻,对自然物象的客观描述是其基本表现手段,而"缘物寄情"更是中国写意花鸟画家寄寓情感的表达方式。在当代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情感表达因素缺乏、缺少精神内涵表现的创作现状。文章结合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情感缺失的现状,分析当代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提出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画家应在突破传统表现模式的同时,更应重视作品情感因素的表达,构建情景交融、缘物寄情、意在画外、含蓄表达的当代花鸟画创作情感表现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2014年6月27日-29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但关键在于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建构民族主体性,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启蒙精神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人文精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形上层面向形下层面、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线描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人物画的基本表现手段,也是传统人物画的基础,更是学习传统人物画的重要步骤和基本功。本文拟对线描人物的形式美进行探讨,寻求其艺术规律。 美学是以哲学的认识论为依据,以方法论为指导。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包括绘画均以传统哲学的“朴素辨证法” 为指导。如“一阴一阳谓之道”指出统一物由两个对立面组成,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随”即  相似文献   

19.
散文这种体裁,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方法灵活多样。优美的散文都是主题鲜明、结构精巧、意境深远、情文并茂的。教好散文,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 一、散文教学要紧牵“线”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刀。所谓形散,是指它的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不循一路,法无成章,形无定体,纵横捭阖,运用自如;神不散是说无论形式如何诡奇,内  相似文献   

20.
“形、神、劲、律”由内而外,由形到神,完美地结合,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四大要素,其中神韵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所谓“行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即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神韵之美。文章从“形神劲律”的含义以及要求出发,着重探讨古典舞的内在灵魂---神韵,以《书韵》和《春闺梦》为例,展示了中国古典舞四要素的完美融合,突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