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世界观及其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日久弥新的问题。当前人们在世界观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世界观的基础理论在理解上还存在很多不足。笔者认为正确理解什么是世界观是科学地进行世界观教育的根本。因此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于当前学术界中所存在的三种世界观概念进行分析,在指出各自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世界观概念,即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人自身、对于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其核心是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怀疑或不承认唯物史观的哲学性质,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割裂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解决与唯物史观创立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彻底科学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而这一解决首先是在历史观上实现的.所以,唯物史观的创立也就意味着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解决,意味着新哲学的创立.唯物史观不是作为解决局部问题的具体科学而出现的,而是作为彻底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世界观理论而诞生的,如果彻底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史观不是哲学,那么以往一切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更不能成为哲学了.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一门教人求索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哲学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前人现成的结论上,而且体现在不同哲学观点的交汇、碰撞之中,体现在人类对于事关安身立命的终极问题的不停求索之中.哲学课渗透哲学史是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是以理论思维去抽象、概括、描述和解释思维对象(存在)的运动规律,即在理论思维的层面上实现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而技术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完成这一统一.与科学和技术活动不同,人类的哲学活动是反思"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作为"问题"进行"反思".本文仅从20世纪科学和技术的四大成果即:量子力学、大爆炸宇宙学说、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来探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指导的,"范式"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我国教育研究处于哲学思辨研究范式阶段,以书斋研究为主,脱离实践无补于实践的发展。此范式无论本体论、认识论还是方法论,都体现出简单思维方式的特点。教育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简单思维范式无法解决复杂问题。因此,教育研究哲学思辨范式需转向复杂思维方式。笔者认为,质性研究范式基于田野,面向实践,较好地体现了复杂思维范式的特点,更适用于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6.
哲学有党性,这是列宁在《唯批》中所集中阐明并一贯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目前理论界对这一原则的含义、作用以及还要不要坚持它,持有不同的看法,展开了有益的讨论。本文想就哲学党性原则的精神实质及其方法论意义谈一些看法。(一)哲学党性原则的精神实质在于必须遵循通向真理的道路前进哲学的党性原则,涉及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即:政治上的党派性问题、哲学上的党派性问题和哲学的阶级性问题。列宁讲哲学的党性时也经常提到这三个问题。因此,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就成为我们正确理解哲学党性原则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西方哲学着重强调一种认知关系,把人视为认知主体,把世界理解成认知活动的客体,并由此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形成主客两分的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则强调一种价值关系,自然不可能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相反却把人的需要及其合理性始终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因此,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应是情与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着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争论。1985年,《社会科学评论》第4期发表了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论恩格斯否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直接了当地把争论归结为恩格斯究竟否定了还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鉴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如何评价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论,因而大有讨论的必要。杨献珍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论述了他的观点,让我们也跟随杨献珍同志的论述,作一些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9.
我在拙作《关于哲学体系的几个问题》(《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1期)中曾提出,哲学的体系“要体现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同一性的原则,即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一致,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那篇文章主要是评论广东一本高等学校哲学教材,对于哲学体系的若干主要问题并末展开论述。现借《陕西师大学报》开展哲学体系问题讨论的机会提出一点具体看法,就教于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不仅在于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形而上学的重建。这种重建是通过"哥白尼式的革命"实现的。这一哲学革命最集中的显示了康德所面对的问题和他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原则、特征和趋向,最集中的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应该进行人生观教育,这一看法近几年来已基本统一。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行人生观教育是不是只是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还是基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一基本前提?看法并不完全一致。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行人生观教育,既是基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一基本前提,又是出于贯彻理论教育联系实际原则的需要。唯有立足于这个理论高度,才能确认进行人生观教育是哲学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并始终坚持下去;也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那种因时而异、忽冷忽热的状态。由此可见,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进行人生观教育,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以来受黑格尔对休谟评价的影响,容易仅仅把休谟哲学看作近代哲学发展中追去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一个发展阶段,而且是一个否定的阶段,因而主要表现为消极的怀疑主义。其意义仅仅是提出了普遍必然性的问题,为康德的哲学做了准备。这种看法已经被后来哲学的发展证明为极其片面的观点。主要就休谟哲学中最重要的认识论中的问题做一个大致的梳理,揭示休谟的"温和的怀疑主义"中本来所有的积极的东西,并理清其对后来哲学发展的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载是“关学”的创始人,又是宋明理学重要人物之一,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不同的评论,而且建国以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建国以来学术界对他的哲学思想,大体上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唯物论的元气本体论;唯心论;二元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物论,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唯心论。对张载关于气与性和理与气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对张载的鬼神观念;对他的认识论;以及对他在宋明理学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张载在认识论上是从二元论最后倒向唯心论,在人性和伦理道德问题上是唯心论,在发展观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理性积淀和内在体现,代表了中华民族理论思维的最高水平。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而在近代以前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亦无机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因此,中国古代哲学在历史上具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质,即立足现实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辩证思维方式解决人与世界之关系问题;探讨社会人生以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以独特的表达方式阐述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追问     
本文以一种哲学史的视角来追问哲学是什么和怎样是的问题 ,对于哲学史上的Log os和“存在” ,并就铺就于这种基本经验之上的理性之路作了极为高度的评价。它们成了辨别一种思想是否是哲学思想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6.
引言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历来是心理学、语言学、哲学等学科争论不休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仅就心理学界来看,就众说纷纭,至今仍没有形成一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理论和观点: 第一种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张:思维和语言是同一东西。华生就说过:思维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心理活动表现形式。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哲学影响深远。探索创造性思维本质特征,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用创造性思维方式来研究我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用创造性思维反思我国哲学,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体科学提出用系统方法研究人及人身上的形神关系,其实就是在用与还原论方法截然不同的新的思维方法解释作为理论硬核的哲学基本问题。如果作为理论硬核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解释方法由还原论的观点转换为系统论的观点,那么整个哲学理论必将由于理论硬核的范式转换而发生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欲究天人之际”,是司马迁写《史记》的一个目的。一部历史,究其实质,到底是天意(即神意)的安排和体现,还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过程?对于这个历史哲学的基本问题,司马迁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叙述,作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史上,怀疑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流派,是对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否定的反省;它对任何哲学问题都保持缄默,对于肯定的或否定的命题以及怀疑本身都加以怀疑。实质上,它是一切都不承认的否定论,它的发展是人类“思维自旋”的圆圈式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经过了三个圆圈式的发展阶段,正好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怀疑论原则上是一种消极的哲学思想。但是,从认识史来看,怀疑论的发展过程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认识发展的艰难和曲折的历程,体现了认识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看,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